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球式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14390发布日期:2020-12-01 10:4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球式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水混合物分离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球式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油水分离装置是工业上常用的含油水处理设备,用于含油废液中的油体和水体分离,便于环保排放,在环保、化工、石油化工及煤化工等行业应用广泛。对含油废液加以回收处理,不仅能够避免资源浪费、节省能源,更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对土壤、水、大气、生物等自然环境的破坏。目前常用的油水分离装置吸油口处于油水界面,水容易进入吸油口,分离效果差,分离过程不连续,且装置中部件通常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缺少一种有效的、经济的油水分离装置对油水混合物进行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浮球式油水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浮球式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罐、设于储罐上的进液口、出油口、设于储罐内的吸油软管和浮球,所述浮球为双层结构,浮球包括浮球外壁和浮球内壁,所述浮球外壁与浮球内壁之间为浮球壳体,所述浮球内壁内为浮球腔体,所述浮球壳体下部设有进水口,所述浮球腔体上部开有吸油口,浮球腔体与吸油软管一端连通,所述吸油软管另一端与出油口端部连通。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进液口下端贯穿储罐外壁向内延伸,进液口下端与储罐内壁底面之间距离为100~300mm,所述出油口下端贯穿储罐外壁向内延伸,出油口下端与储罐内壁顶面之间距离为50~200mm。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出油口下端铰接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支撑固定吸油软管。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连接杆以及多个活动连接杆,所述固定连接杆固接于出油口下部,固定连接杆下端与活动连接杆端部铰接,各所述活动连接杆端部之间相互铰接,各活动连接杆分别与吸油软管外壁相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固定连接杆和活动连接杆为轻金属或塑料材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浮球壳体上部固接有隔板。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浮球为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成本低,其中浮球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在浮力作用下使吸油口保持在油界面与油水混合界面之间,保证了油水分离效果,大大减少了油相中水的成分,除此之外,当浮球随着液面逐渐升高的过程中,在吸油泵的配合下同时进行着油水分离,确保连续性操作,提高分离精度的同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浮球部分主视结构剖面图。

图中:1、进液口;2、浮球;3、吸油软管;4、出油口;5、转动轴;6、储罐;7、连接组件;71、固定连接杆;72、活动连接杆;8、进水口;9、隔板;10、空腔;11、吸油口;12、浮球外壁;13、浮球内壁;14、浮球腔体;15、浮球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储罐6、设于储罐6上的进液口1、出油口4、设于储罐6内的吸油软管3和浮球2,所述浮球2为双层结构,浮球2包括浮球外壁12和浮球内壁13,所述浮球外壁12与浮球内壁13之间为浮球壳体15,所述浮球内壁13内为浮球腔体14,所述浮球壳体15下部设有进水口8,所述浮球腔体14上部开有吸油口11,浮球腔体14与吸油软管3一端连通,所述吸油软管3另一端与出油口4端部连通。浮球式油水分离装置在正常工况下,开始时浮球位于储罐6底部(状态a),随着油水混合物从进液口1进入,储罐6内的液位不断上升,吸油软管3与浮球逐渐随着液面移动,浮球位于储罐6中部(状态b),当储罐6内液位达到最高液位时,本例中最高液位优选液面距离储罐6顶部100~200mm,浮球位于储罐6上部(状态c)。由于混合液中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水相从进水口8进入到浮球壳体15内,浮球在浮力作用下使得吸油口11保持在油界面以下、油水混合界面之上,从而油相从吸油口11进入浮球腔体14,浮球腔体14中的油相沿着吸油软管3流向出油口4,出油口4外连接有吸油泵,将分离出来的油相吸出,实现了油水分离。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成本低,其中浮球2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在浮力作用下使吸油口11保持在油界面与油水混合界面之间,保证了油水分离效果,大大减少了油相中水的成分,除此之外,当浮球随着液面逐渐升高的过程中,在吸油泵的配合下同时进行着油水分离,确保连续性操作,提高分离精度的同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进液口1下端贯穿储罐6外壁向内延伸,进液口1下端与储罐6内壁底面之间距离为100~300mm,所述出油口4下端贯穿储罐6外壁向内延伸,出油口4下端与储罐6内壁顶面之间距离为50~200mm。进液口1和出油口4分别与储罐6焊接,起导入油水混合液体和吸出油相的作用。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出油口4下端铰接有连接组件7,所述连接组件7用于支撑固定吸油软管3。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7包括固定连接杆71以及多个活动连接杆72,所述固定连接杆71固接于出油口4下部,固定连接杆71下端与活动连接杆72端部通过转动轴5铰接,各所述活动连接杆72端部之间通过转动轴5相互铰接,转动轴5用于固定连接杆71与活动连接杆72,以及活动连接杆72之间的连接,起连接转动作用,各活动连接杆72分别与吸油软管3外壁相连接,本例中优选捆绑或卡扣固定的方式将各活动连接杆72与吸油软管3相连,起到为吸油软管3支撑固定的作用。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固定连接杆71和活动连接杆72为轻金属或塑料材质,本例中选择氯乙烯材料,保证了浮球随液位变化而自由浮动。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浮球壳体15上部固接有隔板9。隔板9、浮球内壁13和浮球外壁12使浮球壳体15内上部形成空腔10,空腔10起浮力作用,使得油水分离过程中吸油口11位于浮球上端,进水口8位于浮球下端,从而使吸油口11保持在油界面与油水混合界面之间,实现油水分离。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浮球为塑料材质,一体成型加工,本例中选择聚氯乙烯材料。

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成本低,其中浮球2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在浮力作用下使吸油口11保持在油界面与油水混合界面之间,保证了油水分离效果,大大减少了油相中水的成分,除此之外,当浮球随着液面逐渐升高的过程中,在吸油泵的配合下同时进行着油水分离,确保连续性操作,提高分离精度的同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浮球式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罐、设于储罐上的进液口、出油口、设于储罐内的吸油软管和浮球,所述浮球为双层结构,浮球包括浮球外壁和浮球内壁,所述浮球外壁与浮球内壁之间为浮球壳体,所述浮球内壁内为浮球腔体,所述浮球壳体下部设有进水口,所述浮球腔体上部开有吸油口,浮球腔体与吸油软管一端连通,所述吸油软管另一端与出油口端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浮球式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下端贯穿储罐外壁向内延伸,进液口下端与储罐内壁底面之间距离为100~300mm,所述出油口下端贯穿储罐外壁向内延伸,出油口下端与储罐内壁顶面之间距离为50~2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浮球式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口下端铰接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支撑固定吸油软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浮球式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连接杆以及多个活动连接杆,所述固定连接杆固接于出油口下部,固定连接杆下端与活动连接杆端部铰接,各所述活动连接杆端部之间相互铰接,各活动连接杆分别与吸油软管外壁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浮球式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杆和活动连接杆为轻金属或塑料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一种浮球式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壳体上部固接有隔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浮球式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为塑料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球式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储罐、进液口、出油口、吸油软管和浮球,浮球为双层结构,浮球包括浮球外壁和浮球内壁,浮球外壁与浮球内壁之间为浮球壳体,浮球内壁内为浮球腔体,浮球壳体下部设有进水口,浮球腔体上部开有吸油口,浮球腔体与吸油软管一端连通,吸油软管另一端与出油口端部连通,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成本低,其中浮球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在浮力作用下使吸油口保持在油界面与油水混合界面之间,保证了油水分离效果,大大减少了油相中水的成分,除此之外,当浮球随着液面逐渐升高的过程中,在吸油泵的配合下同时进行着油水分离,确保连续性操作,提高分离精度的同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张立冬;张吉虎;李云飞;陈智宇;杜勇乐;丁延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辰创环境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1
技术公布日:2020.1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