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酸性尾矿废弃地不覆土植被恢复的方法_2

文档序号:8307905阅读:来源:国知局
程 方框示意图;其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0024] -种强酸性尾矿废弃地不覆土植被恢复的方法,包括以下过程和步骤: A、 前期准备: (1) 对强酸性尾矿废弃地进行排水,让雨水有序排放;将尾矿库无土植被恢复区域划 分为若干个小区块,各区块之间采用人工挖沟分隔,区块内设置沟垄,可以兼起到排水的作 用。排水沟的深度和宽度为40~80cm,条沟的深度和宽度为10~30cm。解决了大型机械 无法在尾矿面作业的难题,操作简单,投资小; (2) 对强酸性污染尾矿废弃地进行取样化验分析,得出影响植物生长的各项指标;化验 是指对尾矿影响植物生长的污染指标进行化验,取样要求最大限度地代表整个小区土壤的 整体情况,采集深度为〇~20cm。化验指标包括但不限于pH、净产酸pH (NAG-pH)、氧化还 原指标、重金属元素、营养元素(氮、磷、钾)等; B、 改善尾矿废弃地的土地PH值条件: (3) 在强酸性污染尾矿废弃地表面均匀施洒熟石灰;石灰为尾矿酸性中和的缓释材料, 宜米用熟石灰均匀布洒。化验结果pH值在2. 0~3. 5之间强酸性尾矿,熟石灰用量为60~ 80t/ha,化验结果pH值在3. 5~4. 5的强酸性尾矿,熟石灰用量为30~60t/ha,熟石灰 CaO含量不得低于85%; (4) 进行表层翻松,让石灰与尾矿地表层土进行混合,使其产生酸碱中和,提高尾矿废 弃地的土地PH值;人工对尾矿表层进行表层翻耙松,改善尾矿表层的透气性,也为表层尾 矿酸性中和、改良具备基础条件; C、 培育尾矿废弃地土地肥力: (5) 在已缓释中和的尾矿中施洒土壤改良材料;添加的改良材料为综合改良剂和有机 肥的混合物。改良剂的选择和配比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是关系到改良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 要考虑到尾矿酸化程度、重金属污染程度、颗粒粒度、孔隙度、土壤肥力等多方面因素。根据 待修复区域尾矿的特点,综合多方面因素,选择适宜配比、适宜性质的改良剂或改良剂的组 合。改良剂的添加量复合肥为200~400 kg/ha,有机肥为100~150 t/ha,保水剂300~ 400kg/ha,微生物菌种土壤200~300t/ha,磷肥300~500kg/ha。有机肥可以为稻壳、木 屑、城市污泥、养殖场粪便、农场堆肥残余料等工、农业废弃物,可实现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 利用,有效降低了工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综合 效益显著。
[0025] D、筛选和培育植物品种: (6) 试验筛选抗逆性植物品种;试验筛选抗逆性植物品种,主要是适宜南方气候条件的 植物品种,经过本发明实施例中筛选出的优势品种有田菁(豆科一年生灌木)、酸模叶寥(寥 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鬼针草(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铺地黍(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 蒿(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苎麻(荨麻科多年生半灌木)、苍耳(菊科多年生宿根植物)、百喜 草(禾本科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狗牙根、高羊茅等作为先锋植物。也可根据项目所在地的 本地耐性品种适当调整。
[0026] (7)对筛选出来的抗逆性植物品种进行营养袋育苗; E、分期将不同类型的植物苗种植入尾矿废弃地: (8)先将草(藤)本植物种苗植入,并覆盖遮荫防晒保湿材料;覆盖材料可以为秸杆、无 纺土工布,遮荫覆盖,保湿、防止水土流失以及冲刷、防鸟。秸杆用量15~20t/ha,无纺土工 布可采用16~30g/m 2规格。
[0027] (9)待上述草(藤)本植物种苗成活并生长一段时期后,再将灌木种苗移植; (10) 待上述草本植物种苗和灌木种苗本成活并生长一段时期后,再将乔木类种苗移 植; 上述步骤(8)、(9)和(10)苗木各品种组合模式为,30%草本植物(铺地黍:高羊茅:狗 牙根:百喜草:酸模叶寥=3:2:2:1:2,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配置)+30%豆科植物+10%的乔、 灌木+20%的菊科植物+10%种子土壤携带植物。草本植物作为先鏠植物,发芽生长快,可以 快速覆盖地表,提供微生物滋生环境。
[0028] F、苗木移植后的管理: (11) 在上述植物苗种植入阶段,要加强对苗木的浇水、防病防虫、补肥、补栽;苗木移 植后的管理为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根据植物的长势情况,进行补栽或者剪枝,减少植物之 间的排斥性,补栽的植物应先进行耐性培育,以耐旱、耐酸、吸附重金属能力强的乔、灌木为 主,如苎麻、苍耳、刺槐、蓖麻等。
[0029] G、苗木成活并生长稳定后的后期管理: (12) 待上述藤、草、灌木及乔木生长稳定形成混合植物群后,还要加强防病灭虫、补肥 等抚育,使其实现自然生长,达到植物间的优势互补,共生共长。
[0030] 其它说明: 在改良修复强酸化污染尾矿的过程中,改良时间的选择尤为重要,改良时间一般要安 排在雨季之前,从前一年的9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之前为最佳时间。这样可以保障在改土之 后得到充分的降雨,使改良剂和土壤中的酸、重金属离子等进行充分地中和、反应、吸附、沉 淀等过程,降低重金属毒性,改善尾矿物理结构,提高尾矿持水保肥的能力,满足植物定居、 生长的基本需要。本发明选用的工农业废弃物、复合肥、微生物菌种土壤可作为阴阳离子的 有效吸附剂,可提高尾矿的缓冲能力,降低尾矿中盐分的浓度,也可通过络合、螯合、离子交 换、静电吸附、共价吸附等作用固定重金属离子并降低其生物学毒性,减少重金属离子向周 围尾矿或水体的扩散和渗漏。
[0031] 通过本发明的实践结果,采用该发明从改良、种植到植物成活六个月后,生长已经 具备良好的生存环境,成功实现由人工演替向自然演替转换。
[0032] 本实施例在实施前后土地性能指标对比,见下表1 :
【主权项】
1. 一种强酸性尾矿废弃地不覆土植被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和步 骤: A、 前期准备: (1) 对强酸性尾矿废弃地进行排水; (2) 对强酸性污染尾矿废弃地进行取样化验分析; B、 改善尾矿废弃地的土地PH值: (3) 在强酸性污染尾矿废弃地表面均匀施洒熟石灰; (4) 进行表层翻松; C、 培育尾矿废弃地土地肥力: (5) 在已缓释中和的尾矿中施洒土壤改良材料; D、 筛选和培育植物品种: (6) 实验筛选抗逆性植物品种; (7) 对筛选出来的抗逆性植物品种进行营养袋育苗; E、 分期将不同类型的植物苗种植入尾矿废弃地: (8) 先将草藤本植物种苗植入,并覆盖遮荫防晒保湿材料; (9) 待上述草(藤)本植物种苗成活并生长一段时期后,再将灌木种苗移植; (10) 待上述草本植物种苗和灌木种苗本成活并生长一段时期后,再将乔木类种苗移 植; F、 苗木移植后的管理: (11) 在上述植物苗种植入阶段,加强对苗木的浇水、防病防虫、补肥、补栽; G、 苗木成活并生长稳定后的后期管理: (12) 待上述藤、草、灌木及乔木生长稳定形成混合植物群后,还要加强防病灭虫、补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酸性尾矿废弃地不覆土植被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排水包括对尾矿库无土植被恢复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块,各区块之间 采用人工挖沟分隔,区块内设置沟垄,排水沟的深度和宽度为40~80cm,条沟的深度和宽 度为10~30cm。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酸性尾矿废弃地不覆土植被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5) 土壤改良材料包括改良剂的添加量复合肥为200~400 kg/ha,有机肥为 100~150 t/ha,保水剂300~400kg/ha,微生物菌种土壤200~300t/ha,磷肥300~ 500kg/ha,所述的有机肥为稻壳、木屑、城市污泥、养殖场粪便、农场堆肥残余料等工、农业 废弃物。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酸性尾矿废弃地不覆土植被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和步骤:A、前期准备,排水;B、改善土地PH值;C、培育尾矿废弃地土地肥力;D、筛选和培育植物品种;F、苗木移植后的管理;其优点是,采用不覆土进行植被恢复的方法,减少了对尾矿地的扰动,可以达到能排水,又可以降低酸性水对植被的影响,稳定重金属、改善植物的生存环境的目的。且成本低,见效快,效果好,可操作性强。
【IPC分类】B09C1-10, A01G1-00, B09C1-00, A01B79-00, B09C1-08
【公开号】CN104624620
【申请号】CN201410801068
【发明人】曾宪坤, 袁永强, 曹学新, 胡虎, 刘晓峰
【申请人】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