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窑烟气除尘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02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炉窑烟气除尘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用于各种机械引风燃烧炉窑,燃烧烟煤、焦炭、重油等产生烟尘与二氧化硫烟气的净化装置——炉窑烟气除尘脱硫装置。
现有的各种除尘器如沉降室与惯性除尘器、CLT型旋风除尘器、B、D型旋风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脉冲袋式除尘器、电除尘器等等类型的除尘器,他们不但制作复杂、价格昂贵,而且均不能起到除尘的作用。对烟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无法解决。也有一些采用一般旋风除尘器在旋风自由区喷射石灰水,虽也能消烟除尘脱硫,但因为喷嘴结构与布置不合理,脱硫反应剂配方不合理、烟气低温腐蚀、酸腐蚀严重,烟气阻力显著增大,致使目前无法推广应用。有的正在改用不锈钢材料制作除尘脱硫器,从而造价特别高。导致很难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设计结构简单精巧、制造成本低、实用广泛,配制的除尘脱硫剂,脱硫安全,处理后的废渣可用作肥料,无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除尘脱硫反应剂的成份是由氢氧化钙(ca(OH)2)、磷酸钙〔ca3(pO4)2〕、硅酸钠〔Na2sio3〕明矾〔KAL(SO4)2·12H2〕的混合溶液或苯胺和甲醛的混合溶液所组成。其反应式是
上述反应式不难看出,经本实用新型处理后的烟气中含硫酸类物质已充分处理。处理后的烟尘、碳酸钙和过磷酸钙是很好的肥料,并无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相似文氏管和旋风分离除尘器,脱硫剂溶液箱、除尘脱硫剂循环泵及管道零件。相似文氏管由三个异形管(即收缩管、喉管和扩散管)所组成。由于惯性、粘附和扩散等作用,当含尘含硫烟气由进烟管进入收缩管后,在喉颈缩口处迫使它以高速通过,在喉管的前方有一特制文氏喷嘴将脱硫除尘剂雾化成无数细小液滴,烟气中烟尘与二氧化硫,在气体紊流中充分混合,而被液雾滴捕集。气液两相由扩散管离去,进入旋风分离器,经三个除尘脱硫喷嘴,喷射再次捕集烟尘与硫化物,通过离心作用、惯性作用及旋叶挡雾圈,将气液两相分离。装在旋风分离器内的三个除尘脱硫喷嘴和旋风挡雾圈除完成捕集烟尘和硫化物的作用之外,还有以液膜内衬旋风器内壁减少烟尘对壳体的磨损,并以切线方向与顶部成10度角,迫使除尘脱硫剂与烟尘、硫化物混合液冲入园锥溶液内,加速气液两相分离等作用。在除尘脱硫园锥体底部一侧有一个玻璃布袋、另侧有除尘脱硫反应剂溶液箱和循环泵。
收缩管、喉管和扩散管的几何尺寸比例应适合一定的要求,收缩管和扩散管的夹角小,压力损失也小。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中的1是文氏喷雾嘴、2是相似文氏除尘管、3是水封连续排渣桶、4是脱硫剂溶液箱、5是循环泵、6是外筒体、7是筒体内旋、8是旋叶挡雾圈、9是锥体、10是玻璃布袋、11是旋风喷雾嘴、12是浮球阀。
实施例收缩管的中心角定20度,扩散管中心夹角以旋风分离器入口尺寸而定,喉管长度为0.5倍的喉管直径,收缩管前的直径以炉窑排烟量定,取烟气流速为12米/秒,扩散管长度为旋风分离器长方形入口小边尺寸的12倍,排烟口直径d为相似文氏管除尘管收缩管之前直径的1.1倍,内筒体直径D0为2.5倍的排烟口直径d,进烟口小边尺寸b为0.2倍的D0,进烟口大边尺寸a为与内筒体直径D0相等。相似文氏除尘管、旋风分离器(水封连续排渣桶要与旋风分离器装配好)、脱硫剂溶液箱、除尘脱硫剂循环泵及管道零件为本实用新型的四大部件。这样,从整机整体来看,设计结构简单精巧、制造成本低、安装方便、占地小。配制的除尘脱硫剂,脱硫安全、无酸性腐蚀的后患,处理后的废渣可用作肥料,无二次污染,除尘脱硫效率高,一般除尘效率可达98%,而且可以消除1um以下的细尘粒,脱硫效率可达99%,还可除去少量的二氧化碳。烟气排尘在80毫克/标米3之内,排烟林格曼黑度在0-1级,SOX物可降为80PPM/标米3之内。
权利要求
1.由旋风除尘器、并配有脱硫反应剂组成的炉窑烟气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是由三个异形管(收缩管、喉管以及扩散管)组成的相似文氏除尘管,在相似文氏除尘管的喉管的前方装有文氏喷嘴;装有三个旋风喷雾嘴和旋风挡雾圈组成的旋风除尘器;除尘脱硫园锥体,并在其底部的一侧有一个水封连续排渣桶,另一侧有一个玻璃布袋;还有一个除尘脱硫反应剂溶液箱和循环泵所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炉窑烟气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是除尘脱硫反应剂的成分是由氢氧化钙、磷酸钙以及硅酸钠、明矾的混合溶液或苯胺和甲醛的混合液所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炉窑烟气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是三个旋风喷雾嘴安装在筒体的顶部,从切线方向并与顶部成10度角。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一种用于各种机械引风燃烧炉窑、燃烧烟煤、焦炭、重油等产生烟尘与硫化物烟气净化的装置——炉窑烟气除尘脱硫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相似文氏管和旋风分离除尘器。相似文氏管由三个异形管(即收缩管、喉管和扩散管)加上喷射脱硫除尘剂所组成。具有设计结构简单精巧、制造成本低、安装方便、占地小、操作维护方便、实用广泛,处理后的废渣用作肥料无二次污染,除尘率达99%并可消除1μm以下的细尘粒和少量的二氧化碳。
文档编号B01D53/34GK87209112SQ87209112
公开日1988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1987年6月8日
发明者付耀宗 申请人:付耀宗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