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池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59006阅读:2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沉淀池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是关于对水处理工程沉淀池进水方式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进水平稳, 不会造成对池底污泥层及泥水分离层干扰,可以提高沉淀效率的沉淀池进水装置。
背景技术
废水处理工艺中沉淀过程是一个十分关键工艺段,其沉淀效果直接影响水处理最 终效果和效率,沉淀池,水层的相对静止是确保高效沉淀的前提。然而在实际工程中一个客 观现象,往往沉淀处理效果和效率总是低于设计值,即实际运行与理论设计有较大出入。申 请人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其中进水不稳波动导致对池底污泥层及泥水分离层干扰,是影响 沉淀效果及效率的重要因素。原因可能是进水流速能未能得到有效消能,导致较快的进水 流速产生的动能,进入沉淀池搅动已沉淀的污泥,以及对泥水分离层的干扰,破坏了沉淀所 需理想条件,所以不能达到设计沉淀要求。为稳定进水及减缓进水流速,减少对沉淀的不良 影响,人们采取过多种措施,例如中国专利CN1907532公开在池体下端设有穿孔配水环和内接十字形配水管。此 进水装置只能用于小型装置沉淀池,对于直径十多米或几十米的大型构筑物沉淀池则不适 用;其次,穿孔配水进水仅是起到分散进水作用,而进水动能没有得到消除,各出水孔出水 仍有相当冲击力,仍不能达到进水平稳流态。中国专利CN1803650公开上进水沉淀池进水通道设置与池壁间有一空间的裙板, 以及在环槽布水孔下方设有可降低废水流速的缓流板。此虽然能够消除部分进水动能,降 低进水流速,但此进水布水方式由上而下重力下流,不仅与沉淀上升出水逆向,使得沉淀池 周圈丧失沉淀功能,造成沉淀池有效沉淀面积的减小,而且仍然会对已沉淀的污泥层及泥 水分离层产生干扰,因此并没彻底解决进水影响沉淀的技术问题。上述不足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实用新型内容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进水动能,使 进水平稳,不会产生对池底污泥层及泥水分离层干扰,沉淀效率高,并且结构简单的沉淀 池进水装置。实用新型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在沉淀池进水出口增设有弧形导流板,使进水依 弧形导流板表面流动进入沉淀池,通过流过弧形表面产生附壁效应降低流速,以及经弧形 板水流方向发生改变,两者共同作用降低了流速,消除了进水动能,使进水以相对平稳状态 进入沉淀池,不干扰池底污泥层及泥水分离层水层,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实 用新型目的。具体说,实用新型沉淀池进水装置,包括进水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消能 装置为出水口外的宽度> 30cm的弧形导流板。弧形导流板,主要作用使进水依弧形表面流动,主要通过产生附壁效应消能降低 流速,使进水平稳,减小对沉淀池内稳定泥层和水层的干扰,确保高的沉淀效率。弧形导流板宽度> 30cm,为试验确定,如果宽度过小,则会因流过弧长过短,产生附壁效应较小,进水 消能不明显,也就失去增加弧形导流板消能的实际意义。弧形导流板,视进水导流方式不 同,可以是一个波的弧形,也可以是多个波的弧形,其中较好为进水端首段为向上弧形,消 能效果更明显。实用新型一种较好为采用45° <扇形角<90°的圆弧导流板,不仅其附壁 消能效果更好,而且可以有效缩小导流板占宽,减少对沉淀的影响。如果圆弧>90°已出现 向下弯曲,基本不会产生附壁效应,因此无实际意义,反面会因存在分隔影响沉淀面积。为更有效约束进水使其全部通过弧形导流板消能,一种较好是至少在弧形导流板 前端或导流板上方增设引限流板,引导、约束进水全部依弧形导流板流动。所说引限流板, 可以是上下相间隔板,也可以是类似矩形窗洞结构的导流通道,或单一上限板等,只要是具 有引导、约束进水,使其全部依弧形导流板流动均可以被应用。实用新型沉淀池进水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在沉淀池进水出口增设具有消 能作用的弧形导流板,使进水依导流弧板表面流过,通过流过表面及与表面的摩擦,不仅产 生附壁效应降低进水流速消能,而且经弧形板水流方向发生改变,两者共同作用降低了进 水流速,使进水平稳进入沉淀池,从而减小和/或消除了对沉淀池内水层、泥层的干扰破 坏,有效保证了沉淀池中各处上升流速基本相同,确保沉淀池尽可能处于理想沉淀要求,从 而提高了沉淀效果和效率。45° <扇形角<90°的圆弧导流板,占宽小,对于工程沉淀池基 本不影响及减小沉淀面积。在弧形导流板前端,或至少上方设置引限流板,在其引导、约束 下进水全部通过弧形导流板流动,更是增强了消能、减速效果。此外,连续长条弧形导流板, 还使得由多孔进水,变为面进水,也有利于消除进水动能。经实际对比试验比较,进水出口 增加弧形导流板,可使进水流速由0. 4m/s下降为0. Olm/s。以下结合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示例性说明及帮助进一步理解实用新型实质,但实 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实用新型,并不代表实用新型构思下全部技术方案,因此不应 理解为对实用新型总的技术方案限定,一些在技术人员看来,不偏离实用新型构思的非实 质性增加和/或改动,例如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效果的技术特征简单改变或替换,均属 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图1为实施例1沉淀池及进水装置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用新型一种弧形导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用新型另一种弧形导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3,沉淀池进水装置,矩形沉淀池10,需沉淀水由上而下分为上 部清水区8,中部泥水分离区7和底部沉淀泥层6,沉淀池顶上部内周壁面有出水溢流堰槽 9。沉淀池一侧外有进水总管4和若干并列相间进水口 5,形成多点。沉淀池内进水出口有 上下相间引限流板1和2,与下引限流板2相连有向上90°角的圆弧导流板3 (投影宽度 50cm),弧形导流板轴向长度与沉淀池进水侧等宽或大致等宽。效果比较同沉淀池、同进水流速,未安装弧形导流板,进水支管流速为0. 5m/s 时,进入沉淀池的流速为0. 4m/s;安装本弧形导流板后,弧形导流板后端进入沉淀池的流 速仅为0. Olm/s。[0020]实施例2 参见图4,如实施例1,弧形导流装置,由上下隔板11、12形成导流通道, 通道内有波浪形导流板13组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本专利构思及具体实施例启示下,能够从本专利公 开内容及常识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一些变形,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也可采用其他 方法,或现有技术中常用公知技术的替代,以及特征间的相互不同组合,例如进水位置设置 变化,弧形导流板形式、弧度及宽度变化,引限流板变化,等等的非实质性改动,同样可以被 应用,都能实现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功能和效果,不再一一举例展开细说,均属于本专利 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沉淀池进水装置,包括进水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消能装置为出水口外的宽度≥30cm的弧形导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沉淀池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弧形导流板进水端首段为向上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沉淀池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弧形导流板为45°<扇形角 <90°的圆弧导流板。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沉淀池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弧形导流板前端或导流板 上方有引限流板。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沉淀池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弧形导流板轴向长度与沉 淀池进水大致等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沉淀池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弧形导流板轴向长度与沉淀池进 水大致等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对水处理工程沉淀池进水的改进,其特征是出水口外有宽度≥30cm的弧形导流板进水消能装置。进水依导流弧板表面流过,通过与表面的摩擦,不仅产生附壁效应降低进水流速,而且经弧形板水流方向发生改变,两者共同作用降低了进水流速,使进水平稳进入沉淀池,从而减小和/或消除了对沉淀池内水层的干扰破坏,池中各处上升流速基本相同,确保沉淀池尽可能处于理想沉淀要求,从而提高了沉淀效果和效率。在弧形导流板前端或至少上方设置引限流板,引导、约束使进水全部依弧形导流板流动,更是增强了消能效果。经实际对比试验比较,进水出口增加弧形导流板,可使进水流速由0.4m/s下降为0.01m/s。
文档编号B01D21/24GK201744202SQ201020111789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4日
发明者凌建军, 梁艳杰, 汪文丽, 潘明霞 申请人:江苏凌志环保有限公司;无锡市联创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凌志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