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相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77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液相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技术领域
。适用于有机合成,如石油化工,农药等行业,凡需要对互不相溶或部分互溶且比重不同的二种液体进行分离的生产操作工序中,都可以安装本装置,并取得效益。
现有的分离器是一个圆筒形的空罐,称为圆筒分离器,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这种分离器的结构由圆筒、混合液进口、轻液排出口、重液排出口组成。
混合液从空罐顶部进入分离器,液体由于比重的不同,轻液上升,重液下降,分离后的轻液从轻液排出口排出,重液从底部出口排出。现有的分离器在生产过程中,顶部流进的混合液很容易从轻液排出口排出。排放重液时,由于判断有误,常将轻液排放出来。若重液为水,轻液为有机溶剂,就会污染环境。轻液中混有混合液时,轻者影响产品质量,严重的时候会发生涨锅溢料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解决圆筒分离器分液程度低,速度慢及带来的其他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1.在圆筒分离器顶的中部通入一空心导液管,导液管的下端管道连接一导流器,导流器是管道经由细到粗的通道组成。
2.在圆筒分离器的侧壁上,按装数块阻尼筛板,一般为2至4块。
3.视工艺条件需要,间断排放时,只要在圆筒侧壁上部按装轻液排出口,在下部按装重液排出口。连续排放时,在圆筒形分离器的侧壁上,用一连通管接入内有重力液位排出管的贮液筒。可在轻、重液排出口都连接一贮液筒或只接一个。重力液位排出管的端面与罐内一定液位高度相对应,贮液筒内液位高于端面时,液体从中排出。
本实用新型由于分离效率高,能缩短生产工时,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物料损耗,防止溢锅事故。同时,因轻重组分液体都可连续排出,简化了操作,避免了环境污染。本实用新型部件少,结构简单,可靠性好,可望推广使用。
图1为圆筒分离器示意图,〔A〕为圆筒直径D,〔1〕为混合液进口,〔2〕为轻液出口,〔3〕为重液出口。
图2为液相分离器结构简图,重液排出口装连通管〔4〕为导液管,〔5〕为导流器直径d〔6〕为阻尼筛板,〔7〕为重液排出口,〔8〕为连通管,〔9〕为重力液体排出管,〔10〕为螺纹套管,〔B〕为贮液筒。
图3为导流器俯视图,〔11〕为隔板。
图4为阻尼筛板俯视图。
下面参照附图和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含有轻、重组分的混合液从〔1〕进入导液管,流至导流器〔5〕,导流器〔5〕对混合液起扩散作用,经过导流器后,混合液能平缓地流入分离器〔A〕,在分离器〔A〕中混合液靠比重的不同进行分离。
分离后的轻组分液体可以在轻组分排出口〔2〕排出,重组分液体通过连通管流入贮液筒〔B〕。贮液筒〔B〕中,当液面超过重力液位排出管〔9〕的端面时,液体就会从排出管中流走。
实施例一液相分离器可在圆筒分离器的基础上改装而成,所有改装用材料,可用对被分离液体惰性的材料制成,例如搪瓷,塑料或金属等。
壁厚为6毫米的圆筒分离器〔A〕,其直径为1000毫米,高1500毫米。在离顶部150毫米处安置轻液排出口〔2〕,口径50毫米。在对面一壁,离顶部1200毫米处安置重液排出口〔7〕,口径50毫米,底部原重液排出口〔3〕改为排污口,排出渣滓和废物。
在混合液进口〔1〕的下端安装一导液管〔4〕,管壁厚4毫米,直径50毫米左右,管长800毫米左右,导液管〔4〕的下端为导流器〔5〕,导流器〔5〕可为双碟形圆形板结构,圆形板半径350毫米左右,上、下叠置,上碟中间向下凹,中央开口与导液管〔4〕相连,下碟中间向上凸,直径可同上碟,二碟之间,用数块长度为300毫米的隔板〔11〕相联,(例如六块)隔板〔11〕一端宽20毫米,一端宽40毫米,隔板〔11〕对于中心成辐射状安置,参见附图3。将导流器分成互不相通的6个部分。隔板〔11〕可以做成平板或弧形板或其他曲线形板。导流器〔5〕的作用,主要是消耗导液管〔4〕中液体的能量,使液体能平缓地流入分离器〔A〕。
阻尼筛板〔6〕形状可为弓形,一边可为直线,一边为圆弧形,圆弧半径为500毫米,弓形的高为200毫米。阻尼筛板为3毫米厚的平板,平面上有小孔,孔径5毫米。在分离器轻液排出口一侧,离顶部385毫米处安置一块,1135毫米处安置一块,在重液排出口一侧750毫米处安置一块。阻尼筛板〔6〕与分离器〔A〕内壁大致垂直。流入分离器〔A〕的液体主要靠自身比重的不同,作向上或向下的运动,由于筛板的阻尼作用,作向上或向下运动的液体,不能作直线运动,增加了液体运动的路程,增加了液体分离的时间和机会。少数由于液体的挟带而混入的不同比重的液体,可以通过阻尼筛板〔6〕上的小孔回到上层或下层的本液相中。
在圆筒分离器〔A〕下方重液排出口〔7〕,放置连通管〔8〕,使分离器〔A〕和贮液筒〔B〕组成一连通器。在贮液筒〔B〕中央放置重力液位排出管〔9〕,管壁厚4毫米,管径40毫米,管长1050毫米左右。贮液筒〔B〕壁厚4毫米,高1500毫米,直径200毫米。在重力液位排出管〔9〕的顶部安装长约120毫米的套管〔10〕,套管〔10〕内部有细螺纹,可调节重力液位排出管〔9〕的高度。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分离后的重液会自动流入贮液筒〔B〕。由连通器的原理可知,贮液筒〔B〕的另一作用可以使分离器内的液面基本保持不变,即分离器内的轻、重液相,得到相对稳定,利于分液。
权利要求
1.一种液相分离器,由圆筒[A],进口[1],出口[2][3]等组成,其特征是在圆筒[A]顶部进口[1]处装上导液管[4],导液管[4]的下端连导流器[5],在圆筒内壁装上阻尼筛板[6],连续液相分离时可在分离器[A]用管道连内有重力液位排出管[9]的贮液筒[B]。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是导流器为管道经由细到粗的通道组成,其构造为二块圆形板组成双蝶形,上蝶中间向下凹,中央开口与导液管相连,下蝶中间向上凸,蝶形板直径d=0.2-0.8D,两蝶之间用隔板相连,两蝶之间的距离C为0.02-0.1D。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是导流器隔板〔11〕可为直线型,也可为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为阻尼筛板是有孔道的平板,其形状是,一边为圆弧,圆弧一边连接于分离器内壁,另一边可为直线或弧线。阻尼筛板可在分离器内壁安装2至4块。
5.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为重力液位排出管〔9〕的上端,可以安置一带螺纹的套管〔10〕。
6.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分离器,其特征为可用搪瓷、塑料或金属制成。
专利摘要
一种液相分离器,由圆筒形罐内装阻尼筛板及导液管,导流器组成。分离互不相溶或部分互溶且比重不同的二组分液体混合物。本装置将混合液由导液管导至导流器,混合液通过导流器扩散后进入分离器。由于阻尼筛板的分隔作用,增长了液体分离的时间,提高了分液纯度,在分离器底部可连接一贮液筒,筒内安置一重力液位排出管,可使分离后的液体连续,自动排出,提高了分液速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效果明显。
文档编号B01D17/025GK87208360SQ87208360
公开日1988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1987年5月19日
发明者朱宏熹 申请人:朱宏熹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