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限值重金属污染程度分级方法_2

文档序号:8505105阅读:来源:国知局
t;Κ彡Q,或者L彡M且K > Q时,即标号分别为4和5的区间,为轻度污染区;
[0041]当M<L彡N且K>Q,或者L > N且K彡P,或者L>N且P<K彡Q时,即标号为6、7和8的区间,为中度污染区;
[0042]当L>N且K>Q时,即标号为9的区间,为重度污染区。
[0043]实施例二
[0044]如图2所示,一种双限值重金属污染程度分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5]I)结合相关土壤标准和工程当地的土壤背景值,并通过对环境风险评估,确定适用于项目的重金属总含量的基准含量值M和限值含量N,其中所述重金属总含量的设有两级限值含量,分别为第一限值含量值NI和第二限值含量值N2,且NI < N2 ;基准含量值,此值为环境许可值,低于此数值为安全的,可不用处理;高于此值为污染值,已考虑进行治理;第一限值含量值,此值为修复的行动值,超过此值必须治理,第二限值含量值,此值为安全处置行动值,超过此值,建议进行安全处置。
[0046]2)结合项目区域治理后的功能区划、土地属性,通过分析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组成来判断其有效迀移性,结合相关国家浸出浓度标准,进而确定浸出浓度的基准溶出值P和限值溶出值Q ;其中基准溶出值,此值为环境许可值,低于此数值为安全的,可不用处理;高于此值为污染值,已考虑进行治理。限值溶出值,此值为修复的行动值,超过此值必须治理。
[0047]3)确定分级模型,将步骤I)得到的重金属总含量的基准含量值和限值含量,与步骤2)得到的浸出浓度的基准溶出值和限值溶出值进行正交,其中项目的重金属总含量用L表示,项目的浸出浓度用K表示,分级模型如下:
[0048]当L彡M且K彡P时,即标号为I的区间,为无污染区;
[0049]当M<L彡NI且K彡P,或者L彡M且Ρ<1(彡Q时,即标号为3和2的区间,为轻微污染区;
[0050]当M<L彡NI且Ρ<1(彡Q,或者L彡MSK > Q时,即标号为4和5的区间,为轻度污染区;
[0051]当M<L彡附且1(>0,或者NI <1^彡吧且1(彡?,或者附<1^彡吧且?<1(彡0时,即标号为6、7、8的区间,为中度污染区;
[0052]当L > N2,或者NI < L彡N2且K > Q时,即标号为10、11、12、9的区间,为重度污染区。
[0053]标号为12的区间,为安全处置区,无论处置后的浸出浓度是否降低,均要求进行安全处置。
[0054]两块土壤,A 土壤中镉浓度为1.8mg/kg,其化学形态90%以残渣态形态存在(基本不溶出的),10%以可交换态存在(可以溶出的)出土壤中镉浓度为0.9mg/kg,其化学形态以其化学形态10%以残渣态形态存在(基本不溶出的),90%以可交换态存在(可以溶出的);
[0055]如果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来评价,A 土壤其总含量值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三级标准1.0mg/kg的总量限值,按GB15618来看不适宜作为农田土壤使用了。但从其污染迀移性来看,由于10%的镉形态是可以溶出的,暂时用1.8X10%= 0.18这个值代表其向环境中释放的程度。
[0056]B 土壤其总含量值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三级标准1.0mg/kg的总量限值,按GB15618来看适宜在土壤背景值高的地方作为农田土壤使用了。但从其污染迀移性来看,由于90%的镉形态是可以溶出的,暂时用0.9X90%= 0.81这个值代表其向环境中释放的程度。
[0057]如果仅仅从总含量来分析,结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A 土壤不适合农用,B 土壤适合农用。但从可溶出的实际效果来分析,B 土壤的溶出毒性是A 土壤溶出毒性的 0.81/0.18 = 4.5 倍。
[0058]虽然A 土壤总含量是B 土壤总含量的2倍,但B 土壤的溶出毒性却是A 土壤的4.5倍。总含量低的、符合标准的土壤毒性竟然更大。
[0059]由此可以看出在总含量限值分级基础上增加浸出浓度限值是如此的必要和重要,双限值污染分级方法更能反应出土壤重金属真实的毒性等级。
[006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双限值重金属污染程度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结合相关土壤标准和工程当地的土壤背景值,并通过对环境风险评估,确定适用于项目的重金属总含量的基准含量值M和限值含量值N ; 2)结合项目区域治理后的功能区划、土地属性,通过分析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组成来判断其有效迀移性,结合相关国家浸出浓度标准,进而确定浸出浓度的基准溶出值P和限值溶出值Q ; 3)确定分级模型,将步骤I)得到的重金属总含量的基准含量值和限值含量,与步骤2)得到的浸出浓度的基准溶出值和限值溶出值进行正交,其中项目的重金属总含量用L表示,项目的浸出浓度用K表示,分级模型如下: 当L彡M且KS P时,为无污染区; 当M<L彡N且K彡P,或者L彡M且P<K彡Q时,为轻微污染区; 当M<L彡N且Ρ<Κ彡Q,或者L彡M且K>Q时,为轻度污染区; 当M<L彡N且K>Q,或者L > N且K彡P,或者L>N且P<K彡Q时,为中度污染区; 当L > N且K > Q时,为重度污染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限值重金属污染程度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重金属总含量的设有两级限值含量,分别为第一限值含量值NI和第二限值含量值Ν2,且NI <Ν2 ;则步骤3)中,分级模型如下: 当L彡M且KS P时,为无污染区; 当皿<1^彡附且1(彡?,或者L彡M且Ρ<Κ彡Q时,为轻微污染区; 当皿<1^<附且?<1(<0,或者LSM且K>Q时,为轻度污染区; 当M<L彡附且1(>0,或者NI < L彡N2且K彡P,或者时,为中度污染区; 当L>N2,或者NI <L<N2且K>Q时,为重度污染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限值重金属污染程度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当L>N2且K>Q时,为安全处置区,无论处置后的浸出浓度是否降低,均要求进行安全处置。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双限值重金属污染程度分级方法在重金属污染程度分级中的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限值重金属污染程度分级方法,该方法是基于重金属总含量和浸出浓度两个维度双限值的分级方法;利用重金属总含量基准值和限值对污染土壤或底泥进行分级,强调对重金属总含量的控制,提高土壤和底泥的环境容量;利用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基准值和限值对污染土壤或底泥进行分级,强调对重金属易迁移化学形态的控制,降低土壤和底泥中的重金属向环境迁移的风险。本发明既解决了单一依靠总量分级评价的方法不能真正反应出污染物的生物毒性及迁移性问题,又解决了单一依靠形态学划分的操作性较差、而且会造成评价过度与现实不符的问题。
【IPC分类】B09C1-00
【公开号】CN104826862
【申请号】CN201510228922
【发明人】魏新庆, 王松, 王立彤, 张云霞, 王秀朵, 王瑞, 潘留明, 张泳, 张雪梅, 张建华, 史志利, 王浩
【申请人】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5月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