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验用气体反应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7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教学实验用气体反应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实验器皿,具体地说是教学实验用气体反应瓶。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据1986年6月北京“中国教学仪器展览会”上展出的化学实验器皿可以知道,目前国内外中学阶段进行有关表明物质化学性质的化学实验,凡有气体参加的,如氢气和氯气的光化反应、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金属钠在氯气里的燃烧等,一般还是用试管或平底广口瓶,所需要的气体是在另外的装置如启普发生器或试管(如要加热的话)里发生,用排水或排气法收集在试管或平底广口瓶中,然后用来进行试验。一个装置一次只能制备一种所需要的气体,集贮在一只试管或广口瓶中。每次实验,准备时间长,消耗药品多,如若课前准备,有时因存放时间过久,气体扩散逃逸,导致实验效果差,甚至失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反应瓶,使得在一只反应瓶中可同时发生两种以上的气体,并完成气体和气体的反应实验,也可在此一只反应瓶中,进行气体和液体、气体和固体以及其他一些化学反应实验。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作用如下在瓶身上端有瓶颈和瓶口,瓶口有水平翻边并磨光,瓶身下端由小于瓶身直径的瓶腰和瓶底相连。瓶底被底平面直径方向上隆起的一道人字型隔墙,或被底平面直径方向上置放的隔墙分成两个局部容积,两局部容积内各自盛放化学试剂,分别独立制备所需要的气体,制得后的气体经瓶腰进入瓶身处混合、反应。如欲在一只瓶中先后连续做两个以上的化学实验,也可沿瓶底底平面圆心处凸起的锥形柱向圆周方向呈辐射状隆起三条以上的隔墙,或者沿底平面圆心处向圆周方向呈辐射状置放三条以上的隔墙将瓶底分割成三个以上的局部容积。各局部容积相互独立,但又都和瓶身相通。瓶腰的作用一是当气体反应瓶水平放置时,阻止瓶底某局部容积内的试液流到瓶身部位,二是此处可铺垫玻璃纤维等惰性材料,供气体和固体反应时置放固体试剂。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一瓶多用,使用方便。尤其是进行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实验时,可取代传统的装置和方法。此外,气体反应瓶还可进行诸如潮解、蒸发等物理在象的实验。
图为气体反应瓶示意图1、瓶口;2、瓶颈;3、瓶身;4、瓶腰;5、瓶底;6、隆起的隔墙;7、8、两个局部容积。
此种气体反应瓶可用透明塑料和普通玻璃或硬质玻璃加工而成。采用硬质玻璃可在瓶底加热,以加快制气速度。
实施例取普通玻璃料加工,瓶口1外圆直径5厘米,瓶颈2直径3.5厘米,高2.8厘米,瓶身3直径6.5厘米,长8厘米,瓶腰4直径3.5厘米,瓶底5直径6.5厘米,高2.5厘米,隔壁6高1.5厘米,两局部容积7、8各约10毫升。
应用实施例1、氢气和氯气的光爆实验向一干燥的气体反应瓶两局部容积各加一药匙固体高锰酸钾和5~10粒金属锌粒,先在高锰酸钾粉末上加1~2毫升浓盐酸,立即在瓶口盖上毛玻璃片,留一缝隙,让瓶内气体排出,当瓶内充满黄绿色的氯气后,用滴管向锌粒上加稀盐酸1~2毫升,1~3分钟后,移去毛玻璃片,换一小塑料片,用燃着的镁条靠近气体反应瓶,氢气和氯气立即反应,产生响亮的爆炸声,同时冲掉小塑料片。
2、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向一干燥的气体反应瓶的一个局部容积里加1~2毫升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在另一局部容积里发生二氧化硫气体,立即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便褪为无色。
3、金属钠在氯气里的燃烧向一干燥的气体反应瓶的两局部容积各加入一药匙高锰酸钾粉末和3~5毫升浓盐酸,然后在瓶腰处铺放玻璃纤维,倾斜反应瓶,让浓盐酸和高锰酸钾粉末接触,待瓶内充满黄绿色的氯气时,自瓶口加入一小片金属钠,金属钠立即在瓶中燃烧,发出黄色光。
权利要求
1.一种教学实验用气体反应瓶,由瓶口、瓶颈、瓶身、瓶腰和瓶底构成,其特征在于瓶底底平面上有隆起的或置放的隔墙,把瓶底分隔有至少两个相互独立、各自又都和瓶身相连通的局部容积。
专利摘要
一种教学实验用气体反应瓶,由瓶口、瓶颈、瓶身、瓶腰和瓶底构成。其瓶底被底平面上隆起的或置放的隔墙分隔成两个以上的局部容积。这种气体反应瓶可用来进行多种化学反应实验,尤其是进行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实验时,可取代传统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文档编号B01L3/00GK87200136SQ87200136
公开日1988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1987年1月8日
发明者蒯世定 申请人:蒯世定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