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排放化学气体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72266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零排放化学气体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生产中化学气体能迅速有效吸收技术。目前国内外现有气体吸收装置通常设计成单塔单吸收液体箱,其不足之处是吸收效果差;还有的设计成一吸收液体箱双塔结构,此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塔体不伸入吸收液体箱内,进气管从吸收液体箱插入而不伸入吸收液体箱吸收液中,虽为双塔吸收,由于少了进气先在吸收液体箱内吸收液中吸收这一环,效果也差;另一种一吸收液体箱双塔结构,塔体底部伸入吸收液体箱中,进气管通过塔体侧面入口伸入吸收液体箱中塔底部,虽增加了塔内吸收次数,但是塔身侧面入口占用了塔上部高度空间,增加了设备总高500mm左右。一吸收液体箱双塔结构还容易造成气体在进入第一吸收塔的同时,通过吸收液体箱短路到第二吸收塔内。这种设计整个吸收过程全在塔内完成,增加了气液第一次吸收时间,同时直接排放,或多或少带出吸收液造成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缺陷设计成一独立空间吸收液体箱一吸收塔为吸收单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多吸收单元。最后一吸收单元排放增加一气液分离器,整个吸收过程为塔前吸收、塔内吸收、塔后吸收。大大缩短了第一次气液吸收反应时间,避免了气体经第一吸收塔短路到二次吸收塔吸收,增加了塔后吸收,气液分离,达到无二次污染零排放。吸收单元采用多层材料制造,从内至外,首层不带回收料塑料层,二层带回收料塑料层,三层不带回收塑料层,四层以上为带树脂无机纤维布层,最后两层为带树脂有机纤维布层,总共不超过20层,采用回收塑料层是在不降低强度前提下降低成本,同时回收塑料层的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外加带树脂纤维布层主要是为了增加设备强度和刚度,最后两层采用有机纤维布层主要是为了易于产品最后表面层装饰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个吸收单元设计成一独立空间吸收液体箱一吸收塔结构,独立空间吸收液体箱可以做成一个整体中间加隔板或干脆设计成单个分体独立液体箱,吸收塔直接安装在吸收液体箱上,不延伸到吸收液体箱内,吸收液体箱上盖直接插入待吸收化学气体进气管伸入到吸收液体箱溶液中,插入吸收液体箱内进气管无弯头,吸收塔侧面无气体进气口。
当待吸收化学气体进入吸收液体箱进气管进入吸收液体箱吸收液中,迅速在吸收液体箱内完成第一次塔前吸收,然后气体进入能使吸收液雾化的吸收塔内完成塔内吸收,接着将第一吸收单元的气体送入第二吸收单元吸收液体箱进气管,吸收塔完成第二吸收单元塔前、塔内吸收,多吸收单元以此类推。最后一吸收单元排放口接入气液分离器入口,吸收液体箱之间底部用一比液体箱进气管直径小得多的管路相连,选择小直径管路,避免气体从此走短路。
气液分离器设计成一直径2-2.5倍吸收液体箱进气管直径的有盖圆筒,圆筒下部为锅底圆锥体,圆锥下端接一向上迂回弯曲排液管回收吸收液又避免气路短路。圆筒侧面有分离器进气口,有盖圆筒中间插入一排气管并高出圆筒上盖,排气管下端截成与水平面成一夹角斜口,斜口长端最低点正对着分离器进气口,且略低于进气口最低点,分离器入口和排气管直径同等于液体箱进气管直径,分离器排气管轴线垂直于进气口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当经过多吸收单元吸收后的带液气体进入气液分离器后,气液在分离器壁沿切线方向旋转,气液分子碰撞完成塔后吸收,液体分子碰撞结成液珠在重力作用下沿分离器壁滴下,通过分离器下端排液管回收。不含化学气体的其他气体通过分离器排气管斜口排出。排气管下端设计成斜口,主要是为了增大排放口排放截面积。
以下结合附图
对实例作进一步说明图一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结构简图。
1.第一吸收单元吸收液体箱;2.第一吸收单元进气管;3.第一吸收单元吸收塔;4.第一吸收单元到第二吸收单元气管;5.两液体箱连通管;6.第二吸收单元吸收液体箱;7.第二吸收单元进气管;8.第二吸收单元吸收塔;9.第二吸收单元气管;10.气液分离器进气口;11.气液分离器排气管;12.气液分离器有盖圆筒;13.气液分离器锅底圆锥体;14.气液分离器排液管;15.吸收液体箱隔板。
待吸收化学气体首先进入第一吸收单元进气管2中在吸收液体箱1吸收液中吸收,然后进入吸收塔3中吸收,通过气管4进入第二吸收单元进气管7,再进入吸收塔8中,然后通过第二吸收单元气管9进入分离器有盖圆筒12和分离器排气管11,气体从排放管11斜口排出,液体通过排液管14回收。排气管11直径为φ300-φ350,分离器有盖圆筒为φ500-φ600,排气管11斜口与水平面成45度夹角,排气管11高出有盖圆筒500-1000mm,排气管11斜口最低点略低于进气口10最低点5-10mm。
权利要求1.一种零排放化学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独立空间吸收液体箱上安装一吸收塔为一吸收单元,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这样的吸引单元,吸收液体箱上插入一进气管伸入吸收液体箱吸收液中,插入吸收液体箱内的进气管为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排放化学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收单元吸收塔排放口接入后一吸收单元吸收液体箱进气管入口,每两吸收单元具有独立空间吸收液体箱底部用管路相连,最后一吸收单元吸收塔排放口接入气液分离器。
3.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排放化学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器设计成一有盖圆筒,圆筒侧面有分离器进气口,有盖圆筒中间插入一排气管,并高出圆筒上盖,排气管下端截成一与水平面成夹角的斜口,斜口长端最低点正对着分离器进气口,且略低于分离器进气口最低点,分离器排气管轴线垂直于进气口轴线,垂直于水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排放化学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收单元采用多层材料制造,从内至外,首层为无回收塑料层,二层为有回收塑料层,三层为无回收塑料层,四层以上为含树脂无机纤维布层,最后两层为含树脂有机纤维布层,总共不超过二十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零排放化学气体吸收装置。该装置由具有独立空间吸收液体箱上安装一吸收塔为吸收单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吸收单元加气液分离器等组成。化学气体首先进入插在吸收液体箱溶液中的进气管在吸收液体箱溶液中完成塔前吸收,然后进入能使吸收液雾化的吸收塔内完成塔内吸收,通过多吸收单元吸收的气体最后进入气液分离器完成塔后吸收,气液分离,既无未吸收的气体排放,又无吸收液排放。吸收单元采用多层材料制造。
文档编号B01D53/18GK2562854SQ0126382
公开日2003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11日
发明者朱竹庆 申请人:朱竹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