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氯气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27360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氯气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氯气混合装置。
技术背景
在镁还原法生产海绵钛厂,氯化工序使用氯气为镁电解返回氯气及补充氯气,由于镁电 解返回氯气浓度一般只有60% 70% (体积百分数),不能满足氯化生产工艺要求,需要高 浓度的补充氯气与其混合均匀,使氯气浓度达到85% (体积百分数)后使用。目前国内混合 两种氯气的方法为镁电解返回氯气、补充氯气在氯化车间各设一缓冲罐,另单独设一个氯 气混合缓冲罐,两种气体经混合缓冲罐混合后进入氯化炉使用。这种混合设备装置使得在生 产过程中,输送镁电解阳极氯气的氯压机(纳氏泵)出口压力增大,镁电解车间至氯压机管 道系统泄漏加重,影响了生产及周边的环境。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补充氯气压力大于镁 电解阳极氯气的压力,导致了从氯压机至镁电解槽这段由原来的负压输送变为正压输送,增 加了氯气的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氯气混合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输送镁电解阳极氯气的氯压机(纳氏泵)出 口压力增大,从而造成镁电解车间至氯压机管道系统泄漏加重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阳极氯气输送管道连接于阳极氯气直管段l上,与过渡段2连接,扩大段3与过渡段连接 ,收縮段4与扩大段,混合段5与收縮段连接,补充氯气直管段6连接于补充氯气管道上,并 在扩大段3上开口进入,与弯头7连接,喷咀8与弯头连接。
弯头7与喷咀8均位于收縮段4内。
补充氯气直管段6在扩大段3上开口处为扩大段3的中部。
阳极氯气直管段l与阳极氯气管道、补充氯气直管段6与补充氯气管道、混合段5与氯化 炉使用氯气管道均采用法兰连接。
喷咀8的直径小于弯头7的管道直径。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大气喷射泵的原理,即用补充氯气压力高于镁电解阳极氯气的压力为动力源,在补充氯气输送管道的尾端縮口喷出造成一定的负压带动镁电解阳极氯气,使两种 氯气混合。这种装置既达到了两种氯气均匀混合得目的,又解决了补充氯气压力大于阳极氯 气压力所导致的阳极氯气输送不畅、泄漏问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 该装置能使两种氯气均匀混合,达到生产要求,而与现有技术相比,体积小,使用 方便,不需人工操作,制作及维护费用低。
2、 解决了因补充氯气压力大于阳极氯气压力所导致的阳极氯气输送不畅、泄漏问题, 防止了环璋污染,保证了正常生产的进行。


附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先将弯头7与扩大段3焊接后,喷咀8再与弯头7焊接。收縮段4与混合段5焊接,补充氯气 直管段6与弯头7焊接,过渡段2与阳极氯气直管段1、扩大段3焊接。最后再焊三个接口法兰
直管段l与电解阳极氯气缓冲罐出气法兰用紧固件连接;直管段6与补充氯气缓冲罐出气 管法兰紧固连接;混合段5与进入氯化炉的管道法兰紧固连接。其余氯气混合装置各段之间 的连接为焊接。氯气是有毒性气体,氯气混合装置与管道系统安装好后,需根据标准进行压 力实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氯气混合装置,它包括阳极氯气输送管道和补充氯气管道,其特征在于阳极氯气输送管道连接于阳极氯气直管段(1)上,与过渡段(2)连接,扩大段(3)与过渡段连接,收缩段(4)与扩大段,混合段(5)与收缩段连接,补充氯气直管段(6)连接于补充氯气管道上,并在扩大段(3)上开口进入,与弯头(7)连接,喷咀(8)与弯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氯气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弯头(7)与 喷咀(8)均位于收縮段(4)内。
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氯气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补充氯气直管 段(6)在扩大段(3)上开口处为扩大段(3)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氯气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阳极氯气直管 段(1)与阳极氯气管道、补充氯气直管段(6)与补充氯气管道、混合段(5)与氯化炉使 用氯气管道均采用法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氯气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喷咀(8)的 直径小于弯头(7)的管道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氯气混合装置,阳极氯气输送管道连接于阳极氯气直管段(1)上,与过渡段(2)连接,扩大段(3)与过渡段连接,收缩段(4)与扩大段,混合段(5)与收缩段连接,补充氯气直管段(6)连接于补充氯气管道上,并在扩大段(3)上开口进入,与弯头(7)连接,喷嘴(8)与弯头连接,弯头7与喷嘴8均位于收缩段4内,补充氯气直管段(6)在扩大段(3)上开口处为其中部。喷嘴(8)的直径小于弯头(7)的管道直径。本装置能使两种氯气均匀混合,达到生产要求,而且体积小,使用方便,不需人工操作,制作及维护费用低。它还解决了因补充氯气压力大于阳极氯气压力所导致的阳极氯气输送不畅、泄漏等问题。
文档编号B01F5/02GK201150845SQ200720201660
公开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7日
发明者安建国, 温耀荣 申请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