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高效沉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00999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流高效沉砂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采油配套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旋流高效沉砂器。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采油井用于沉砂的砂锚,其导流孔与轴向成直角并与旋流体内圆面不相切,导致流入的液体旋转速度低,液体中的砂子不容易沉于死区。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流高效沉砂器,该旋流高效沉砂器利用旋流离心力除砂方式与重力沉降方式结合,除砂效果更为理想。本实用新型由上接头、带孔芯管、沉砂管、旋流体构成,带孔芯管连接于上接头下部,沉砂管连接于上接头下部并套装于带孔芯管外部;旋流体连接在沉砂管下部并将吸液口套装在内部,旋流体侧部开设有进液孔,进液孔与轴向成5-40度夹角并与旋流体内圆面相切,沉砂管的底部内壁具有导砂斜面。所述的进液孔为二组,每组具有三个进液孔。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原理井液从旋流体上的侧向斜下进液孔进入的过程中,在侧向斜下并与旋流体内孔相切的进液孔的作用下,形成沿旋流体内表面高速旋转的液流,颗粒状的砂子与杂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旋流体内表面旋转下沉,较纯的井液居中并被抽吸到吸液口上行进入沉砂管内。抽油泵柱塞在一个上冲程结束时,由吸液口吸入的井液没有进入带孔芯管,在抽油泵柱塞下冲程过程中,没有进入带孔芯管的井液在这个时间内进行一次重力沉降,在导砂斜面的作用下,下沉到吸液口以下的死区内,当抽油泵柱塞再次抽油,进入死区的砂及杂质将不再被抽而沉到旋流沉砂器下部所连接的尾管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井液在旋流除砂与重力沉砂的双作用下,大大提高了除砂效率,绝大部分砂子被除去,极少部分细粉砂被抽吸到地面,大大减小了砂对抽油泵及泵阀的寿命的影响;井液在除砂后生产,减少抽油泵与泵阀的磨损,减少泵被砂卡住的概率,提高泵效,延长油井免修期。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示意图。其中1-上接头、2-带孔芯管、3-沉砂管、4-旋流体31-导砂斜面、32-吸液口、41-进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由上接头1、带孔芯管2、沉砂管3、旋流体4构成,带孔芯管2连接于上接头1下部,沉砂管3连接于上接头1下部并套装于带孔芯管2外部;旋流体4连接在沉砂管3下部并将吸液口 32套装在内部,旋流体4侧部开设有进液孔 41,进液孔41与轴向成5-40度夹角并与旋流体4内圆面相切,沉砂管3的底部内壁具有导砂斜面31。所述的进液孔41为二组,每组具有三个进液孔41。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及原理井液从旋流体4上的侧向斜下进液孔41进入过程中,在侧向斜下并与旋流体4内孔相切的进液孔41的作用下,形成沿旋流体4内表面高速旋转的液流,颗粒状的砂子与杂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旋流体4内表面旋转下沉,较纯的井液居中并被抽吸到吸液口 32 上行进入沉砂管3内。抽油泵柱塞在一个上冲程结束时,由吸液口 32吸入的井液没有进入带孔芯管2,在抽油泵柱塞下冲程过程中,没有进入带孔芯管2的井液在这个时间内进行一次重力沉降,在导砂斜面31的作用下,下沉到吸液口 32以下的死区内,当抽油泵柱塞再次抽油,进入死区的砂及杂质将不再被抽而沉到旋流沉砂器下部所连接的尾管内。
权利要求1.一种旋流高效沉砂器,其特征在于由上接头、带孔芯管、沉砂管、旋流体构成,带孔芯管连接于上接头下部,沉砂管连接于上接头下部并套装于带孔芯管外部;旋流体连接在沉砂管下部并将吸液口套装在内部,旋流体侧部开设有进液孔,进液孔与轴向成5-40度夹角并与旋流体内圆面相切,沉砂管的底部内壁具有导砂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高效沉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孔为二组,每组具有三个进液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流高效沉砂器,由上接头、带孔芯管、沉砂管、旋流体构成,带孔芯管连接于上接头下部,沉砂管连接于上接头下部并套装于带孔芯管外部;旋流体连接在沉砂管下部并将吸液口套装在内部,旋流体侧部开设有进液孔,进液孔与轴向成5-40度夹角并与旋流体内圆面相切,沉砂管的底部内壁具有导砂斜面;井液在旋流除砂与重力沉砂的双作用下,大大提高了除砂效率,绝大部分砂子被除去,极少部分细粉砂被抽吸到地面,大大减小了砂对抽油泵及泵阀的寿命的影响。
文档编号B01D21/02GK202152675SQ201120123258
公开日2012年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5日
发明者姜晓峰 申请人:于成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