一种以鱼为主的深度提升水质的生态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4179发布日期:2020-11-13 12:37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以鱼为主的深度提升水质的生态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鱼为主的深度提升水质的生态塘系统。



背景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本都已在进行,或大部分已完成,但由于很多地方实施较早,排放标准低,有很多是二级排放标准,一级a,一级b,目前通过处理的都是上述三种标准。处理后直接排入河道或池塘。

近几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很多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或投入运行,田园综合体项目往往都有很好的景观池或景观湖,污水处理后有的也是直接排放入湖。从标准来说对于放湖或池塘的水质的影响是很大的,也进行了很多的办法进行提升或改造。但效果不是很好。

有的是直接排放,或提标改造,但有很多也只是从原来的二级排放标准,提升至一级a或一级b,还是达不到要求。有的是采用湿地的方式进行,但也还是达不到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水质净化效果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以鱼为主的深度提升水质的生态塘系统,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水质净化效果好的特点。净化污水的同时可回收资源获得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以鱼为主的深度提升水质的生态塘系统,包括排污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的排污进水管与排水管间设有生态池塘,所述的生态池塘与排污进水管间设有格栅架,所述的生态池塘内设有若干削减块。所述的削减块包括一对压板,两压板间设有若干呈矩形阵列式分布的框笼,两压板外围设有若干呈等间距分布且与压板相卡扣式连接固定的扣带。

框笼内填充生物填料,生物填料包括改性沸石、改性陶料、生物滤料。改性沸石:具有吸附和离子交换能力,能去除有机污染物和磷,具有脱色、除臭除味的功效。其在水体中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不分解、不变质,且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和破坏。改性沸石在保留沸石原有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了吸附能力和离子交换能力,特别对于有机污染物和磷的去除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且在水体中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不分解、不变质,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和破坏;同时,还具有脱色、除臭除味等功效。

改性陶粒:普通陶粒经氯化亚铁改性得到的改性陶粒能够有效地提升去除水体中cod、氨氮的能力。改性陶粒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cod、氨氮。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cod、氨氮。作为载体,促使水体中的微生物附着在其表面并快速繁殖,形成生物膜。不同水质和条件下,挂膜时间有一定的差异,一般为3~15天,挂膜后的微生物群使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快速地分解,高浓度的生物量和多样化的生物菌类,使其有很强可持续削减作用,但对水体藻类无明显抑制作用,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和破坏。

生物滤料的作用为:改性沸石是要经过特别处理的天然沸石。天然沸石经nacl改性后,对氨氮去除率有明显增加。经氯化钠进行改性后得到的改性沸石,在保留沸石原有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了吸附能力和离子交换能力,特别对于有机污染物和磷的去除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且在水体中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不分解、不变质,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和破坏;同时,还具有脱色、除臭除味等功效。经氯化亚铁进行改性后得到的改性陶粒能够有效地提升去除水体中cod、氨氮的能力。生物填料能够作为载体,促使水体中的微生物附着在其表面并快速繁殖,形成生物膜。不同水质和条件下,挂膜时间有一定的差异,一般为3~15天,挂膜后的微生物群使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快速地分解,高浓度的生物量和多样化的生物菌类,使其有很强可持续削减作用,但对水体藻类无明显抑制作用,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和破坏。

在生态池塘内养殖鱼、蚌、螺等,这些水产品与原生动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细菌、藻类之间通过食物链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既能进一步净化水质,又可以使出水中藻类的含量降低。在提升水环境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作为优选,所述的格栅架包括集废框,所述的集废框与生态池塘间设有过滤网格板,所述的集废框上端设有延伸出排污进水管的提拉架。

作为优选,所述的格栅架与生态池塘间设有过渡排水沟渠。

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渡排水沟渠内设有与过渡排水沟渠相活动式卡嵌式套接的砂石过滤框。

作为优选,所述的生态池塘上设有浮岛架。

作为优选,所述的排水管内设有与排水管相嵌套式连接的隔鱼板。

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如下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以鱼为主的深度提升水质的生态塘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水质净化效果好的特点。净化污水的同时可回收资源获得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削减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框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格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排污进水管1,格栅架2,过渡排水沟渠3,砂石过滤框4,生态池塘5,浮岛架6,削减块7,隔鱼板8,排水管9,压板10,框笼11,扣带12,集废框13,提拉架14,过滤网格板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以鱼为主的深度提升水质的生态塘系统,包括排污进水管1和排水管9,排污进水管1与排水管9间设有生态池塘5,排水管9内设有与排水管9相嵌套式连接的隔鱼板8。生态池塘5与排污进水管1间设有格栅架2,格栅架2包括集废框13,集废框13与生态池塘5间设有过滤网格板15,集废框13上端设有延伸出排污进水管1的提拉架14。格栅架2与生态池塘5间设有过渡排水沟渠3。过渡排水沟渠3内设有与过渡排水沟渠3相活动式卡嵌式套接的砂石过滤框4。过渡排水沟渠3内设有与过渡排水沟渠3相活动式卡嵌式套接的砂石过滤框4。生态池塘5内设有9个削减块7。削减块7包括一对压板10,两压板10间设有16个呈矩形阵列式分布的框笼11,框笼11呈圆柱体结构,两压板10外围设有4根呈等间距分布且与压板10相卡扣式连接固定的扣带12。

综上所述,该以鱼为主的深度提升水质的生态塘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水质净化效果好的特点。净化污水的同时可回收资源获得经济效益。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实用新型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以鱼为主的深度提升水质的生态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污进水管(1)和排水管(9),所述的排污进水管(1)与排水管(9)间设有生态池塘(5),所述的生态池塘(5)与排污进水管(1)间设有格栅架(2),所述的生态池塘(5)内设有若干削减块(7);所述的削减块(7)包括一对压板(10),两压板(10)间设有若干呈矩形阵列式分布的框笼(11),两压板(10)外围设有若干呈等间距分布且与压板(10)相卡扣式连接固定的扣带(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鱼为主的深度提升水质的生态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栅架(2)包括集废框(13),所述的集废框(13)与生态池塘(5)间设有过滤网格板(15),所述的集废框(13)上端设有延伸出排污进水管(1)的提拉架(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鱼为主的深度提升水质的生态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栅架(2)与生态池塘(5)间设有过渡排水沟渠(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以鱼为主的深度提升水质的生态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排水沟渠(3)内设有与过渡排水沟渠(3)相活动式卡嵌式套接的砂石过滤框(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鱼为主的深度提升水质的生态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池塘(5)上设有浮岛架(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鱼为主的深度提升水质的生态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9)内设有与排水管(9)相嵌套式连接的隔鱼板(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鱼为主的深度提升水质的生态塘系统,所属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排污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的排污进水管与排水管间设有生态池塘,所述的生态池塘与排污进水管间设有格栅架,所述的生态池塘内设有若干削减块。所述的削减块包括一对压板,两压板间设有若干呈矩形阵列式分布的框笼,两压板外围设有若干呈等间距分布且与压板相卡扣式连接固定的扣带。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水质净化效果好的特点。净化污水的同时可回收资源获得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潘毅;潘宏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珊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6
技术公布日:2020.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