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污染水体净化与修复的生态湿地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80272阅读:来源:国知局
流进的污染水体,污染水体经过第一配水池5进入循环接触氧化池内,循环接触氧化池延长了污染水体的流程,水质得以净化,污染水体通过循环接触氧化池出水口进入到第二配水池7中,第二配水池7用以收集、调蓄循环接触氧化池流进的水体,当第二配水池7内污染水体水位较低时,污染水体通过第二生态落差堡8内的第二穿虹管81进入到生态修复池9内,当第二配水池7内污染水体水位较高时,第二穿虹管81的排水流量小于第二配水池7内的进水流量时致使第二配水池7内水位抬升,污染水体通过第二生态落差堡8溢流至生态修复池9中,污染水体经过前面的净化处理改善了生态修复池9内沉水植物的生长环境,避免了沉水植物在湿地系统中无法成活的问题,在生态修复池9形成了完善的修复系统进而提高了污染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
[0028]进一步,所述引水槽I不同级配的砾石构筑而成,所述引水槽I侧壁的砾石平均粒径大于底壁的砾石平均直径,引水槽I沿水流方向倾斜,由砾石铺砌的引水槽I表面凹凸不平,增大了污染水体与引水槽I底部的接触面积,倾斜设置引水槽I增大了水流势能,污染水体在流程中形成激荡的湍流使得水体得以复氧,同时砾石具有净化过滤功能,对水体内的污染物质进行初步处理。
[0029]进一步,如图5、6所示,所述砾石沉沙配水池2包括位于底部的砾石层和种植土层,在种植土层上设有多孔隔离板以种植水生植物,在种植土层上设有泥沙储藏池以汇集流进砾石沉沙配水池2中水体携带的泥沙,砾石沉沙配水池2内的砾石层厚度为20-30cm,种植土层的厚度为10-20cm,在水深小于40-50cm的浅水区种植鸢尾、美人蕉等兼具景观与净化作用的挺水植物,在水深在50-70cm的深水区种植再力花、梭鱼草等植株尚大且耐湿的挺水植物,污染水体在水生植物种植池3中,通过砾石的过滤作用以及植物的净化吸附作用,水质得以进一步的改善,同时对污染水体也起到一定的调蓄作用。
[0030]进一步,如图9、1所示,所述第一生态落差堡4还包括第一砾石层、第一种植土层,所述第一砾石层位于底部,在第一砾石层上设有种植土层以种植水生植物,当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的污染水体水位较高时,通过第一生态落差堡4溢流进第一配水池5中,在第一生态落差堡4的第一砾石层对水体具有净化作用,在第一种植土层上种植水生植物进一步提高第一生态落差堡4的净化能力,第一生态落差堡4使得污染水体保持了一定的停留时间,污染水体得到澄清,第一生态落差堡4均匀分配水体,提高了水体的含氧量。
[0031 ] 进一步,如图11、12所示,所述第一配水池5底部设有一向第一配水池5出水口倾斜的斜面,其斜率为3%,使得污染水体向第一配水池5出水口汇集以流进循环流接触氧化池6进水口中。
[0032]进一步,如图13、14所示,所述循环流接触氧化池6包括过水廊道61和砾石隔水墙62,所述过水廊道61回旋设置在砾石隔水墙62之间,所述过水廊道61沿水流方向呈多廊式回旋结构且沿水流方向具有一定坡降,所述过水廊道61采用砾石铺砌而成,过水廊道61采用多廊道结构,延长了水体流程,过水廊道61之间采用砾石隔水墙62隔开,污染水体在循环流接触氧化池6中水质得以净化,过水廊道61中的水流有一部分能够通过砾石隔水墙62在进入到过水廊道中,在砾石隔水墙62的砾石层上面可以种植植物。
[0033]进一步,如图15、16所示,所述第二生态落差堡8还包括第二砾石层、第二种植土层,所述第一砾石层位于底部,在第二砾石层上设有第二种植土层以种植水生植物,第二配水池7通过第二生态落差堡8溢流进生态修复池9中,在第二生态落差堡8的第二砾石层对水体具有净化作用,在第二种植土层上种植水生植物进一步提高第二生态落差堡8的净化能力,第二生态落差堡8使得污染水体保持了一定的停留时间,污染水体得到澄清,第二生态落差堡8均匀分配水体,提高了水体的含氧量。
[0034]进一步,所述生态修复池9包括中种植有挺水植物的浅水区和种植有沉水植物的深水区,在生态修复池9中弓丨入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等相互平衡的水生态系统,构建成完善的食物链系统,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0035]进一步,所述第一穿虹管41进口端设有过滤网,避免水生植物种植池3内的水质植物随水流流进第一穿虹管41内致堵塞。
[0036]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污染水体净化与修复的生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引水槽、砾石沉沙配水池、水生植物种植池、第一生态落差堡、第一配水池、循环流接触氧化池、第二配水池、第二生态落差堡以及生态修复池,所述引水槽出水口与砾石沉沙配水池进水口相连,所述砾石沉沙配水池的池壁高度高于水生植物种植池的高度以使经砾石沉沙配水池净化后的上层水体溢流进水生植物种植池中,所述第一生态落差堡内设有第一穿虹管,所述第一穿虹管一端与水生植物种植池出水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一配水池进水口连通,第一配水池出水口与循环流接触氧化池进水口连通,所述循环流接触氧化池出水口与第二配水池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生态落差堡内设有第二穿虹管,所述第二穿虹管的一端与第二配水池出水口连通,另一端与生态修复池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染水体净化与修复的生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槽不同级配的砾石构筑而成,引水槽侧壁的砾石平均粒径大于底壁的砾石平均直径,弓I水槽沿水流方向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污染水体净化与修复的生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沉沙配水池包括位于底部的砾石层和种植土层,在种植土层上设有多孔隔离板以种植水生植物,在种植土层上设有泥沙储藏池以汇集流进砾石沉沙配水池中水体携带的泥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污染水体净化与修复的生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态落差堡还包括第一砾石层、第一种植土层,所述第一砾石层位于底部,在第一砾石层上设有种植土层以种植水生植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污染水体净化与修复的生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水池底部设有一向第一配水池出水口倾斜的斜面,其斜率为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污染水体净化与修复的生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流接触氧化池包括过水廊道和砾石隔水墙,所述过水廊道回旋设置在砾石隔水墙之间,所述过水廊道沿水流方向呈多廊式回旋结构且沿水流方向具有一定坡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污染水体净化与修复的生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生态落差堡还包括第二砾石层、第二种植土层,所述第一砾石层位于底部,在第二砾石层上设有第二种植土层以种植水生植物。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污染水体净化与修复的生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修复池包括中种植有挺水植物的浅水区和种植有沉水植物的深水区。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污染水体净化与修复的生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虹管进口端设有过滤网。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染水体净化与修复的生态湿地系统,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引水槽、砾石沉沙配水池、水生植物种植池、第一生态落差堡、第一配水池、循环流接触氧化池、第二配水池、第二生态落差堡以及生态修复池。该系统对水体进行效果理想的多层次净化,具有水体净化和生态系统修复的双重作用进而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多层次的净化措施能够解决以往沉水植物在湿地系统中无法成活的问题。
【IPC分类】C02F9/14
【公开号】CN105439381
【申请号】CN201510921440
【发明人】孙通, 李果, 古励, 艾海男, 李莉, 任杨, 袁宗汉
【申请人】重庆阁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