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膜蒸发器进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9347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降膜蒸发器进料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行业中的真空精馏装置,具体来讲是一种降膜蒸发器进料头。
背景技术
高真空精馏装置普遍采用降膜蒸发系统,以隔膜泵为物料提供循环动力,将物料
从精馏塔釜中送入降膜蒸发器顶部的集液分布器,当物料高度高于集液分布器的分布头上
端时,从分布头端头管口沿内壁向下流入蒸发列管,在蒸发列管内壁向下流形成一层液膜,
由于蒸发列管内壁的表面积较大,液膜能在管壁上进行较充分的热交换而气化,气体由真
空驱动向下经过塔釜进入精馏塔,从下往上不断进行气液交换达到提纯目的。
在运行过程中,发现物料的蒸发时间较长,比如投料1000kg,整个精馏过程需要
18小时,物料在系统中的反复受热时间较长,精馏结束后釜残液偏多,超过150kg,同时,由
于运行时间长而能耗偏高。经过全面分析,造成物料气化速率偏低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精
馏系统的降膜蒸发部分存在问题。对降膜蒸发器开盖检查,发现进料头(如图l所述)上
无其它液体辅助分布构造,液体必须在集液分布器中积累达到一定高度后才能经分布头上
端管流向蒸发列管。这种分布头在物料循环量较小的时候,流向蒸发列管的料液能较好地
形成较为均匀的液膜,液膜与列管间进行的热交换能正常进行;但当单位时间循环物料量
较大时,溢过分布头的部分料液非常容易形成自由落体运动从列管中间直接落下重新进入
塔釜,由于没有与蒸发列管壁接触发生热交换而无法气化,大大降低气化效率。并且,这种
料液分布模式下液膜厚度的均匀性相对较差,明显的上厚下薄也会降低气化效率,同时集
液分布器中积累的物料对分离要求较高的物系纯度影响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精馏耗低、提高精馏 收率的降膜蒸发器进料头。 为能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膜蒸发器进料头,该进料头 包括蒸发列管以及设置于蒸发列管外壁上的分布头,所述分布头和蒸发列管的外壁上均开 设有数量相等的螺纹分布槽。 所述分布头上的螺纹分布槽与蒸发列管上的螺纹分布槽一一对应连通。 所述分布头和蒸发列管上的螺纹分布槽分别沿分布头和蒸发列管向下入切角度
为30° ,螺纹分布槽的槽深为4. 5mm。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同样向精馏系统投入1000kg同样物料,精馏完成时间约12 小时,釜残夜总量低于70kg,有效地降低了精馏能耗,提高了精馏收率,节约了生产时间,提
高生产效率。
图1是现有进料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进料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仰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l-分布头、2-蒸发列管、3-螺旋分布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2、3所示, 一种降膜蒸发器进料头,包括蒸发列管2以及设置于蒸发列管2外
壁上的分布头l,所述分布头1和蒸发列管2的外壁上均开设有数量相等的螺纹分布槽3。
所述分布头1上的螺纹分布槽3与蒸发列管2上的螺纹分布槽3 —一对应连通。所述分布
头1和蒸发列管2上的螺纹分布槽3分别沿分布头和蒸发列管向下入切角度为30° 。 具体实施时,在分布头中间与蒸发列管相连的支撑上开料液的螺旋分布槽,分布槽
沿分布头下端管外壁向下,槽深4. 5mm,入切角度30° ,保证二者能很好地结合,使螺旋分布
槽中的料液紧贴蒸发列管内壁形成薄而均匀的螺旋运动的液膜,充分利用蒸发列管的蒸发面
积形成有效的气化,大大提高热交换速率和气化效率。同时,料液直接从分布头中间支撑处进
入蒸发列管,解决了降膜蒸发器顶部集料的问题,能较好适用于分离要求高的物系。 采用本实用新型进料头的降膜蒸发器无论用在山苍子油、胡椒醛等热敏性物料精
馏,还是用于黄樟油、二氢黄樟素等非热敏性物料精馏,表现十分优秀,均能达到节能降耗
和省时的效果。
权利要求一种降膜蒸发器进料头,该进料头包括蒸发列管(2)以及设置于蒸发列管(2)外壁上的分布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头(1)和蒸发列管(2)的外壁上均开设有数量相等的螺纹分布槽(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降膜蒸发器进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头(1)上的螺纹分布槽(3)与蒸发列管(2)上的螺纹分布槽(3) —一对应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降膜蒸发器进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头(1)和蒸发列管 (2)上的螺纹分布槽(3)分别沿分布头和蒸发列管向下入切角度为30。。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降膜蒸发器进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分布槽(3)的槽深 为4. 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膜蒸发器进料头,该进料头包括蒸发列管以及设置于蒸发列管外壁上的分布头,所述分布头和蒸发列管的外壁上均开设有数量相等的螺纹分布槽。分布头上的螺纹分布槽与蒸发列管上的螺纹分布槽一一对应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同样向精馏系统投入1000kg同样物料,精馏完成时间约12小时,釜残夜总量低于70kg,有效地降低了精馏能耗,提高了精馏收率,节约了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01D1/30GK201470135SQ20092016912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7日
发明者余延栋, 曾林久, 李良龙, 黄宗凉 申请人:成都建中香料香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