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电式液体防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5919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磁电式液体防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废水、污水或其它液体防垢处理装置,它能使硬水得到软化,具有明显的防止结垢和具有一定的除垢效果。水中含有钙、镁正离子,在水温增高时,便形成碳酸盐水垢。如碳酸钙(CaCO3)、碳酸镁(MgCO3)沉积在锅炉等用水系统热交换装置的管壁上,逐渐增厚便形成一种热传导系数很差的垢层,增加了能源消耗,降低了热交换效率,所以防垢除垢一直是人们研究的课题。
经检索包头磁性材料厂生产的强磁除垢器,其结构是由轭铁、磁极、磁体组成,是将若干个吸附式强磁除垢器吸附在处理水管的外径上,靠漏磁的作用进行水处理,其缺点是磁场的分布不均匀,没有接地装置,因而没有充足的电子供给源与水中钙、镁正离子中和,水不能循环反复处理。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原有技术的不足从而设计了一种利用进出口法兰或螺纹连接,安装在用水设备的进水管路中间,其结构是由外壳、贮水腔、循环管、芯管、接地极和几组磁组组成。根据需要处理水量设计的磁场强度,再根据磁组的合理组合,构成径向环形辐射状磁场和轴向“鼓”形磁场,从而依靠磁场的形状分布达到水处理的目的。另外,设计接地装置作为电子供给源,使水中的钙、镁离子得到充分的电子中和后起到软化水的目的。另外,一部分未处理好的水再进入循环管,进行循环反复处理,从而达到防垢和除垢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由与处理水的进水管用接口法兰连接,水通过进水管进入贮水腔、芯管。一部分处理好的水经出水口流出,另一部分未处理好的仍然带有较大的浓度的钙、镁正离子的水,流经循环水管,循环反复处理。水处理的原理是在芯管与外壳之间上部安装主磁组、下部安装付磁组,芯管下部安装第三磁组,付磁组与第三磁组构成径向环形辐射状磁场,主磁组形成轴向“鼓”形磁场,这几组磁组构成不同方向和形状的磁场分布,致使产生垢的钙、镁等正离子与用接地线从大地获得的电子在管壁附近结合,形成比较稳定的不易生垢的金属分子成胶体状态悬浮在水中,比钙、镁正离子要稳定,此时,水得到软化处理。还由于磁场的作用,也改变了水分子的缔合度及其核磁共振参数,实践证明,有一定分化瓦解陈旧老垢的作用,该装置的设计,不仅有防止产生污垢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除垢作用。付磁组与第三磁组配合作用形成径向环形辐射状磁场,即中心呈N磁极性,周边呈S磁极性,当水流经该磁组时,钙、镁等正离子(Ca++Mg++)根据电磁学左手定则的原理,借水流的动力获得一个向右旋进的初速度,水流进芯管与壳体之间安装的主磁极产生轴向“鼓”形磁场时,已经获得向右旋进的初速度的钙、镁等金属正离子将绕磁力线由S磁极向N磁极向右旋进,如果磁场强度是均匀的,则正离子不偏离磁力线轨道(由于磁力聚焦作用),磁力线的N极性终点在出水口上端管壁上,形成轴向“鼓”形磁场,这样构成了正离子的趋壁效应,在轴向“鼓”形磁场从S磁极到N磁极的任意径向断面上,设计成磁感应强度梯度很大的“碗”状磁场,磁场强度最高可达1万高斯,此时,已经围绕磁力线向右旋进的钙、镁正离子在磁力作用下迅速的向磁感应强度较高的管壁扩散,由于该装置的壳体和芯管都是采用良导电体,芯管的出水端即轴向“鼓”形磁场的N磁极端必须与大地用导电体连接,从大地取得所需要的大量电子,使其与聚集在管壁附近的钙、镁正离子迅速结合,构成钙、镁等金属分子,达到防垢、除垢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如下


图1原有技术中吸附式强磁除垢器示意图;图2磁电式液体防垢装置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径向环形辐射状磁场示意图;图4轴向“鼓”形磁场示意图;图5接地装置正离子接受电子示意图;图6轴向“鼓”形磁场,“碗”状磁场强度断面图;图7磁电式液体防垢装置串联使用接法示意图;图8磁电式液体防垢装置并联使用接法示意图。

图1在需要处理水的进水管(4)的管壁上,安装吸附式强磁除垢器,由轭铁(2)磁体(1)及由两个磁极(3)(N、S)吸附在管外壁(4)上,可以在管壁的外周安装若干个。
见图2由进口法兰(13)与出口法兰(1)分别与需要处理的水管相接,接法可以采用串联接法见图7,也可以采用并联接法见图8,水流经进水管(11),进入贮水腔(10)再经过芯管(7)时,由于付磁组(6)与第三磁组(8)构成的径向环形辐射状磁场见图3,水从中间通过时,钙、镁等正离子根据电磁学左手定则的原理,借水流的动力获得一个向右旋进的初速度,水流径芯管(7)与壳体(4)之间的主磁组(5)时,产生轴向“鼓”形磁场,见图4,其磁场强度的断面呈“碗”状分布,见图6,在趋壁效应的作用下,水中钙、镁等正离子迅速高度聚集在芯管(7)的出口处的C区内,见图2,此时,由于水管是良导电体,又安装接地装置(12)见图5,大量的电子与C区正离子结合,结合后含正离子浓度较低的水仍由出水管(2)即芯管(7)的B区流出(见图2)含正离子浓度高的水从环形C区进入贮水腔(3)见图2,由循环水管(9)返回贮水腔(10)再重新处理,如此循环反复,使流经后的水得到软化处理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由于水中大量的钙、镁等正离子在高温下形成碳酸盐水垢,而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原理是通过磁场强度的分布作用及壳体接地装置,使钙镁正离子按照设计的磁力线轨迹运动,形成趋壁效应,大量的正离子又与从接地装置得到的大量电子结合,从而消除了产生垢的根源,达到了软化水的目的。
该装置是一种设计简单、安装使用方便、防垢效果好、造价低的磁电式液体防垢装置。
实施例2″磁电式防垢装置。
壳体直径φ220mm,芯管直径φ88mm。
贮水腔直径φ170mm,进、出水管直径φ2″。
循环管直径φ1″×2主磁组6组,磁程150mm。
付磁组;6组,磁程34mm。
第三磁组1组,φ54×24,磁程24mm。
权利要求1.一种磁电式液体防垢装置,其特征是由壳体(4)与芯管(7)中间的上部安装主磁组(5),下部安装付磁组(6),芯管下部安装第三磁组(8),壳体(4)上、下连接贮水腔(3)和(10),两个贮水腔(3)和(10)之间用循环管(9)接通,贮水腔(3)和(10)上部焊接带出口法兰(1)和进入法兰(13)的并穿过壳体(4)的进水管(11)和出水管(2),壳体(4)端部与大地相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颖的磁电式液体防垢装置,在壳体与管芯中间安装有三个磁组,对水及其他液体的防垢具有良好效果,主要应用磁电原理设计了特殊的辐射状径向磁场、“鼓”形轴向磁场和断面场强呈“碗”状分布的磁场,使得水及其它液体中产生硬垢的主要成分钙、镁等正离子向指定区域聚集与从大地引来的电子相结合,形成不易产生垢的比较稳定的分子,达到防垢之目的。
文档编号C02F1/48GK2052407SQ89209049
公开日1990年2月7日 申请日期1989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1989年6月28日
发明者孙威, 周桂英, 孙晓明 申请人:孙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