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38726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污水处理设备能有效地处理城区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避免污水及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中,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003]目前污水处理设备所采用的方法多样如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及生物法,其中生物法采用微生物在污水中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形成新陈代谢过程,进而对污水中的C0D、氨氮、磷酸盐等污染物质进行有效去除,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而物理法即是采用沉淀法、过滤法、隔油和气浮、离心分离等物理原理和方法来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污水处理方法。目前有很多将物理法和微生物法相结合来对污水进行处理。
[000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即在此基础之上设计。

【发明内容】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生物和物理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对污水的有效处理,效果明显,且能耗低。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有依次相连通的格栅池、调节池、多级跌水曝气污水处理装置、人工湿地和污泥池,其中,
[0007]所述多级跌水曝气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与所述调节池出口相连接的布水器、该布水器下方的集水槽、及设于该布水器与集水槽之间的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该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间隔叠置,且由所述布水器流向集水槽的水流依次通过该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
[0008]所述人工湿地包括人工湿地区及设于该人工湿地区两端的第一配水渠、第二配水渠,所述第一配水渠、第二配水渠分别由其中部所设置的第一斜管区、第二斜管区分隔为上下两区,该第一配水渠、第二配水渠下部区域对应为第一沉淀区、第二沉淀区,由所述集水槽通过第一排水管排出的水流依次经由所述第一沉淀区、第一斜管区、第一配水渠上部区域、人工湿地区、第二沉淀区、第二斜管区后,最后由第二配水渠上部区域上的出水管排出;
[0009]在所述第一沉淀区、第二沉淀区底部对应设置有第一穿孔排泥管、第二穿孔排泥管,该第一穿孔排泥管、第二穿孔排泥管分别通过污泥总管与所述污泥池相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纳米帘式填料结构包括有若干个自然下垂的帘式曝气条、用于起支撑作用并可组装成多层架体结构的承托边框、设置于该承托边框上且用于定位所述帘式曝气条的若干填料支架。
[0011]进一步的,所述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均水平设置,且相邻纳米帘式填料结构之间的间距相等。
[0012]进一步的,所述帘式曝气条包括表面的好氧微生物菌群区和内部的兼氧微生物菌群区。
[0013]进一步的,所述纳米帘式填料结构上端设有普通填料层或强化去污填料层。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沉淀区、第二沉淀区截面底部均呈上宽下窄的倒梯形状,所述第一穿孔排泥管、第二穿孔排泥管对应设于该第一沉淀区、第二沉淀区的倒梯形状底部,并对应沿所述第一配水渠、第二配水渠长度方向设置。
[0015]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沉淀区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排水管相连通的进水管;所述第一配水渠上部区域与所述人工湿地区之间连通有第一过水管,所述人工湿地区与所述第二沉淀区之间连通有第二过水管,在所述第二配水渠上部区域外接有第二排水管。
[0016]进一步的,在所述人工湿地区与所述第二配水渠上部区域之间连通有溢流孔。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水管、第二过水管、溢流孔数量为多个,其分别并列于所述人工湿地区的两端。
[0018]进一步的,所述格栅池中斜向设置有供水流通过的格栅,该格栅池与所述调节池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在所述调节池底部设有潜水栗与所述多级跌水曝气污水处理装置的布水器相连通。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依次通过格栅池滤渣、调节池均匀水质水量、多级跌水曝气装置利用生物群去除污染物质后,再通过人工湿地及其两侧的配水渠进行泥水分离、湿地效应后完成对污水的处理,总的来说,通过生物和物理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对污水的有效处理,试验效果明显,且能耗低。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流程图;
[0021]图2是图1中多级跌水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1中人工湿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4]一种如图1-图3所述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有依次相连通的格栅池1、调节池2、多级跌水曝气污水处理装置3、人工湿地4和污泥池5,其中,
[0025]多级跌水曝气污水处理装置3包括与调节池2出口相连接的布水器31、该布水器31下方的集水槽32、及设于该布水器31与集水槽32之间的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该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间隔叠置,且由布水器31流向集水槽32的水流依次通过该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 ;
[0026]人工湿地4包括人工湿地区41及设于该人工湿地区41两端的第一配水渠42、第二配水渠43,第一配水渠42、第二配水渠43分别由其中部所设置的第一斜管区421、第二斜管区431分隔为上下两区,该第一配水渠42、第二配水渠43下部区域对应为第一沉淀区422、第二沉淀区432,由集水槽32通过第一排水管33排出的水流依次经由第一沉淀区422、第一斜管区421、第一配水渠42上部区域、人工湿地区41、第二沉淀区432、第二斜管区431后,最后由第二配水渠43上部区域上的出水管437排出;
[0027]在第一沉淀区422、第二沉淀区432底部对应设置有第一穿孔排泥管424、第二穿孔排泥管434,该第一穿孔排泥管424、第二穿孔排泥管434分别通过污泥总管51与污泥池5相连通。
[0028]本实用新型依次通过格栅池1滤渣、调节池2均匀水质水量、多级跌水曝气装置3利用生物群去除污染物质后,再通过人工湿地4及其两侧的配水渠进行泥水分离、湿地效应后完成对污水的处理,试验效果明显。多级跌水曝气装置3可在节约能耗的前提下优化污水处理效果,具有脱氮除磷作用,而人工湿地4在保证正常湿地作用外,还解决了杂质堵塞人工湿地的问题。
[0029]对于多级跌水曝气装置3来说,如图2所示,通过水流的势能,依次通过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实现对污水的曝气作用,省去了传统采用风机来作为曝气装置,节约了能耗,且该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呈窗帘式下垂结构,延长了污水或厌氧水流与空气的接触时间及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曝气效率及曝气质量。
[0030]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包括有若干个自然下垂的帘式曝气条、用于起支撑作用并可组装成多层架体结构的承托边框34、设置于该承托边框34上且用于定位帘式曝气条的若干填料支架35。根据布水器31与集水槽32之间的水流流量来具体设定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的数量及尺寸大小,由数个承托边框34组装成多层架体结构,比如图2中的三层或者根据具体情况设定的任意层,每层架体结构与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相对应,填料支架35均布在每层架体结构上,在该填料支架35上悬置有多个帘式曝气条,该帘式曝气条包括表面的好氧微生物菌群区和内部的兼氧微生物菌群区,通过好氧微生物菌群区、兼氧微生物菌群区分别对污水中的C0D、氨氮、磷酸盐等污染物质进行吸附并去除。
[0031]优选的,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均水平设置,且相邻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之间的间距相等。通过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的水平设置,可使得由布水器31至集水槽32中的水流最大范围内与空气进行接触并实现最优的曝气效果。当然,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实施场地对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进行特殊设置,比如倾斜设置、阶梯结构设置等,或者相邻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之间的间距不等,均可实现对水流的有效曝气。
[0032]使用时,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上端设有普通填料层或强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