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催化芬顿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40351发布日期:2021-01-15 11:4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催化芬顿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催化芬顿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废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而在废水处理中就包括高级氧化技术。

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对我国宝贵的水资源造成了威胁,然而利用现有的生物处理方法,对可生化性差、相对分子质量从几千到几万的物质处理较困难,而高级氧化法可将其直接矿化或通过氧化提高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同时还在环境类激素等微量有害化学物质的处理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使绝大部分有机物完全矿化或分解,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常见的高级氧化技术有芬顿氧化、臭氧氧化、湿式氧化、电催化氧化,芬顿氧化以其处理效果稳定,投资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难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现有的单纯采用芬顿氧化对高浓度废水处理效果不佳,且芬顿反应过程中需投加大量的硫酸亚铁,h2o2药剂,产生大量的污泥,同时由于加入了大量的硫酸根离子,对后续生化处理工艺效果影响极大;另外由于芬顿反应时间较长,反应池体投资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催化芬顿废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单纯采用芬顿氧化对高浓度废水处理效果不佳,且芬顿反应过程中需投加大量的硫酸亚铁,h2o2药剂,产生大量的污泥,同时由于加入了大量的硫酸根离子,对后续生化处理工艺效果影响极大;另外由于芬顿反应时间较长,反应池体投资亦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催化芬顿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外框、ph调节区、主沉淀区、催化区、反应区、混凝区和副沉淀区,所述外框的内腔底部通过隔板分割有所述ph调节区、所述主沉淀区、所述催化区、所述反应区、所述混凝区和所述副沉淀区,所述外框的左右侧壁均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圆周内壁通过法兰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ph调节区、所述主沉淀区、所述催化区、所述反应区、所述混凝区和所述副沉淀区之间均开设有通孔,所述主沉淀区和所述副沉淀区的内部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中心导流筒,所述ph调节区、所述催化区、所述反应区和所述混凝区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曝气搅拌管,所述催化区的内腔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光触媒过滤网和uv紫外灯管架。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为对角设置,废水依次上进下出和下进上出的折流的方式推流前进。

优选的,所述光触媒过滤网和所述uv紫外灯管架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所述光触媒过滤网和四个所述uv紫外灯管架设置间距一致。

优选的,所述反应区和所述混凝区的侧面均开设有过水孔。

优选的,所述主沉淀区和所述副沉淀区的底部通过法兰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采用泵抽的方式进行排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光催化芬顿废水处理装置,通过配件的组合运用,实现光催化与fe2+协同作用的光催化芬顿氧化法,比单纯的芬顿法或光催化氧化效果更好,氧化能力更强,出水水质更稳定;可大大减少芬顿产生污泥的量,另一方面减少了带入硫酸根或氯根离子的量,对后续生物处理影响大大减小;运行费用相较于单存光催化氧化或芬顿氧化处理有明显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副剖面示意图。

图中:100外框、101进水管、102出水管、110ph调节区、120主沉淀区、121中心导流筒、122曝气搅拌管、130催化区、131光触媒过滤网、132uv紫外灯管架、140反应区、141过水孔、150混凝区、160副沉淀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催化芬顿废水处理装置,通过配件的组合运用,便于提高效率,降低污泥量,影响小费用低,请参阅图1-3,包括外框100、ph调节区110、主沉淀区120、催化区130、反应区140、混凝区150和副沉淀区160;

请再次参阅图1,外框100的两侧安装有进水管101和出水管102,具体的,进水管101和出水管102为对角设置,废水依次上进下出和下进上出的折流的方式推流前进;

请再次参阅图1,ph调节区110、主沉淀区120、催化区130、反应区140、混凝区150和副沉淀区160的外侧与外框100固定连接,具体的,外框100的左右侧壁均开设有圆孔,圆孔的圆周内壁通过法兰连接有进水管101和出水管102,ph调节区110、主沉淀区120、催化区130、反应区140、混凝区150和副沉淀区160之间均开设有通孔,主沉淀区120和副沉淀区160的内部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中心导流筒121,ph调节区110、催化区130、反应区140和混凝区150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曝气搅拌管122,催化区130的内腔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光触媒过滤网131和uv紫外灯管架132;

在具体的使用时,首先在外框100的内部通过隔板进行空间分割,以形成ph调节区110、主沉淀区120、催化区130、反应区140、混凝区150和副沉淀区160,在外框100的两侧组合进水管101和出水管102,便于进行出入水,配合增设的催化区130,并在催化区130的内部组合光触媒过滤网131和uv紫外灯管架132,实现光催化与fe2+协同作用的光催化芬顿氧化法,比单纯的芬顿法或光催化氧化效果更好,氧化能力更强,可大大减少芬顿产生污泥的量,另一方面减少了带入硫酸根或氯根离子的量,对后续生物处理影响大大减小;运行费用相较于单存光催化氧化或芬顿氧化处理有明显的下降。

请再次参阅图1,为了实现光催化与fe2+协同作用的光催化,具体的,光触媒过滤网131和uv紫外灯管架132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光触媒过滤网131和四个uv紫外灯管架132设置间距一致。

请再次参阅图1,为了保证反应区140和混凝区150的交流效果,具体的,反应区140和混凝区150的侧面均开设有过水孔141。

请再次参阅图1,为了便于保证排泥的效率,具体的,主沉淀区120和副沉淀区160的底部通过法兰连接有排泥管,排泥管采用泵抽的方式进行排泥。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