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水体修复的自由体生态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66765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水体修复的自由体生态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体修复设备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应用于水体修复的自由体生态基。
【背景技术】
[0002]水体就是江河湖海、地下水、冰川等的总称,是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水体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水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造成水体污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向水体排放未经妥善处理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施用化肥、农药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被水冲刷而进入水体;随大气扩散的有毒物质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而进入水体等。水体污染会对人类健康、生活饮用水、水生生物的生长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防止水体污染、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水体修复的自由体生态基,放置到水体内后,可以快速夺取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抑制它们的生长,使水体的水质逐渐得到改善。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水体修复的自由体生态基,包括基体,关键是:所述的基体包括上悬浮管和多个吸附条,吸附条包括织物条和设置在织物条表面的吸附绒毛圈层,所有的吸附条都位于上悬浮管的下方且沿上悬浮管的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列,织物条的上端与上悬浮管固定连接,相邻吸附条之间的间距为50?200mm。
[0005]所述的织物条的直径为2?10mm,吸附绒毛圈层的厚度为5?20mm。
[0006]所述的基体还包括下连接管,下连接管位于所有吸附条的下方并与上悬浮管平行设置,织物条的下端与下连接管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0007]所述的上悬浮管包括管体和设置在管体内的浮子,管体的两端都设置有密封塞,密封塞表面设置有防腐层,密封塞与管体形成密封配合。
[0008]所述的上悬浮管的内表面和外表面都设置有防腐层。
[0009]所述的下连接管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也都设置有防腐层。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上悬浮管的作用下,自由体生态基被投放到水体内后,会悬浮在水中,吸附绒毛圈层与水体中的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充分接触,可以快速夺取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抑制它们的生长,使水体的水质逐渐得到改善,可以用于河流、水渠的水生态修复,也可用于生物浮床、环城水体的净化、污水处理(好氧池、厌氧池)和渔业养殖。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中,1代表上悬浮管,2代表吸附条,3代表下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0014]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水体修复的自由体生态基,包括基体,基体包括上悬浮管1和多个吸附条2,吸附条2包括织物条和设置在织物条表面的吸附绒毛圈层,所有的吸附条2都位于上悬浮管1的下方且沿上悬浮管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列,织物条的上端与上悬浮管1固定连接,相邻吸附条2之间的间距为50?200mm,织物条的直径为2?10mm,吸附绒毛圈层的厚度为5?20mm,吸附绒毛圈层是由多个吸附绒毛圈组成的,织物条上吸附绒毛圈的密度为5?30个/cm2。
[0015]自由体生态基去除有机物的原理是:大量的微生物附着在自由体生态基表面,对有机物进行吸附、生物氧化,最终将有机物分解,或转化成为微生物组分,从而去除水体中的腳。
[0016]自由体生态基去除氮、磷的原理是:自由体生态基两面式结构构成的A/0环境及微孔结构,为脱氮除磷菌及藻类生长创造适宜条件,最终通过藻类的代谢合成和各种菌类矿化作用去除。
[0017]自由体生态基控制悬浮性藻类的原理:自由体生态基的超强表面积吸附性将更多的营养物转移到自由体生态基表面,从而使浮游藻类在生存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其不能正常生长、繁殖,直至消亡。
[0018]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基体还包括下连接管3,下连接管3位于所有吸附条2的下方并与上悬浮管1平行设置,织物条的下端与下连接管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如果吸附条2下端自然下垂的话,时间长了吸附条2容易交缠在一起,将吸附条2下端都与下连接管3固定连接,这样可以防止吸附条2交缠在一起而影响吸附效果。
[0019]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悬浮管1包括管体和设置在管体内的浮子,管体的两端都设置有密封塞,密封塞表面设置有防腐层,密封塞与管体形成密封配合。密封塞可以防止水体进入管体内而影响悬浮效果,防腐层可以延缓密封塞被腐蚀的速度,延长密封塞的使用寿命。
[0020]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悬浮管1的内表面和外表面都设置有防腐层,可以延缓上悬浮管1被腐蚀的速度,延长上悬浮管1的使用寿命。
[0021]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下连接管3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也都设置有防腐层,可以延缓下连接管3被腐蚀的速度,延长下连接管3的使用寿命。
【主权项】
1.一种应用于水体修复的自由体生态基,包括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体包括上悬浮管(1)和多个吸附条(2),吸附条(2)包括织物条和设置在织物条表面的吸附绒毛圈层,所有的吸附条(2)都位于上悬浮管(1)的下方且沿上悬浮管(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列,织物条的上端与上悬浮管(1)固定连接,相邻吸附条(2)之间的间距为50?20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体修复的自由体生态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物条的直径为2?10mm,吸附绒毛圈层的厚度为5?20mmo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体修复的自由体生态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体还包括下连接管(3),下连接管(3)位于所有吸附条(2)的下方并与上悬浮管(1)平行设置,织物条的下端与下连接管(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体修复的自由体生态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悬浮管(1)包括管体和设置在管体内的浮子,管体的两端都设置有密封塞,密封塞表面设置有防腐层,密封塞与管体形成密封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体修复的自由体生态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悬浮管(1)的内表面和外表面都设置有防腐层。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体修复的自由体生态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连接管(3)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也都设置有防腐层。
【专利摘要】一种应用于水体修复的自由体生态基,包括基体,关键是:所述的基体包括上悬浮管和多个吸附条,吸附条包括织物条和设置在织物条表面的吸附绒毛圈层,所有的吸附条都位于上悬浮管的下方且沿上悬浮管的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列,织物条的上端与上悬浮管固定连接,相邻吸附条之间的间距为50~200mm。在上悬浮管的作用下,自由体生态基被投放到水体内后,会悬浮在水中,吸附绒毛圈层与水体中的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充分接触,可以快速夺取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抑制它们的生长,使水体的水质逐渐得到改善,可以用于河流、水渠的水生态修复,也可用于生物浮床、环城水体的净化、污水处理(好氧池、厌氧池)和渔业养殖。
【IPC分类】C02F3/00, C02F3/34, C02F3/30
【公开号】CN205076874
【申请号】CN201520792246
【发明人】邓景山, 李勇利, 邓景春, 白朋, 于江川, 高迪, 冯伟
【申请人】石家庄市源生园环保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