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基两性复合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8857634发布日期:2022-02-11 22:07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基两性复合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环境治理中废水处理 的生物基两性复合净水剂,特别涉及一种生物基两性复合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和 应用。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人们重视,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三 大类,分别是蛋白质类、纤维素类、多糖类等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类和多糖类 是自然界中储量最丰富的生物质材料,具有可再生、可降解、无污染、成本低 的优点。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开发利用生物质廉价而丰 富的资源受到更多的关注,尤其是由纤维素、多糖类等生物材料,经过功能化 改性所制备的高效能吸附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具有开发前景。
3.目前,大多天然多糖类、纤维素类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不强,对污染物的 选择性低。为了提高多糖类、纤维素的吸附性能,或对复合废水中某类污染物 实现选择性吸附,需要对其进行功能化改性,赋予其特定的功能基团,使之与 目标污染物产生良好的亲和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基两性复 合净水剂,其通过多糖类物质与纤维素类物质复合而成,不仅保留了多糖类和 纤维素类等成分固有的无毒无害、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而且大 大地增强了净水剂的吸附架桥作用,加速油滴的聚集,使其应用领域更为广泛。
5.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生物基两性复合净水剂的制备方法, 其制备工艺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
6.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将上述生物基两性复合净水剂应用于废水 处理中。
7.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8.一种生物基两性复合净水剂,是通过反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 接枝改性木棉纤维所得。
9.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基两性复合净水剂中反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 酸盐的接枝效率为40%-65%。
10.进一步地,所述反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是以壳聚糖为主材料, 依次通过羧甲基反应、缩聚反应、亲核取代反应的制备步骤所得。
11.优选地,所述反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的具体制备步骤为:
12.1)羧甲基反应:将壳聚糖悬浮于溶胀剂中,常温溶胀,得到混合物;向上 述混合物滴加naoh溶液,搅拌均匀后,冷冻碱化,然后缓慢滴加卤代酸溶液, 滴加完后,进行水浴保温,最后调节ph至中性,用乙醇洗涤干燥,得到o-羧 甲基壳聚糖;
13.所述壳聚糖与所述溶胀剂的质量比为8:(75-110);所述naoh溶液中的 naoh与所述壳聚糖的质量比为(25-35):8;所述卤代酸溶液中的卤代酸与所 述壳聚糖的质量比为(80-90):8;
14.2)缩聚反应:向烧瓶中加入上述o-羧甲基壳聚糖、有机胺、携水剂和催化 剂,搅拌,充分混溶,然后先升温至80℃-120℃,再将温度升至140℃-180℃, 反应完后,减压蒸馏,除去携水剂和未反应完的有机胺,最后降温,得到聚酰 胺壳聚糖;
15.所述o-羧甲基壳聚糖与所述有机胺的摩尔比为1:(0.5-3);所述有机胺与所 述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1-0.04);
16.3)亲核取代反应:将上述聚酰胺壳聚糖溶解在醇水溶液中,在常温下,缓 慢滴加二硫化碳和naoh溶液,滴加完后,升温至30℃-40℃,反应完后,降温 出料,得到反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
17.所述聚酰胺壳聚糖与所述醇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5);所述二硫化碳与 所述聚酰胺壳聚糖的摩尔比为(2-6):1;所述naoh溶液中的naoh与所述聚 酰胺壳聚糖的摩尔比为(1.5-4):1。
18.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1)中,溶胀时间为2.5h-3.5h,冷冻碱化时间为 7.5h-8.5h,水浴保温的温度为50℃-55℃,水浴保温的时间为3.5h-4.5h;在步骤 2)中,搅拌时间为0.4h-0.8h,在80℃-120℃中的反应时间为0.8h-1.2h,在140℃
ꢀ‑
180℃中的反应时间为1h-4h,减压蒸馏时间为1.8h-2.5h,降温温度为降至40℃。 最优选地,在步骤1)中,溶胀时间为3h,冷冻碱化时间为8h,水浴保温的温 度为50℃,水浴保温的时间为4h;在步骤2)中,搅拌时间为0.5h,在80℃-120℃ 中的反应时间为1h,在140℃-180℃中的反应时间为1h-4h,减压蒸馏时间为2h, 降温温度为降至40℃。
1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溶胀剂为但不限于异丙醇,还可以为n,n-二甲基乙酰 胺、丙酮、甲苯、1,2-二氯乙烷、氯代十二烷、已二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丁 酯等等溶胀剂;所述naoh溶液是质量分数为30%的naoh溶液,所述卤代酸 溶液是质量分数为80%的氯乙酸溶液,卤代酸还可以为碘乙酸或者溴乙酸;在 步骤2)中,所述有机胺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五乙烯六胺、 多乙烯多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携水剂为但不限于二甲苯,所述催化剂 为但不限于对甲苯磺酸;在步骤3)中,所述naoh溶液是质量分数为40%的 naoh溶液。
20.进一步地,所述醇水溶液为但不限于乙醇溶液、丙醇溶液、异丁醇溶液等 等醇溶液。
21.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22.一种上述生物基两性复合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23.s1,木棉纤维预处理:将木棉纤维浸入naoh溶液中,恒温处理,再水洗 至中性,然后烘干,得到半碱处理后的木棉纤维;将上述半碱处理后的木棉纤 维浸溃于丙酮溶液,随后取出挤压,去除多余的丙酮溶液;将上述丙酮处理过 的木棉纤维浸入乙醇溶液,取出烘干,即得预处理后的木棉纤维;
24.s2,接枝改性反应:将上述预处理后的木棉纤维均匀分散于装有水的烧瓶 中,搅拌并加热,然后加入过硫酸钾,再加入交联剂和反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 代氨基甲酸盐,反应后,降温出料,得到生物基两性复合净水剂。
25.进一步地,该生物基两性复合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26.s1,木棉纤维预处理:将木棉纤维浸入质量分数为1%的naoh溶液中,在 60℃-65℃的条件下恒温处理1h-2h,再水洗至中性,然后用50℃-55℃的温度烘 干,得到半碱处理后的木棉纤维;将上述半碱处理后的木棉纤维浸溃于质量分 数为90%的丙酮溶液,浸溃时间为0.5h-0.6h,随后取出挤压,去除多余的丙酮 溶液;将上述丙酮处理过的木棉纤维浸入质量分数为90%的乙醇溶液,然后再 重复上述的浸入naoh溶液、浸溃于丙酮溶液和浸入乙醇溶液的操作步骤,最 后取出烘干,即得预处理后的木棉纤维;重复上述的浸入naoh溶液、浸溃于 丙酮溶液和浸入乙醇溶液的操作步骤的次数至少为一次;
27.s2,接枝改性反应:将上述预处理后的木棉纤维粉碎,再均匀分散于装有 水的烧瓶中,搅拌并加热至60℃-90℃,然后加入过硫酸钾,放置0.5h-0.8h,再 加入交联剂和反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反应4h-6h后,降温出料, 得到生物基两性复合净水剂。
28.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s1中,所述木棉纤维与所述naoh溶液的固液比为 1:(20-50),所述木棉纤维与所述丙酮溶液的固液比为1:(50-100),所述木棉纤 维与所述乙醇溶液的固液比为1:(50-100);在步骤s2中,所述预处理后的木棉 纤维与所述水的固液比为1:50,所述预处理后的木棉纤维与所述反应性聚酰胺 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过硫酸钾、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1-3):0.02:(0.3-0.8)。
29.进一步地,所述交联剂为但不限于环氧氯丙烷。
30.本发明的目的之三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31.一种上述生物基两性复合净水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32.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33.本发明的生物基两性复合净水剂通过反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 对木棉纤维进行接枝改性,不仅保留了壳聚糖和木棉纤维固有的无毒无害、生 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大分子吸附等优良性能,而且反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 氨基甲酸盐中含有大量氨基的多功能团化合物,并且进一步与二硫化碳亲核取 代,形成更多的-n-css-活性点,兼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等两性官能团,絮体更多, 除油效果更好,同时,反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与木棉纤维的接枝 共聚,提高木棉纤维的支化度,分子链较长,形成更发达的网状结构,对油滴 的桥联作用、沉淀网捕作用、吸附中和作用、双电层压缩和增溶作用更强,更 容易接触乳化油滴,挤压促进油珠聚并,尤其对金属离子生成的絮体的卷扫网 捕能力增强,促进絮体上浮或下沉。
34.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反应温度温和,易于操作,适合大规模推广。
35.本发明的生物基两性复合净水剂由于同时具备多糖类和纤维素类的优点, 可以将其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处理中,可有效地提高去除污水中的油、浊度、 cod、ss等污物的去除率。
附图说明
36.图1为实施例1的净水剂的投加量对电镀废水中ni
2+
、cu
2+
以及cod的去 除性能的对比图;
37.图2为实施例1的净水剂的投加量与电镀废水中残余浊度之间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 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 成新的实施例。在本发明中,固液比为固相的质量与液相的体积之比。
39.以下是本发明具体的实施例,在下述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原材料、设备等除 特殊限定外,均可以通过购买方式获得。
40.实施例1
41.一种生物基两性复合净水剂是通过反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接 枝改性木棉纤维所得,接枝率为58%。
42.该生物基两性复合净水剂的具体制备步骤为:
43.s1,反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的制备:
44.1)羧甲基反应:将8g粉碎后的壳聚糖悬浮于100ml的异丙醇中,常温溶 胀3h,得到混合物;向上述混合物滴加100ml30%的naoh溶液,搅拌均匀后, 冷冻碱化8h,然后缓慢滴加100g氯乙酸溶液,滴加完后,在50℃下进行水浴 保温4h,最后调节ph至中性,用乙醇洗涤干燥,得到o-羧甲基壳聚糖;
45.2)缩聚反应:向带有温度计、搅拌器、分水器及回流冷凝器的烧瓶中加入 上述o-羧甲基壳聚糖、有机胺二乙烯三胺、携水剂二甲苯和催化剂对甲苯磺酸, 搅拌0.5h,充分混溶,然后先升温至90℃,反应1h,再将温度升至180℃,反 应2h,反应完后,减压蒸馏2h,除去携水剂和未反应完的有机胺,最后降温至 40℃,得到聚酰胺壳聚糖;
46.其中,所述o-羧甲基壳聚糖与所述有机胺的摩尔比为1:1;所述有机胺与所 述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1;
47.3)亲核取代反应:将上述聚酰胺壳聚糖溶解在乙醇水溶液中,在常温下, 缓慢滴加二硫化碳和40%的naoh溶液,滴加完后,升温至40℃,反应4h,反 应完后,降温出料,得到反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
48.所述聚酰胺壳聚糖与所述乙醇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3;所述二硫化碳与所 述聚酰胺壳聚糖的摩尔比为2:1;所述naoh溶液中的naoh与所述聚酰胺壳 聚糖的摩尔比为3:1。
49.s2,木棉纤维预处理:
50.将木棉纤维浸入1%的naoh溶液中,在65℃中恒温处理2h,再水洗至中 性,然后在50℃条件下烘干,得到半碱处理后的木棉纤维;将上述半碱处理后 的木棉纤维浸溃于丙酮溶液0.5h,随后取出挤压,去除多余的丙酮溶液;将上 述丙酮处理过的木棉纤维浸入乙醇溶液,重复上述操作一次,取出烘干,即得 预处理后的木棉纤维;其中,木棉纤维与1%的naoh溶液的固液比为1:35,木 棉纤维与丙酮溶液的固液比为1:80,木棉纤维与丙酮溶液的固液比为1:80;
51.s3,接枝改性反应:
52.将上述预处理后的木棉纤维粉碎,然后使其均匀分散于装有水的烧瓶中, 搅拌并加热至60℃,然后加入过硫酸钾,0.5h后再加入交联剂环氧氯丙烷和反 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反应5h,反应后,降温出料,得到生物基 两性复合净水剂。其中,木棉纤维与水的固液比为1:50,木棉纤维与反应性聚 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过硫酸钾、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1.5:0.02:0.4。
53.实施例2
54.一种生物基两性复合净水剂是通过反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接 枝改性木棉纤维所得,接枝率为65%。
55.该生物基两性复合净水剂的具体制备步骤为:
56.s1,反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的制备:
57.1)羧甲基反应:将8g粉碎后的壳聚糖悬浮于100ml的异丙醇中,常温溶 胀3h,得到混合物;向上述混合物滴加100ml30%的naoh溶液,搅拌均匀后, 冷冻碱化8h,然后缓慢滴加100g氯乙酸溶液,滴加完后,在50℃下进行水浴 保温4h,最后调节ph至中性,用乙醇洗涤干燥,得到o-羧甲基壳聚糖;
58.2)缩聚反应:向带有温度计、搅拌器、分水器及回流冷凝器的烧瓶中加入 上述o-羧甲基壳聚糖、有机胺多乙烯多胺、携水剂二甲苯和催化剂对甲苯磺酸, 搅拌0.5h,充分混溶,然后先升温至100℃,反应1h,再将温度升至150℃,反 应4h,反应完后,减压蒸馏2h,除去携水剂和未反应完的有机胺,最后降温至 40℃,得到聚酰胺壳聚糖;
59.其中,所述o-羧甲基壳聚糖与所述有机胺的摩尔比为1:0.5;所述有机胺与 所述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4;
60.3)亲核取代反应:将上述聚酰胺壳聚糖溶解在乙醇水溶液中,在常温下, 缓慢滴加二硫化碳和40%的naoh溶液,滴加完后,升温至30℃,反应2h,反 应完后,降温出料,得到反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
61.所述聚酰胺壳聚糖与所述乙醇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2;所述二硫化碳与所 述聚酰胺壳聚糖的摩尔比为4:1;所述naoh溶液中的naoh与所述聚酰胺壳 聚糖的摩尔比为4:1。
62.s2,木棉纤维预处理:
63.将木棉纤维浸入1%的naoh溶液中,在65℃中恒温处理1h,再水洗至中 性,然后在50℃条件下烘干,得到半碱处理后的木棉纤维;将上述半碱处理后 的木棉纤维浸溃于丙酮溶液0.5h,随后取出挤压,去除多余的丙酮溶液;将上 述丙酮处理过的木棉纤维浸入乙醇溶液,重复上述操作一次,取出烘干,即得 预处理后的木棉纤维;其中,木棉纤维与1%的naoh溶液的固液比为1:50,木 棉纤维与丙酮溶液的固液比为1:100,木棉纤维与丙酮溶液的固液比为1:100;
64.s3,接枝改性反应:
65.将上述预处理后的木棉纤维粉碎,然后使其均匀分散于装有水的烧瓶中, 搅拌并加热至80℃,然后加入过硫酸钾,0.5h后再加入交联剂环氧氯丙烷和反 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反应4h,反应后,降温出料,得到生物基 两性复合净水剂。其中,木棉纤维与水的固液比为1:50,木棉纤维与反应性聚 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过硫酸钾、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3:0.02:0.6。
66.实施例3
67.一种生物基两性复合净水剂是通过反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接 枝改性木棉纤维所得,接枝率为40%。
68.该生物基两性复合净水剂的具体制备步骤为:
69.s1,反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的制备:
70.1)羧甲基反应:将8g粉碎后的壳聚糖悬浮于100ml的异丙醇中,常温溶 胀3h,得到
混合物;向上述混合物滴加100ml30%的naoh溶液,搅拌均匀后, 冷冻碱化8h,然后缓慢滴加100g氯乙酸溶液,滴加完后,在50℃下进行水浴 保温4h,最后调节ph至中性,用乙醇洗涤干燥,得到o-羧甲基壳聚糖;
71.2)缩聚反应:向带有温度计、搅拌器、分水器及回流冷凝器的烧瓶中加入 上述o-羧甲基壳聚糖、有机胺三乙烯四胺、携水剂二甲苯和催化剂对甲苯磺酸, 搅拌0.5h,充分混溶,然后先升温至110℃,反应1h,再将温度升至170℃,反 应4h,反应完后,减压蒸馏2h,除去携水剂和未反应完的有机胺,最后降温至 40℃,得到聚酰胺壳聚糖;
72.其中,所述o-羧甲基壳聚糖与所述有机胺的摩尔比为1:3;所述有机胺与所 述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2;
73.3)亲核取代反应:将上述聚酰胺壳聚糖溶解在乙醇水溶液中,在常温下, 缓慢滴加二硫化碳和40%的naoh溶液,滴加完后,升温至40℃,反应3h,反 应完后,降温出料,得到反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
74.所述聚酰胺壳聚糖与所述乙醇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4;所述二硫化碳与所 述聚酰胺壳聚糖的摩尔比为6:1;所述naoh溶液中的naoh与所述聚酰胺壳 聚糖的摩尔比为4:1。
75.s2,木棉纤维预处理:
76.将木棉纤维浸入1%的naoh溶液中,在65℃中恒温处理1.5h,再水洗至 中性,然后在50℃条件下烘干,得到半碱处理后的木棉纤维;将上述半碱处理 后的木棉纤维浸溃于丙酮溶液0.5h,随后取出挤压,去除多余的丙酮溶液;将 上述丙酮处理过的木棉纤维浸入乙醇溶液,重复上述操作一次,取出烘干,即 得预处理后的木棉纤维;其中,木棉纤维与1%的naoh溶液的固液比为1:40, 木棉纤维与丙酮溶液的固液比为1:90,木棉纤维与丙酮溶液的固液比为1:90;
77.s3,接枝改性反应:
78.将上述预处理后的木棉纤维粉碎,然后使其均匀分散于装有水的烧瓶中, 搅拌并加热至90℃,然后加入过硫酸钾,0.5h后再加入交联剂环氧氯丙烷和反 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反应6h,反应后,降温出料,得到生物基 两性复合净水剂。其中,木棉纤维与水的固液比为1:50,木棉纤维与反应性聚 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过硫酸钾、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1:0.02:0.6。
79.实施例4
80.一种生物基两性复合净水剂是通过反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接 枝改性木棉纤维所得,接枝率为50%。
81.该生物基两性复合净水剂的具体制备步骤为:
82.s1,反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的制备:
83.1)羧甲基反应:将8g粉碎后的壳聚糖悬浮于100ml的异丙醇中,常温溶 胀3h,得到混合物;向上述混合物滴加100ml30%的naoh溶液,搅拌均匀后, 冷冻碱化8h,然后缓慢滴加100g氯乙酸溶液,滴加完后,在50℃下进行水浴 保温4h,最后调节ph至中性,用乙醇洗涤干燥,得到o-羧甲基壳聚糖;
84.2)缩聚反应:向带有温度计、搅拌器、分水器及回流冷凝器的烧瓶中加入 上述o-羧甲基壳聚糖、有机胺五乙烯六胺、携水剂二甲苯和催化剂对甲苯磺酸, 搅拌0.5h,充分混溶,然后先升温至95℃,反应1h,再将温度升至140℃,反 应4h,反应完后,减压蒸馏2h,除去
携水剂和未反应完的有机胺,最后降温至 40℃,得到聚酰胺壳聚糖;
85.其中,所述o-羧甲基壳聚糖与所述有机胺的摩尔比为1:0.8;所述有机胺与 所述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1;
86.3)亲核取代反应:将上述聚酰胺壳聚糖溶解在乙醇水溶液中,在常温下, 缓慢滴加二硫化碳和40%的naoh溶液,滴加完后,升温至35℃,反应3h,反 应完后,降温出料,得到反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
87.所述聚酰胺壳聚糖与所述乙醇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3;所述二硫化碳与所 述聚酰胺壳聚糖的摩尔比为3:1;所述naoh溶液中的naoh与所述聚酰胺壳 聚糖的摩尔比为2:1。
88.s2,木棉纤维预处理:
89.将木棉纤维浸入1%的naoh溶液中,在65℃中恒温处理2h,再水洗至中 性,然后在50℃条件下烘干,得到半碱处理后的木棉纤维;将上述半碱处理后 的木棉纤维浸溃于丙酮溶液0.5h,随后取出挤压,去除多余的丙酮溶液;将上 述丙酮处理过的木棉纤维浸入乙醇溶液,重复上述操作一次,取出烘干,即得 预处理后的木棉纤维;其中,木棉纤维与1%的naoh溶液的固液比为1:25,木 棉纤维与丙酮溶液的固液比为1:60,木棉纤维与丙酮溶液的固液比为1:60;
90.s3,接枝改性反应:
91.将上述预处理后的木棉纤维粉碎,然后使其均匀分散于装有水的烧瓶中, 搅拌并加热至70℃,然后加入过硫酸钾,0.5h后再加入交联剂环氧氯丙烷和反 应性聚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反应5h,反应后,降温出料,得到生物基 两性复合净水剂。其中,木棉纤维与水的固液比为1:50,木棉纤维与反应性聚 酰胺壳聚糖硫代氨基甲酸盐、过硫酸钾、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2:0.02:0.4。
92.性能检测:
93.1)净水剂的投加量对电镀废水中污物的影响测试
94.取定量电镀废水,调其ph值为7左右,然后投加实施例1的复合两性净水 剂,考察投加量对电镀废水中ni
2+
、cu
2+
以及cod的去除性能以及对残余浊度 的影响,结果见图1和图2,其中图1中a为投加量对电镀废水中ni
2+
的去除性 能,b为投加量对电镀废水中cu
2+
的去除性能,c为投加量对电镀废水中cod 的去除性能。
95.由图中可知,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废水中的cu
2+
、ni
2+
以及cod的去除率 均不断上升,残余浊度迅速降低,投加量达到1.0g/l时,cu
2+
、ni
2+
和cod的 去除率基本趋于稳定,此时cu
2+
、ni
2+
以及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93%、 97.21%和96.92%,残余浊度为1.87ntu,均低于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1900-2008)。
96.2)净水剂对污水的净水效果测试
97.在温度为65℃下,取5等份100ml的油田三次采出水于锥形瓶中,分别投 加等量20mg/l的本发明的实施例1-4的净水剂样品和市场上常用的壳聚糖作为 对比样1,评价本技术的两性净水剂与市场对比样1对油田三次采出水的净水效 果,结果见下表1。
98.表1样品对油田三次采出水的净水效果表
99.项目除油率/%除浊率/%cod去除率/%ss去除率/%实施例195.1%93.7%95.2%97.5%实施例292.5%90.4%88.7%94.4%
实施例393.2%95.6%92.8%93.3%实施例489.4%92.9%90.7%95.1%对比样152.8%61.4%47.2%67.3%
100.由上表可以看出:相比市场对比样1,本发明的两性净水剂对油田采出水的 油、浊度、cod、ss均具有很高的去除率,是一种高效的新型两性净水剂,这 是由于净水剂分子中既有亲油基-r又有亲水基-css,且与含油污水中铁离子螯 合形成的网状结构,能够吸附在乳化油滴表面,破坏原来界面膜的稳定性,降 低界面膜强度,加速乳化微粒聚并长大并上浮,加速油水分离。
101.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 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 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