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吡虫啉废水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83113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吡虫啉废水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吡虫啉废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0002]吡虫啉以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成为新一代农药的代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是,对其生产废水的处理却并无成熟的工艺可循,该废水的不达标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对吡虫啉生产废水治理工艺的研究不仅可以为企业排忧解难,还可以为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治理寻求一种有效的处理手段。
[0003]根据其有机物浓度高、水质复杂、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采用化学除磷-碱解-氨氮吹脱-微电解-生化组合工艺治理该废水。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吡虫啉废水处理工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吡虫啉废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6](I)化学除磷:利用沉淀剂处理吡虫啉废水,形成不溶性磷酸盐沉淀,然后通过固液分离将磷从污水中除去;
[0007](2)碱解:利用20% NaOH溶液溶入步骤(I)后废水,置于30-60°C恒温水浴锅中,保持l-3h ;
[0008](3)氨氮吹脱:利用20% NaOH溶液调节步骤⑶废水pH值在7-10范围内,再利用溶氧曝气机进行静态吹脱,即可实现氨氮的去除;
[0009](4)微电解:利用稀盐酸将步骤(3)后的水调节初始pH至7-10,再置于微电解柱中进行静态曝气;
[0010](5)生化组合:利用配置的活性菌液挂膜处理步骤⑷后的废水。
[0011]优选的,所述步骤(I)使用的沉淀剂为铝盐、钙盐和铁盐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0012]优选的,所述步骤(2)碱解温度为40-50 °C。
[0013]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从废水的水质特征出发,借鉴包括其它种类农药废水在内的难降解有机废水治理的设计经验,兼顾所选工艺的实用性、经济性,确定了化学除磷-碱解-氨氮吹脱-微电解-生化组合工艺路线,最终使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15]实施例1:
[0016](I)化学除磷:利用沉淀剂处理吡虫啉废水,形成不溶性磷酸盐沉淀,然后通过固液分离将磷从污水中除去;
[0017](2)碱解:利用20% NaOH溶液溶入步骤(I)后废水,置于45°C恒温水浴锅中,保持Ih ;
[0018](3)氨氮吹脱:利用20% NaOH溶液调节步骤⑶废水pH值8,再利用溶氧曝气机进行静态吹脱,即可实现氨氮的去除;
[0019](4)微电解:利用稀盐酸将步骤(3)后的水调节初始pH值到8,再置于微电解柱中进行静态曝气;
[0020](5)生化组合:利用配置的活性菌液挂膜处理步骤⑷后的废水。
[0021]基于上述,本发明从废水的水质特征出发,借鉴包括其它种类农药废水在内的难降解有机废水治理的设计经验,兼顾所选工艺的实用性、经济性,确定了化学除磷-碱解-氨氮吹脱-微电解-生化组合工艺路线,最终使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0022]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吡虫啉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化学除磷:利用沉淀剂处理吡虫啉废水,形成不溶性磷酸盐沉淀,然后通过固液分离将磷从污水中除去; (2)碱解:利用20%NaOH溶液溶入步骤(I)后废水,置于30-60°C恒温水浴锅中,保持l-3h ; (3)氨氮吹脱:利用20%NaOH溶液调节步骤(3)废水pH值在7_10范围内,再利用溶氧曝气机进行静态吹脱,即可实现氨氮的去除; (4)微电解:利用稀盐酸将步骤(3)后的水调节初始PH至7-10,再置于微电解柱中进行静态曝气; (5)生化组合:利用配置的活性菌液挂膜处理步骤⑷后的废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吡虫啉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使用的沉淀剂为铝盐、钙盐和铁盐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吡虫啉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碱解温度为40-50 °C。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吡虫啉废水处理工艺,涉及环保领域,包括化学除磷、碱解、氨氮吹脱、微电解和生化组合共五个步骤,本发明的方法从废水的水质特征出发,借鉴包括其它种类农药废水在内的难降解有机废水治理的设计经验,兼顾所选工艺的实用性、经济性,确定了化学除磷-碱解-氨氮吹脱-微电解-生化组合工艺路线,最终使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IPC分类】C02F9/14, C02F101/30
【公开号】CN105000759
【申请号】CN201510475334
【发明人】丁德凤
【申请人】丁德凤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8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