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污水除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10658发布日期:2021-07-16 21:4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污水除磷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新型的污水除磷系统。


背景技术:

2.根据工作机理不同,对磷的去除主要有三种方法,分别是化学除磷、生物除磷、物理除磷。其中,国际上物理除磷工艺研究和应用都比较少,且药剂消耗高、成本较高,如采用生物除磷并达到较好的除磷效果,则需增加污泥回流及厌氧释磷工段,使聚磷菌成为优势菌种,而在污泥回流过程中,会造成污水悬浮物升高,易造成后端曝气生物滤池滤料堵塞,影响后端处理效果,故需对生物滤池进行改造,投资较高;而且单靠生物除磷,出水水质难以稳定的达到排放标准,为此,提出一种新型的污水除磷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污水除磷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污水除磷系统,包括混凝池、投加池、熟化池以及斜管沉淀池构成,所述混凝池、投加池、熟化池、斜管沉淀池依次连接,还包括有微砂循环系统,所述微砂循环系统包括微砂循环泵以及水力旋流器,所述微砂循环泵将所述斜管沉淀池中部分污泥输送至所述水力旋流器中,所述水力旋流器将污泥中的微砂分离,并将分离出的微砂注入所述投加池。
5.优选的,所述斜管沉淀池的内部设有刮泥器,所述刮泥器包括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斜管沉淀池的上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斜管沉淀池同轴设置,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连接套筒在所述横杆上均匀设置,所述连接套筒的内表面分别滑动设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刮泥板,所述连接套筒的上表面分别转动设有转动套筒,所述转动套筒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竖杆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转动套筒啮合的外螺纹,所述连接套筒的内表面设有滑块,所述竖杆的外表面对应所述滑块处设有滑槽,所述转动套筒的外表面同轴固定连接有齿轮,相邻的两个所述转动套筒的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斜管沉淀池的内表面设有内齿轮,所述内齿轮与所述齿轮啮合。
6.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竖杆的轴心延伸方向相同。
7.优选的,还包括有补砂设备,所述补砂设备用于向所述投加池加注微砂。
8.优选的,所述电机与所述转动轴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
9.优选的,所述横杆的数量为两个。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新型的污水除磷系统,通过设置混凝池、投加池、熟化池以及斜管沉淀池,其中混凝池、投加池、熟化池以及斜管沉淀池依次连通,原水先进入到混凝池,在搅拌器的高速搅拌下与混凝剂快速混合后进入到投加池。在
投加池中加入高分子絮凝剂和直径在80~100μm的细砂,为胶体颗粒提供有效的絮凝中心。在熟化池中通过搅拌器的慢速搅拌,使絮凝过程形成的矾花进一步变得密实,提高混凝效果,为后续斜管沉淀池沉淀絮体提供良好基础。充分混凝后的原水进到沉淀区,利用斜管高效的沉淀功能使固液得以分离,澄清水通过集水槽排除池外,含有镦砂的污泥沉淀于池底,通过刮泥器浓缩于沉淀池底部中央区域。其中部分污泥通过微砂循环泵回流到水力旋流器,分离出来微砂继续投加到投加池,以此达到连续强化絮凝的作用。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血管沉淀池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血管沉淀池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

混凝池、2

投加池、3

熟化池、4

斜管沉淀池、5

电机、6

转动轴、7

固定套筒、8

横杆、9

连接套筒、10

竖杆、11

刮泥板、12

转动套筒、13

滑块、14

滑槽、15

齿轮、16

内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污水除磷系统,包括混凝池1、投加池2、熟化池3以及斜管沉淀池4构成,所述混凝池1、投加池2、熟化池3、斜管沉淀池4依次连接,原水先进入到混凝池1,在搅拌器的高速搅拌下与混凝剂快速混合后进入到投加池2。在投加池2中加入高分子絮凝剂和直径在80~100μm的细砂,为胶体颗粒提供有效的絮凝中心。在熟化池3中通过搅拌器的慢速搅拌,使絮凝过程形成的矾花进一步变得密实,提高混凝效果,为后续斜管沉淀池4沉淀絮体提供良好基础。充分混凝后的原水进到沉淀区,利用斜管沉淀池4高效的沉淀功能使固液得以分离,澄清水通过集水槽排除池外,含有镦砂的污泥沉淀于池底。通过刮泥器浓缩于沉淀池底部中央区域。所述微砂循环系统包括微砂循环泵以及水力旋流器,所述微砂循环泵将所述斜管沉淀池4中部分污泥输送至所述水力旋流器中,所述水力旋流器将污泥中的微砂分离,并将分离出的微砂注入所述投加池2,其中部分污泥通过微砂循环泵回流到水力旋流器,分离出来微砂继续投加到投加池2,以此达到连续强化絮凝的作用还包括有微砂循环系统。
17.具体而言,所述斜管沉淀池4的内部设有刮泥器,如图1所示,所述刮泥器包括电机5,所述电机5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斜管沉淀池4的上端,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6,所述转动轴6与所述斜管沉淀池4同轴设置,所述转动轴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7,所述固定套筒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横杆8,所述横杆8的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套筒9,所述连接套筒9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连接套筒9在所述横杆8上均匀设置,所述连接套筒9的内表面分别滑动设有竖杆10,所述竖杆10可沿着连接套筒9上下滑动,所述竖杆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刮泥板11,所述刮泥板11倾斜设置,所述连接套筒9的上表面分别转动
设有转动套筒12,所述转动套筒12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竖杆10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转动套筒12啮合的外螺纹,所述连接套筒9的内表面设有滑块13,所述竖杆10的外表面对应所述滑块13处设有滑槽14,当竖杆10沿着对应的连接套筒9上下滑动时,滑块13同时沿着滑槽14上下滑动,所述转动套筒12的外表面同轴固定连接有齿轮15,如图3所示,相邻的两个所述转动套筒12的齿轮15相互啮合,所述斜管沉淀池4的内表面设有内齿轮16,所述内齿轮16与所述齿轮15啮合,从而当横杆8转动时,使得齿轮15同时转动,齿轮15同时带动转动套筒12转动,从而在螺纹配合作用下带动竖杆10同步移动,带动刮泥板11同时向下移动进行刮泥。
18.具体而言,所述滑槽1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竖杆10的轴心延伸方向相同,使得竖杆10只可沿着对应的连接套筒9上下滑动而不发生旋转。
19.具体而言,还包括有补砂设备,所述补砂设备用于向所述投加池2加注微砂,在工作时,微砂会产生损失,从而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通过补砂设备向投加池2投砂。
20.具体而言,所述电机5与所述转动轴6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
21.具体而言,所述横杆8的数量为两个。
22.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原水先进入到混凝池1,在搅拌器的高速搅拌下与混凝剂快速混合后进入到投加池2。在投加池2中加入高分子絮凝剂和直径在80~100μm的细砂,为胶体颗粒提供有效的絮凝中心。在熟化池中通过搅拌器的慢速搅拌,使絮凝过程形成的矾花进一步变得密实,提高混凝效果,为后续斜管沉淀池4沉淀絮体提供良好基础。充分混凝后的原水进到沉淀区,利用斜管沉淀池4高效的沉淀功能使固液得以分离,澄清水通过集水槽排除池外.含有镦砂的污泥沉淀于池底.通过刮泥器浓缩于沉淀池底部中央区域。其中部分污泥通过微砂循环泵回流到水力旋流器,分离出来微砂继续投加到投加池,以此达到连续强化絮凝的作用。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