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投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54048发布日期:2021-04-13 20:40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投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投放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对污水处理池内投放絮凝剂,使得污水处理池内的杂质聚集在一起,使得污水处理池内的杂质进行絮凝,进而便于过滤污水处理池内的絮凝物,进而便于除去污水处理池内的杂质,现有的对污水处理池投放絮凝剂,通过将桶装的絮凝倒在若干个位置,通过絮凝剂自行进行分散,进而使得难以对污水处理池内均匀的投放絮凝剂,导致污水处理池内投放絮凝剂区域的絮凝剂含量过高,污水处理池内没有投放絮凝剂的絮凝剂含量过低,进而使得污水处理池内的絮凝剂不均匀,导致污水处理池内部分区域有多余的絮凝剂,多余的絮凝剂混合在污水处理池内造成浪费,将没有絮凝的絮凝剂排放到河水中,容易造成河水的污染,污水处理池内絮凝剂含量较少的区域,导致没有完全絮凝污水中的杂质,进而难以达到絮凝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污水处理过程中,难以对污水处理池内均匀的投放絮凝剂,导致污水处理池内部分区域絮凝剂过多,污水处理池内其余区域絮凝剂过少,进而难以达到絮凝的功能,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投放装置,解决了难以对污水处理池内均匀投放絮凝剂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基座一侧设有污水处理池,基座上连接有第一滑轨,基座上还连接有第二滑轨,第一滑轨平行于第二滑轨,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上方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为倒立的u形架,支撑架的一端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支撑架的另一端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支撑架一端内设有第一驱动结构,支撑架另一端内设有第二驱动结构,支撑架上连接有投放桶,支撑架上还连接有水泵,水泵通过进水管与投放桶连接,水泵另一端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位于污水处理池上方,支撑架上还连接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驱动结构、第二驱动结构、水泵电性连接。
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现有的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对污水处理池内投放絮凝剂,使得污水处理池内的杂质聚集在一起,使得污水处理池内的杂质进行絮凝,进而便于过滤污水处理池内的絮凝物,进而便于除去污水处理池内的杂质,现有的对污水处理池投放絮凝剂,通过将桶装的絮凝倒在若干个位置,通过絮凝剂自行进行分散,进而使得难以对污水处理池内均匀的投放絮凝剂,导致污水处理池内投放絮凝剂区域的絮凝剂含量过高,污水处理池内没有投放絮凝剂的絮凝剂含量过低,进而使得污水处理池内的絮凝剂不均匀,导致污水处理池内部分区域有多余的絮凝剂,多余的絮凝剂混合在污水处理池内造成浪费,将没有絮凝的絮凝剂排放到河水中,容易造成河水的污染,污水处理池内絮凝剂含量较少的区域,导致没有完全絮凝污水中的杂质,进而难以达到絮凝的功能,现在设置一种污
水处理用絮凝剂投放装置,通过将投放桶内注入絮凝剂,进而通过控制带动水泵工作,使得将投放桶内的絮凝剂通过进水管输送到水泵内,进而通过水泵将絮凝剂输送到出水管,进而通过出水管将絮凝剂输送到污水处理池内,还通过控制器带动第一驱动结构与第二驱动结构同时工作,通过第一驱动结构与第二驱动结构带动支撑架沿着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运动,进而使得支撑架上方的投放桶、进水管、水泵、出水管随着支撑架一起运动,进而使得出水管输出的絮凝剂沿着污水处理池的一边匀速运动,进而使得出水管内的絮凝剂均匀投放到污水处理池内,通过污水处理池的大小不同,进而使得水泵输出的功率不同,进而输送到污水处理池远近不同的区域,通过第一驱动结构与第二驱动结构带动支撑架沿着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运动往复运动,进而便于均匀的将絮凝剂投放到污水处理池的各个区域,通过设置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投放装置,解决了难以对污水处理池内均匀投放絮凝剂的问题。
7.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支撑架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机上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轮,第一驱动轮与第一滑轨的侧面接触连接,第一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设置的控制器带动第一电机工作,进而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第一驱动轮转动,使得第一驱动轮沿着第一滑轨运动,使得带动支撑架一端沿着第一滑轨运动,通过控制器驱动第一电机反向旋转,进而使得第一驱动轮反向转动,进而使得支撑架一端沿着第一滑轨往复运动。
8.进一步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支撑架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机上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驱动轮,第二驱动轮与第二滑轨的侧面接触连接,第二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设置的控制器带动第二电机工作,进而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转轴转动,进而通过第二转轴带动第二驱动轮转动,使得第二驱动轮沿着第二滑轨运动,使得带动支撑架另一端沿着第二滑轨运动,通过控制器驱动第二电机反向旋转,进而使得第二驱动轮反向转动,进而使得支撑架另一端沿着第二滑轨往复运动,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同时正向、反向转动,进而使得支撑架沿着第一滑轨、第二滑轨往复运动。
9.进一步地,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上一端设有第一距离传感器,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上另一端设有第二距离传感器,通过设置的第一距离传感器,便于检测支撑架滑动到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一端时,便于检测支撑架滑动到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另一端时,使得通过第一距离传感器、第二距离传感器将接收的信号传递到控制器,进而使得控制器带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反向转动,进而使得支撑架沿着第一滑轨、第二滑轨往复运动,进而使得出水管喷出的絮凝剂均匀的投放到污水处理池内。
10.进一步地,出水管为硬质输水管,通过设置硬质的出水管,便于固定出水管的位置,进而便于通过改变水泵输出的功率,便于出水管将絮凝剂投放到远近不同的区域,出水管另一端设有喷头,出水管与喷头通过螺纹连接,喷头上设有若干个喷孔,喷孔等间距的分布在喷头端面上,通过设置的喷头便于控制输水管输出絮凝剂的量,进而通过喷孔便于将输水管喷出的絮凝剂分散开,进而便于覆盖到污水处理池内的各个区域内,通过出水管与喷头螺纹连接,当污水处理内需要絮凝剂量较大时,便于取下喷头,进而便于均匀输送更大量的絮凝剂到污水处理池内。
11.进一步地,出水管与喷头连接处设有台阶,台阶上设有密封圈,通过设置的台阶便
于放置密封圈,通过密封圈便于实现出水管与喷头的密封,进而避免了絮凝剂从出水管与喷头连接处泄漏。
12.进一步地,投放桶顶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上连接有第一密封盖,通过设置的进水口便于将絮凝剂灌入到投放桶内,通过设置的第一密封盖便于密封进水口,投放桶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连接有第二密封盖,通过设置的出水口,当絮凝剂投放到污水处理池内有多余时,便于将投放桶内的絮凝剂排出,通过设置的第二密封盖便于密封出水口。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投放装置,通过支撑架上连接的出水管,通过第一驱动结构与第二驱动结构带动支撑架沿着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运动往复运动,使得出水管沿着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往复运动,进而便于均匀的将絮凝剂投放到污水处理池的各个区域;
15.2、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投放装置,通过出水管另一端连接的喷头,喷头上设置有若干个喷孔,通过喷孔便于将输水管喷出的絮凝剂分散开,进而便于覆盖到污水处理池内的各个区域内;
16.3、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投放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电机、第一驱动轮、第二电机、第二驱动轮,便于通过控制器带动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正向、反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正向、反向转动,进而便于带动支撑架沿着第一滑轨、第二滑轨往复运动。
附图说明
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驱动结构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驱动结构的示意图。
21.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22]1‑
基座,2

污水处理池,3

第一滑轨,4

第二滑轨,5

支撑架,6

投放桶,7

水泵,8

进水管,9

出水管,10

控制器,11

第一电机,12

第一转轴,13

第一驱动轮,14

第二电机,15

第二转轴,16

第二驱动轮,17

第一距离传感器,18

第二距离传感器,19

喷头,20

喷孔,21

进水口,22

第一密封盖,23

出水口,24

第二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4]
实施例1
[0025]
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投放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一侧设有污水处理池2,基座1上连接有第一滑轨3,基座1上还连接有第二滑轨4,第一滑轨3平行于第二滑轨4,第一滑轨3与第二滑轨4上方设有支撑架5,支撑架5为倒立的u形架,支撑架
5的一端与第一滑轨3滑动连接,支撑架5的另一端与第二滑轨4滑动连接,支撑架5一端内设有第一驱动结构,支撑架5另一端内设有第二驱动结构,支撑架5上连接有投放桶6,支撑架5上还连接有水泵7,水泵7通过进水管8与投放桶6连接,水泵7另一端设有出水管9,出水管9位于污水处理池2上方,支撑架5上还连接控制器10,控制器10与第一驱动结构、第二驱动结构、水泵7电性连接。
[0026]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为:现有的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对污水处理池内投放絮凝剂,使得污水处理池内的杂质聚集在一起,使得污水处理池内的杂质进行絮凝,进而便于过滤污水处理池内的絮凝物,进而便于除去污水处理池内的杂质,现有的对污水处理池投放絮凝剂,通过将桶装的絮凝倒在若干个位置,通过絮凝剂自行进行分散,进而使得难以对污水处理池内均匀的投放絮凝剂,导致污水处理池内投放絮凝剂区域的絮凝剂含量过高,污水处理池内没有投放絮凝剂的絮凝剂含量过低,进而使得污水处理池内的絮凝剂不均匀,导致污水处理池内部分区域有多余的絮凝剂,多余的絮凝剂混合在污水处理池内造成浪费,将没有絮凝的絮凝剂排放到河水中,容易造成河水的污染,污水处理池内絮凝剂含量较少的区域,导致没有完全絮凝污水中的杂质,进而难以达到絮凝的功能,现在设置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投放装置,通过将投放桶内注入絮凝剂,进而通过控制带动水泵工作,使得将投放桶内的絮凝剂通过进水管输送到水泵内,进而通过水泵将絮凝剂输送到出水管,进而通过出水管将絮凝剂输送到污水处理池内,还通过控制器带动第一驱动结构与第二驱动结构同时工作,通过第一驱动结构与第二驱动结构带动支撑架沿着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运动,进而使得支撑架上方的投放桶、进水管、水泵、出水管随着支撑架一起运动,进而使得出水管输出的絮凝剂沿着污水处理池的一边匀速运动,进而使得出水管内的絮凝剂均匀投放到污水处理池内,通过污水处理池的大小不同,进而使得水泵输出的功率不同,进而输送到污水处理池远近不同的区域,通过第一驱动结构与第二驱动结构带动支撑架沿着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运动往复运动,进而便于均匀的将絮凝剂投放到污水处理池的各个区域,通过设置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投放装置,解决了难以对污水处理池内均匀投放絮凝剂的问题。
[0027]
实施例2
[0028]
基于实施例1,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投放装置,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与支撑架5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机11上连接有第一转轴12,第一转轴12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轮13,第一驱动轮13与第一滑轨3的侧面接触连接,第一电机11与控制器10电性连接,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与支撑架5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机14上连接有第二转轴15,第二转轴15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驱动轮16,第二驱动轮16与第二滑轨4的侧面接触连接,第二电机14与控制器10电性连接。
[0029]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为: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支撑架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机上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轮,第一驱动轮与第一滑轨的侧面接触连接,第一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设置的控制器带动第一电机工作,进而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第一驱动轮转动,使得第一驱动轮沿着第一滑轨运动,使得带动支撑架一端沿着第一滑轨运动,通过控制器驱动第一电机反向旋转,进而使得第一驱动轮反向转动,进而使得支撑架一端沿着第一滑轨往复运动,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支撑架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机上连接有第
二转轴,第二转轴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驱动轮,第二驱动轮与第二滑轨的侧面接触连接,第二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设置的控制器带动第二电机工作,进而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转轴转动,进而通过第二转轴带动第二驱动轮转动,使得第二驱动轮沿着第二滑轨运动,使得带动支撑架另一端沿着第二滑轨运动,通过控制器驱动第二电机反向旋转,进而使得第二驱动轮反向转动,进而使得支撑架另一端沿着第二滑轨往复运动,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同时正向、反向转动,进而使得支撑架沿着第一滑轨、第二滑轨往复运动。
[0030]
实施例3
[0031]
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投放装置,第一滑轨3与第二滑轨4上一端设有第一距离传感器17,第一滑轨3与第二滑轨4上另一端设有第二距离传感器18,出水管9为硬质输水管,出水管9另一端设有喷头19,出水管9与喷头19通过螺纹连接,喷头19上设有若干个喷孔20,喷孔20等间距的分布在喷头19端面上。
[0032]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为: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上一端设有第一距离传感器,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上另一端设有第二距离传感器,通过设置的第一距离传感器,便于检测支撑架滑动到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一端时,便于检测支撑架滑动到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另一端时,使得通过第一距离传感器、第二距离传感器将接收的信号传递到控制器,进而使得控制器带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反向转动,进而使得支撑架沿着第一滑轨、第二滑轨往复运动,进而使得出水管喷出的絮凝剂均匀的投放到污水处理池内,出水管为硬质输水管,通过设置硬质的出水管,便于固定出水管的位置,进而便于通过改变水泵输出的功率,便于出水管将絮凝剂投放到远近不同的区域,出水管另一端设有喷头,出水管与喷头通过螺纹连接,喷头上设有若干个喷孔,喷孔等间距的分布在喷头端面上,通过设置的喷头便于控制输水管输出絮凝剂的量,进而通过喷孔便于将输水管喷出的絮凝剂分散开,进而便于覆盖到污水处理池内的各个区域内,通过出水管与喷头螺纹连接,当污水处理内需要絮凝剂量较大时,便于取下喷头,进而便于均匀输送更大量的絮凝剂到污水处理池内。
[0033]
实施例4
[0034]
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投放装置,出水管9与喷头19连接处设有台阶,台阶上设有密封圈,投放桶6顶部设有进水口21,进水口21上连接有第一密封盖22,投放桶6底部设有出水口23,出水口23上连接有第二密封盖24。
[0035]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为:出水管与喷头连接处设有台阶,台阶上设有密封圈,通过设置的台阶便于放置密封圈,通过密封圈便于实现出水管与喷头的密封,进而避免了絮凝剂从出水管与喷头连接处泄漏,投放桶顶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上连接有第一密封盖,通过设置的进水口便于将絮凝剂灌入到投放桶内,通过设置的第一密封盖便于密封进水口,投放桶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连接有第二密封盖,通过设置的出水口,当絮凝剂投放到污水处理池内有多余时,便于将投放桶内的絮凝剂排出,通过设置的第二密封盖便于密封出水口。
[0036]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