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群母液培殖发生器及其微生物污水处理方法_2

文档序号:8242439阅读:来源:国知局
生物菌群母液培殖发生器的上部空间,结构简洁。
[001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增氧装置包括第一增氧泵和第二增氧泵,第一增氧泵、第二增氧泵分别与所述供气管的上端连接。将增氧装置设置为包括第一增氧泵和第二增氧泵,通过控制,使第一增氧泵和第二增氧泵轮流工作,延长第一增氧泵和第二增氧泵的使用寿命;当控制第一增氧泵和第二增氧泵同时工作时,进入水气混合仓中气体的气压大幅度增加,有效克服了出气孔常被堵塞的缺陷,同时又增大水气混合物从水气切割盘的喷射口喷出的速度,冲刷上方生物填料上的沉渣,对生物填料进行又一次冲洗,更有利于微生物在生物填料上挂膜繁殖,提高微生物菌群母液的培殖效率。
[001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喷射口的横截面自下向上逐渐减小。喷射口的横截面设置为自下向上逐渐减小,增大水气混合物从喷射口喷出的速度,增加了水气混合物与生物填料动态接触效果,从而进一步幅度提高了微生物活性,培育出更强活力、生物量更多的微生物菌群。
[0019]在一种具体方案中,所述环形配水仓的侧壁设有溢流口。环形配水仓设置溢流口,避免环形配水仓被水充满而导致水压过高,从而将水气混合仓中的水压控制在水位落差的水压附近。
[0020]在一种具体方案中,所述供水管的上端通过十字管道与环形配水仓相通连接。供水管的上端通过十字管道与环形配水仓相通连接,微生物菌群母液培殖发生器的整体受力更加均匀,保持微生物菌群母液培殖发生器的平稳性。
[0021]在一种具体方案中,所述出气孔开设在布气盘管的底部。将出气孔开设在布气盘管的底部,气体输出后自下至上与水气混合仓中水混合,并且气体与水气混合仓底部的水流能够更充分地混合,水气混合更加均匀。
[0022]在一种具体方案中,所述布气盘管包括环形管、横向管和多条纵向管;横向管的两端与环形管相通连接;纵向管的两端及中部分别与环形管、横向管相通连接。布气盘管设置为环形管,以及纵横交错的横向管、纵向管,使得出气孔呈网状布置,多点均匀送气,使水气混合更加均匀。
[0023]在一种具体方案中,所述供气管处于供水管中。将供气管设置在供水管的空腔中,将供气管隐藏,从而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简洁。
[002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生物填料仓包括圆筒形外仓和圆筒形内仓,圆筒形内仓处于圆筒形外仓中,并且圆筒形内仓中生物填料的高度低于圆筒形外仓中生物填料的高度。生物填料仓采用圆筒形外仓和圆筒形内仓的两层结构,可以根据污水水域的特点,采用不同生物填料及控制生物填料的投放比例,以达到更好的污水处理效果;圆筒形内仓中生物填料的高度低于圆筒形外仓中生物填料的高度,在圆筒形内仓中预留空间,确保圆筒形内仓中生物填料在水气混合物的作用下能够上下浮动和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回旋。
[002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生物填料包括内筒、外筒、至少一块隔板和多条挂膜条;内筒处于外筒中,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夹层腔体;内筒与外筒通过隔板连接,隔板穿过内筒的内腔与夹层腔体,并且隔板与内筒的中心轴线相平行;多条挂膜条设置在外筒的外壁上。上述内筒、外筒、隔板、挂膜条均由亲水性材料制成。内筒的内腔与隔板构成第一层挂膜结构,夹层腔体与隔板构成第二层挂膜结构,外筒的外壁与各条挂膜条构成第三层挂膜结构,这种生物填料的比表面积较大并形成三层挂膜结构,特别是沿内筒、外筒长度方向的微生物挂膜量大幅度增加,从而在生物填料上的生物量大幅度增加(即是生物填料上的微生物链大幅度增加),从而增加微生物菌群母液的培殖效率;另外,由内筒、外筒、隔板及挂膜条形成的三层挂膜结构,其结构更加简洁,挂膜和脱膜更加容易,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成及输出,提高了微生物菌群母液的培殖效率。
[0026]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隔板的数量为两块,所述内筒与外筒同轴设置,两块隔板呈十字形设置并且均通过内筒中心轴线。内筒与外筒同轴设置,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形成等宽度的夹层腔体,更有利于微生物在夹层腔体与隔板上挂膜;隔板通过内筒的中心轴线并呈十字形设置,进行对称分隔,微生物的挂膜、脱膜更加均匀;增加隔板的数量,可以增加微生物的挂膜量,但是隔板数量过多,导致生物填料的结构太过复杂,难以脱膜,因此,优选两块隔板,既提高微生物的挂膜量,又尽量使得脱膜更加容易。
[0027]在一种具体方案中,所述挂膜条为长条状挂膜条,各条长条状挂膜条沿外筒的周向设置在外筒的外壁上,并且长条状挂膜条与外筒的中心轴线相平行。长条状挂膜条沿外筒的周向设置并且与外筒的中心轴线相平行,整体挂膜沿外筒的长度方向,脱膜更加容易。进一步优选,所述长条状挂膜条等间距设置在外筒的周向上。长条状挂膜条等间距设置在外筒的周向上,微生物的挂膜、脱膜更加均匀。
[0028]在另一种具体方案中,所述挂膜条为环状挂膜条,各条环状挂膜条沿外筒的轴向设置在外筒的外壁上。挂膜条设置为环状挂膜条,并且沿外筒的轴向设置在外筒的外壁上,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
[0029]一种微生物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菌群母液培殖发生器进行污水处理,具体污水处理方法如下:进水装置从污水水域中吸水,并与增氧装置产生的气体一起自上至下送入水气混合仓中,水和气体在水气混合仓中充分混合,并经水气切割盘的喷射口向上喷出,产生回旋水流,为处于上方的生物填料供水供气,通过水量和气量的控制,以及给水时间段、供氧时间段的调节,污水中的微生物经过生物填料的作用,选择性地进行催化或进一步激活,在生物填料上生长、繁殖形成生物膜,然后,产生优势微生物菌群母液,并顺着微生物发生箱内水流的方向输出到污水水域中,实现微生物的再繁殖和降解作用,对污水原位就地进行净化处理,对污水的悬浮物、有机物、氨氮、磷和有害物质进行硝化、反硝化反应和降解,使污水得到有效净化。
[0030]在一种具体方案中,通过编程实现自动控制装置对进水量、进气量、增氧时间段、抑养时间段、水流方向的控制,实现硝化、反硝化的控制。
[0031]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通过增设止回阀、内循环管和管道架,与排渣装置构成内循环系统,从沉渣收集仓中吸水,通过管道架喷出到生物填料仓中,形成第二回旋水流。
[003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突破传统污水净化的思维模式,人为创造一个集中培养最佳活力的绝对优势微生物菌群母液的载体,投入成本和运行成本都大幅度降低,治理效果明显突出,整机运行的稳定性较好、操作维护简单方便,在实践中深受当地政府和群众好评,尤其适用于生活污水为主或多种混合污染水体的治理;另外,本发明通过在微生物发生箱内腔的下部设置水气混合仓,在水气混合仓中设置布气盘管,并对配水箱、增氧装置、供水管、供气管的结构位置进行合理布局,将配水箱、增氧装置设置在微生物发生箱的上部,供水管、供气管均自上至下设置,其中供水管与水气混合仓相通连接,供气管与布气盘管相通连接,气体和水在水气混合仓中充分混合,水气混合更加均匀;而水气混合仓顶壁开设有多个喷射口而构成水气切割盘,对从水气混合仓喷出的水气混合物进行均匀切割,水气的均匀混合,而水气切割盘向上喷出的水气混合物形成回旋水流,大幅度提高了微生物活性,能够培殖出更强活力、生物量更多的微生物菌群;而自上至下向水气混合仓供水,增大了压力差,水进入水气混合仓后快速向四周分散,与气体充分混合,进一步确保水气的均匀混合,同时增大水气混合物从喷射口喷出的速度,自下向上为上方的生物填料供气供水,增加了水气混合物与生物填料动态接触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微生物活性,培殖出更强活力、生物量更多的微生物菌群,大幅度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生物填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沿A-A的截面图;
图4是内循环管与管道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供水管与环形配水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布气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5]如图1所示,这种微生物菌群母液培殖发生器,包括截面为椭圆形的微生物发生箱1、自动控制装置300、生物填料仓2、生物填料3、进水装置4、排渣装置5、环形浮箱6、水气同步切割配送装置7、止回阀8、内循环管9和开设有多个水流喷射孔10的管道架11,各个水流喷射孔10在管道架11上均沿顺时针(也可以逆时针)方向排列,水流喷射孔10的横截面自内向外逐渐减小;环形浮箱6设置在微生物发生箱I的上部外周向上;微生物发生箱I的内腔底部设有沉渣收集仓12 ;微生物发生箱I的上部设有菌群母液排出口 13 ;生物填料仓2安装在微生物发生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