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理农田重金属污染的钝化剂制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81021发布日期:2021-03-23 11:15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理农田重金属污染的钝化剂制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理农田重金属污染的钝化剂制投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随着工矿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的介入程度越来越高,重金属污染已呈日趋严重之势,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重金属主要有hg、cd、pb和as等。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矿业活动的排放,其他来源还包括污灌和污泥滥用、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农用薄膜和化石类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等。

砷、铅和镉等环境中优先控制重金属毒性大,由于其不可降解而易于在土壤和生物体内富集。重金属污染导致土壤退化,农作物歉收,而且可能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措施包括化钝化、土壤淋洗和生物修复等。其中化学钝化使用便利而被广泛应用,利用化学物质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从而减少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减少通过食物链进人人体的重金属。化学固定常用有无机和有机改良剂,因其成本低,实施容易常被利用,其中在作物生产中通过向土壤耕层添加钝化剂(骨粉、沸石、有机肥、赤泥等)、螯合剂(edta、dtpa、nta等)调整土壤参数使重金属有效性降低或缓效化的方法已开展了大量研究。

现有的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钝化剂制投装置均有以下缺陷:

1)无法对重金属钝化剂(粉剂)进行定量配比,混合后的药液治理效果不稳定。

2)体积较大,不便移动,需要与大型旋耕机配合使用,不适用于较小面积的散户农田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理农田重金属污染的钝化剂制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理农田重金属污染的钝化剂制投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蓄水箱,所述固定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罐、混料罐和出料箱,所述进料罐的底端混料罐连接,所述混料罐的底端和出料箱连接,所述混料罐的顶端连接有导水管的一端,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至蓄水箱,所述出料箱连接有喷淋管。

优选的,所述进料罐的侧壁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处铰接有挡料板,所述挡料板的外部设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固定连接在进料罐的外壁表面;所述进料罐的内部底端为倾斜设置,所述进料罐的底端连接有出料管的上端,所述出料管的下端与混料罐的上端连接,所述出料管的上端设有电动阀门。

优选的,所述进料罐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动缸,所述电动缸的活塞杆延伸至进料罐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滑动连接在进料罐的内部,所述压板的侧壁与进料罐的内壁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挡料板的靠近进料斗的一侧与进料斗的内壁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混料罐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位于混料罐的内部,所述混料罐的底端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连接混料罐和出料箱,所述出液口内设有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组上吊环,所述喷淋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组下吊环,所述上吊环和下吊环之间连接有吊索,所述喷淋管上设有多组喷头,所述喷淋管靠近出料箱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泵体。

优选的,所述导水管上连接第二泵体和电子计量计。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的下端设有四组移动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治理农田重金属污染的钝化剂制投装置,通过设置进料罐可对钝化剂的粉料进行定量,可保证农田的治理效果稳定;电动缸根据钝化剂的预定剂量带动压板下压至指定位置,再通过进料斗倒入粉剂至进料罐内,直到粉料填充满进料罐后出料管的电动阀门打开,粉料随出料管进入混料罐,第二泵体通过导水管将蓄水箱内的水剂导入混料罐内,电机带动搅拌器对混料罐内的钝化剂进行混合,混合完成后的钝化剂通过出液口导入出料箱内。

2)该治理农田重金属污染的钝化剂制投装置,结构紧凑,且通过移动底座的移动轮可将该装置移动至合适的喷药位置,并通过喷淋管对农田进行药剂喷投,无需借助大型旋耕机,便于操作,节约成本,适合散户农田使用;通过移动轮推动该装置,同时第一泵体将出料箱内的钝化剂导入喷淋管中,并通过喷头将钝化剂均匀喷投至农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固定架、2蓄水箱、3进料罐、4混料罐、5出料箱、6导水管、7挡料板、8进料斗、9出料管、10电动缸、11压板、12电机、13搅拌器、14喷淋管、15出液口、16上吊环、17下吊环、18吊索、19喷头、20第一泵体、21第二泵体、22移动底座、23移动轮、24电子计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治理农田重金属污染的钝化剂制投装置,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蓄水箱2,固定架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罐3、混料罐4和出料箱5,进料罐3的底端混料罐4连接,通过设置进料罐3可对钝化剂的粉料进行定量,可保证农田的治理效果稳定,混料罐4的底端和出料箱5连接,混料罐4的顶端连接有导水管6的一端,导水管6的另一端连接至蓄水箱2,出料箱5连接有喷淋管14。

其中,进料罐3的侧壁设有进料口,进料口处铰接有挡料板7,挡料板7的外部设有进料斗8,进料斗8固定连接在进料罐3的外壁表面;进料罐3的内部底端为倾斜设置,进料罐3的底端连接有出料管9的上端,出料管9的下端与混料罐4的上端连接,出料管9的上端设有电动阀门,进料罐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动缸10,电动缸10的活塞杆延伸至进料罐3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压板11,压板11滑动连接在进料罐3的内部,压板11的侧壁与进料罐3的内壁相贴合,挡料板7的靠近进料斗8的一侧与进料斗8的内壁相接触,混料罐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12,电机12的输出轴连接有搅拌器13,搅拌器13位于混料罐4的内部,混料罐4的底端设有出液口15,出液口15连接混料罐4和出料箱5,出液口15内设有电磁阀;电动缸10根据钝化剂的预定剂量带动压板11下压至指定位置,再通过进料斗8倒入粉剂至进料罐3内,直到粉料填充满进料罐3后出料管9的电动阀门打开,粉料随出料管9进入混料罐4,第二泵体21通过导水管6将蓄水箱2内的水剂导入混料罐4内,电机12带动搅拌器13对混料罐4内的钝化剂进行混合,混合完成后的钝化剂通过出液口15导入出料箱5内。

其中,固定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组上吊环16,喷淋管1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组下吊环17,上吊环16和下吊环17之间连接有吊索18,喷淋管14上设有多组喷头19,喷淋管14靠近出料箱5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泵体20,导水管6上连接第二泵体21和电子计量计24;通过移动轮23推动该装置,同时第一泵体20将出料箱5内的钝化剂导入喷淋管14中,并通过喷头19将钝化剂均匀喷投至农田。

其中,固定架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底座22,移动底座22的下端设有四组移动轮23;通过移动底座22的移动轮23可将该装置移动至合适的喷药位置,并通过喷淋管14对农田进行药剂喷投,无需借助大型旋耕机,便于操作,节约成本,适合散户农田使用。

工作原理

该治理农田重金属污染的钝化剂制投装置在使用时,电动缸10根据钝化剂的预定剂量带动压板11下压至指定位置,再通过进料斗8倒入粉剂至进料罐3内,直到粉料填充满进料罐3后出料管9的电动阀门打开,粉料随出料管9进入混料罐4,第二泵体21通过导水管6将蓄水箱2内的水剂导入混料罐4内,电机12带动搅拌器13对混料罐4内的钝化剂进行混合,混合完成后的钝化剂通过出液口15导入出料箱5内;通过移动轮23推动该装置,同时第一泵体20将出料箱5内的钝化剂导入喷淋管14中,并通过喷头19将钝化剂均匀喷投至农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和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