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电缆表面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0047发布日期:2023-03-22 09:05阅读:82来源:国知局
海底电缆表面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海缆清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底电缆表面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电缆是一种电能传输设备,而电缆的设置方式通常有架体悬吊、地埋以及铺设在海底,其中悬吊和铺设在海底的方式电缆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或水中,因此其表面会残留脏污,长时间的脏污会腐蚀电缆表面,导致影响电缆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对电缆表面进行清理。
3.但是现有的海底电缆表面清理装置存在着只能够清理电缆外部没有接触在海底的部分,由于电缆是铺设在海底的,所以电缆的外部有部分会直接接触在海底,而接触海底以及靠近海底的部分则无法被清理,无法实现全部清理,清理效果非常差,导致电缆依旧会出现被腐蚀的现象,其次也无法针对不同直径的电缆进行做出调整,适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底电缆表面清理装置,可以有效清理海底电缆底部,清理效果好,适用于不同直径海底电缆。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底电缆表面清理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底部拐角位置设置有匚形槽,所述匚形槽的内侧转动安装有滚轮,且匚形槽的上部固定安装有舵机,所述舵机的输出轴与滚轮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架的一侧设有移动支架,所述移动支架与固定支架之间设有调节结构,所述移动支架的内侧设有清洁结构ⅰ。
6.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悬臂和滑槽,所述滑槽开设在固定支架的内侧底面,所述悬臂卡接在固定支架的上部,且悬臂与移动支架固定连接,移动支架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悬臂的中心位置贯穿有螺杆。
7.进一步地,所述悬臂的两侧均安装有螺套,所述螺杆与螺套螺纹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清洁结构ⅰ包括两个轴座,两个所述轴座固定安装在移动支架的内侧,两个轴座之间转动安装有转棍,所述转棍的外部套设有清洁带,所述移动支架的内侧位于轴座的后方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棍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悬臂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与清洁带的内侧顶面接触。
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的内侧设有清洁结构ⅱ,所述清洁结构ⅱ与清洁结构ⅰ对称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支架的底部同样设有舵机和滚轮,所述滚轮的外表面呈凹陷式结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移动支架配合调节结构,将移动支架设置呈可移动式结构,并通过调
节结构进行调节支撑,一方面能够使得整个海底电缆清理结构能够适用于不同直径的海底电缆,有效提高适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该清理结构与电缆之间的安装更加便捷、快速。
13.2、通过设置清洁结构ⅰ配合清洁结构ⅱ,采用电机带动清洁带转动的方式进行清理电缆表面,由于清洁带可环绕在电缆的外部,因此清洁带可对电缆与海底接触的位置进行清理,通过连个清洁带的对称设置,可有效避免电缆表面清理出现的空白区,清理效果更好。
14.3、通过设置刮板配合支撑板,将刮板设置在清洁带的内侧贴合顶部位置,使得清洁带在转动的时候,能够配合刮板进行自清洁,使得清洁带内壁的顽固污渍配合海水被刮除,保持洁净度,提高电缆清理效果。
15.4、其结构简单、安装便捷、适用范围广泛的特性,而且相比传统清理结构,能够实现清理电缆与海底接触面的脏污,没有空白区,清理效果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ⅰ;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ⅱ;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ⅲ;图5为本发明的工作时的侧视图。
17.图中:1、固定支架;2、匚形槽;3、舵机;4、滚轮;5、移动支架;6、调节结构;7、悬臂;8、螺杆;9、清洁结构ⅰ;10、轴座;11、转棍;12、电机;13、清洁带;14、支撑板;15、清洁结构ⅱ;16、滑槽;17、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
19.如图1-图5所示,一种海底电缆表面清理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固定支架1的底部拐角位置设置有匚形槽2,匚形槽2的内侧转动安装有滚轮4,且匚形槽2的上部固定安装有舵机3,舵机3的输出轴与滚轮4固定连接,固定支架1的一侧设有移动支架5,移动支架5与固定支架1之间设有调节结构6,移动支架5的内侧设有清洁结构ⅰ9。电缆铺设时,需要经海底挖掘机对海床进行处理,其工作环境相对平整,通过增加舵机3的输出功率可以克服海底施工阻力。舵机3为现有技术,其具体原理、结构不做赘述。
20.本实施例中,调节结构6包括悬臂7和滑槽16,滑槽16开设在固定支架1的内侧底面,悬臂7卡接在固定支架1的上部,且悬臂7与移动支架5固定连接,移动支架5与滑槽16滑动连接,悬臂7的中心位置贯穿有螺杆8。
21.转动螺杆8的时候,螺杆8可带动移动支架5和悬臂7在固定支架1的外部滑动,即可调整移动支架5与滚轮4之间的间距,使得整个海底电缆表面清理装置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直径的电缆,适用范围广泛。
22.本实施例中,悬臂7的两侧均安装有螺套,螺杆8与螺套螺纹连接。
23.螺套配合螺杆8之间的螺纹,使得螺杆8在转动的情况下螺套会被移动,从而使得
悬臂7被移动。
24.本实施例中,清洁结构ⅰ9包括两个轴座10,两个轴座10固定安装在移动支架5的内侧,两个轴座10之间转动安装有转棍11,转棍11的外部套设有清洁带13,移动支架5的内侧位于轴座10的后方安装有电机12,电机12的输出轴与转棍11固定连接。
25.电机12转动的时候,其输出轴可带动转棍11转动,转棍11即可带动清洁带13转动,清洁带13的内侧在电缆表面摩擦,即可对电缆表面进行清洁。
26.本实施例中,悬臂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板14,两个支撑板14之间连接有刮板17,刮板17与清洁带13的内侧顶面接触。
27.由于刮板17接触在清洁带13的内侧顶面,所以当清洁带13在转动的时候,其表面粘附的顽固脏污可被刮板17刮除,使得清洁带13保持清洁状态,提高电缆清洁效果。刮板17一定程度上起到张紧清洁带13的作用,针对清理不同直径的电缆,可预制相应配合的清洁带13,以适应各种清理场合,定期更换清洁带13。清洁带13与转棍11之间保持合适的张力,即可克服打滑或不接触的现象发生;控制电机12的动力输出,便可抵消刮板17对清洁带13的干涉阻碍。
28.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1的内侧设有清洁结构ⅱ15,清洁结构ⅱ15与清洁结构ⅰ9对称设置。
29.由于单个清洁带13只能够接触电缆外表大约4/5的位置,存在着空白区,因此设置两组对称的清洁结构,一方面可通过相交的方式解决清洁空白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对重复去做出双重清洁,而且两组对称的清洁带13朝向相反,导致拉力相反,使得清洁带13产生的拉力可相互抵消,增加清理结构的稳定性。
30.本实施例中,移动支架5的底部同样设有舵机3和滚轮4,滚轮4的外表面呈凹陷式结构。
31.凹陷式的滚轮4可卡合在电缆的外部,形成限位的效果。
32.使用时,将固定支架1罩在电缆的外部,使得滚轮4贴合在电缆的表面,然后转动螺杆8,螺杆8推动悬臂7移动,使得移动支架5底部的滚轮4同样贴合在电缆的外部,即可将整个清理结构设置在海底电缆的外部,此时将两个清洁带13的一端越过电缆一周后与另一端通过焊接、缝制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使得清洁带13形成环状套设于电缆和转棍11之间,即可完成所有安装工作,焊接处可以通过金属端头在背面较窄范围内焊接,焊接处内侧面无锋利接触点,防止损害电缆,缝制或深海焊接均属于现有技术,在保持合适张力的情况下,预制清洁带13可以达到很好地清洁效果。
33.安装完成后,四个舵机3和两个电机12同时启动工作,四个舵机3带动四个滚轮4转动,使得整个清洁结构在电缆外部移动,两个电机12带动两个清洁带13转动,清洁带13在电缆外部摩擦,即可对电缆表面进行清洁,清洁带13在转动的同时,刮板17对清洁带13的内壁进行清理,保证清洁带13的洁净度。舵机电源通过海上作业船提供,作业船拉线供电,此为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