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油雾净化控制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01536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油雾净化控制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对机床(设备)在线加工产生时所生产的油雾进行处理的控制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高速切削的机床在加工时必将产生大量的热量,在生产中一般均用水、油或油水混合物作为冷却液来控制加工温度,从而确保工件的加工质量。加工工具与工件间的高速磨擦运动所产生的大量热促使部份冷却液被汽化,因此一般加工环境较差的操作工人只能用口罩来保护自身健康。为了改善工人的加工环境,各种净化设备先后被投入使用。从早期的离心式通风器将加工中产生的大量水油雾通过管子直接排放于大自然。目前使用专业油雾净化收集设备,它将机床产生的水油雾不直接排放于大自然而是将它收集于专门的腔内处理后排出。但由于这种设备的腔体出风部位配有过滤元件,因此进风口吸雾量较差,对保护工作环境也存在很多缺陷。
将机床排出的油水混合物收集于专门的腔内并确保机床加工时产生的油雾排出量,必须小于处理器的处理量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本实用新型系采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提出一种全新的风道结构。其目的是提高腔体进风口的净压、出风区设有驱动。这样来解决传统排出量的不足从而来实现工作环境的净化,保护操作工人的身心健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装置主要由动力部份、进风吸引部份、出风动力驱动部份和油水分离部份组成。动力部份由三相异步电机组成;进风吸引部份由多片式离心风轮和导风圈组成;出风动力驱动部份由风轮、隔离环、导风环组成;油水分离部份由真空织物组成。本装置以电机作为动力,多片式离心风轮在电机的直接的带动下同步旋转并产生负压。机床加工产生大量油水雾经管子在负压的作用下吸入。被吸入的油雾在多片式离心风轮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被送入出风动力驱动部份。在隔离环及导风环的限制下油雾在这一区域作高速旋转运动由于受隔离环的限止进来的油雾必须改变方向排出,因此在隔离环与导风环之间的油雾作高速碰撞并产生高压(增力)使油雾透过油水分离部件的能力增大。来达到高效净化加工环境的目的。
本实用新用是利用进风、出风油雾的方向改变所形成的高压区在多片式风轮的带动下,巧妙地设计成一个动力驱动区从而来解决一般同类设备无法解决的出风口的阻力问题。为广大的操作工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实用新的具体实施由附图1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高效油雾净化控制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图。
下面结合图1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现的工作过程。
高效油雾净化控制处理器由由动力部份、进风吸引部份、出风动力驱动部份和油水分离部份组成。动力部份由三相异步电机组成(1);进风吸引部份由多片式离心风轮(2)和导风圈(3)组成;出风动力驱动部份由风轮(2)、隔离环(4)、导风环(5)组成;油水分离部份由真空织物(6)、排油口(7)组成。其特征在于多片式离心风轮(2)上面有导风圈(3),外面有隔离环(4),下面有导风环(5)。
高效油雾净化控制处理器的隔离环(4)外有一个油水分离部份由真空织物(6)、底部有排油口(7)组成,多片式离心风轮(2)上面有导风圈(3),外面有隔离环(4),下面有导风环(5)。
具体实施方式
高效油雾净化控制处理器的工作过程是当电机接通电源时,多片式离心风轮在电机的直接带动下作高速旋转运动,多片式离心风轮的旋转迫使空气作高速旋转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排出。在排出空气的区域形成一个真空区,此区经管子连接于机床加工区并加将机床加工区产生的油雾引入真空区。油雾在多片式离心风轮的作用下排出经外面隔离环的阻挡下改变方向使油雾产生碰撞油雾体积增大。另一方面在多片式离心风轮的带动下作高速旋转运动形成排出高压区。在高压区的带动下迫使经体积增大的油雾也作高速运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能轻易真空织物实现油水、油气分离,空气窜出真空织物、油雾被织物阻止并收集于上部并经排油口(7)排出。
权利要求1.高效油雾净化控制处理器由动力部份、进风吸引部份、出风动力驱动部份和油水分离部份组成,动力部份由三相异步电机组成(1);进风吸引部份由多片式离心风轮(2)和导风圈(3)组成;出风动力驱动部份由多片式离心风轮(2)、隔离环(4)、导风环(5)组成;油水分离部份由真空织物(6)、排油口(7)组成,其特征是多片式离心风轮(2)上面有导风圈(3),外面有隔离环(4),下面有导风环(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油雾净化控制处理器,其特征是隔离环(4)外有一个油水分离部份,由真空织物(6)及底部排油口(7)组成。
专利摘要高效油雾净化控制处理器由动力部分、进风吸引部分、出风动力驱动部分和油水分离部份组成。本实用新型系采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提出一种全新的风道结构。其目的是提高腔体进风口的净压、出风区设有驱动。这样来解决传统排出量的不足从而来实现工作环境的净化,保护操作工人的身心健康。
文档编号B01D45/12GK2710723SQ0320279
公开日2005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6日
发明者张风 申请人:张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