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799648阅读:来源:国知局
,所述曝气管与外部气源连接,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生物膜载体挂于缺氧区和好氧区内,更换较为简单,维修方便。在沉淀室内,泥水混合物经过斜管区沉淀后,上清水通过集水槽进入出水管中,沉淀污泥经污泥斗收集后进入污泥管中。其中,集水槽上部设有格网,以拦截漂浮的脱落生物膜;沉淀室内底面自周缘向中央处设有5%坡度,所述污泥斗设于所述中央处,即沉淀室内中央处底面高度较沉淀室周缘底面高度要低,从而方便沉淀污泥自动聚集到中央处污泥斗内。
[0022]如图3,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污泥管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剩余污泥排放管,所述污泥管与所述进水管之间设有回流污泥调节阀,所述污泥管与所述剩余污泥排放管之间设有剩余污泥排放阀。所述沉淀池内经污泥斗收集的活性污泥通过污泥管与进水混合后回流至厌氧区,本实施例中,该活性污泥为颗粒污泥,污泥产率系数较一般活性污泥法低,可周期性通过污泥管排出。
[0023]另外,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整体式外壳,仅与进水管、出水管及污泥管连接,不易渗漏,因此该装置可采用地埋方式,对地面景观影响较小,且部分玮度较高地区仍可正常应用。
[002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具体原理如下:生活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厌氧区,形成泥水混合物,通过厌氧区隔板上部的出水孔,泥水混合物进入缺氧区,由于缺氧区和好氧区之间开放连接,所述缺氧区内的泥水混合物通过导流板和好氧区内的泥水混合物进一步混合,并通过生物膜载体上的生物膜进行反硝化脱氮除磷后,通过沉淀室隔板上的进水孔进入沉淀室,沉淀室内设置有斜管,泥水混合物经过斜管沉淀后,上面的清水可通过集水槽进入出水管中,沉淀后的污泥经污泥斗收集后,进入污泥管中,部分活性污泥经所述回流污泥调节阀后同进水管内的污水一起又重新进入厌氧区中,剩余污泥经剩余污泥排放阀进入剩余污泥排放管中,从而周期性排出系统外。
[0025]本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活性污泥法,通过采用生物膜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并通过斜管沉淀进行泥水分离,能够有效的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分离后的部分活性污泥再次进入处理单元,系统剩余污泥产量低。
[00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缺氧区和好氧区两个处理单元布置在同一空间内,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厌氧区隔板设置出水孔,沉淀室隔板设置进水孔,使得污水通过自流方式流动,减少使用管路连接,降低维护费用。通过在缺氧区和好氧区设置生物膜载体,可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且生物膜载体更换简单,维修方便。该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造价低,维护管理简单,可应用于工厂、学校、宾馆、住宅小区、车站等场所的生活污水处理,适应范围广;可采用地埋方式,对地面景观影响较小,且部分玮度较高地区仍可正常应用。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圆柱形壳体,所述圆柱形壳体的上端设有排气管,所述圆柱形壳体内部设有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室; 所述厌氧区设于所述圆柱形壳体内部的正中间位置,所述沉淀室和好氧区设于所述圆柱形壳体内部的外环区域,所述缺氧区设于所述沉淀室与所述厌氧区之间,所述缺氧区与所述好氧区开放连接,所述厌氧区通过厌氧区隔板与所述缺氧区和所述好氧区隔断,所述沉淀室通过沉淀室隔板与所述缺氧区和所述好氧区隔断; 所述厌氧区底部设有进水管,所述厌氧区与所述缺氧区之间的厌氧区隔板上部设有出水孔,所述好氧区底部设有曝气装置,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分别设有多个生物膜载体,所述生物膜载体上设有生物膜;所述沉淀室隔板下部设有进水孔,所述沉淀室底部设有污泥斗,所述污泥斗连接有污泥管,所述沉淀室中间位置设有斜管,所述斜管上方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上连接有出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区的两侧边缘处设有导流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管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剩余污泥排放管,所述污泥管与所述进水管之间设有回流污泥调节阀,所述污泥管与所述剩余污泥排放管之间设有剩余污泥排放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好氧区底部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与外部气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上部设有格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室内底面自周缘向中央处设有5%坡度,所述污泥斗设于所述中央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壳体的上端还设有检修口。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为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圆柱形壳体,圆柱形壳体内部设有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室,缺氧区和好氧区分别设有多个生物膜载体,生物膜载体上设有生物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缺氧区和好氧区设置生物膜载体,可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且生物膜载体更换简单,维修方便。该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造价低,维护管理简单,可应用于工厂、学校、宾馆、住宅小区、车站等场所的生活污水处理,适应范围广。
【IPC分类】C02F3-30
【公开号】CN204508921
【申请号】CN201520103944
【发明人】张园, 杜永新, 刘佳, 王忠合, 雷彬, 龚平, 朱小敏, 吴芳
【申请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