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旋流结构的电絮凝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36106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具有旋流结构的电絮凝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含有乳化油的油污水进行分离处理的电絮凝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乳化液主要由油类、乳化剂和水组成的水包油型含油污水,由于乳化剂是表面活性剂,当它加入水中使油与水的界面自由能大大降低,达到最低值而使油分散在水中;因此乳化液可以简单地认为是油和水组成的稳定而均匀的胶体物质,乳化油为分散相,水为连续相。表面活性剂产生电离,使油珠液滴带有电荷,形成水化离子膜,而水中的反离子又吸附在其外表周围,形成双电层,这样油珠外面包围着一层弹性、坚固、带有同性电荷的水化离子膜,阻止油珠液滴互相碰撞时的结合,使油珠高度分散于水中而不能相互粘聚,油珠长期稳定地在水中构成白色乳化液。
[0003]含油污水及含油乳化液对生态系统、植物、土壤和水体均有严重的影响。首先油珠高度分散于水中,更易被动植物、水生物等吸收,不仅危害各种生物,更能通过生物离集作用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含油乳化液渗入土壤空隙间形成油膜,产生堵塞作用,致使空气、水气及肥料均不能渗入土中,破坏土层结构,不利于植物生长,甚至使农作物枯死。含油乳化液进入水中体后将在水面产生油膜,阻碍大气中的氧向水体转移,使水体丧失自净能力,水环境恶化,水生物处于严重缺氧而死亡,破坏水生态平衡。因此含油污水尤其是含油乳化液的治理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
[0004]现有的油污水分离处理方法主要有重力分离法、溶气浮选法、电解法以及膜处理法等途径。电解法是将正负相间的多组电极安插于废水中,当通过直流电时,会产生电解、颗粒的极化、氧化还原以及电解产物和废水间的相互作用,凝聚水中杂质颗粒,从而形成絮粒;同时絮粒与阴极上产生的微气泡粘附,得以实现气浮分离,但目前的电解法极易发生电极钝化使电解效果逐渐丧失;尤其是电离液不能与污水水体充分混合,从而使絮凝沉淀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旋流结构的电絮凝器,它不仅能有效防止污垢在电极上积聚所形成的电极钝化,而且能对絮凝油污水产生较好的搅拌混和作用。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旋流结构的电絮凝器,包括筒体,以及污水输入管和污水排出管,在筒体内还设置有絮凝电极,所述污水输入管沿筒体内壁倾斜地固定安装于筒体上,所述污水排出管穿过筒壁伸至筒体上端的筒体顶罩内侧。
[0007]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筒体中的污水输入管倾斜地设置于筒体上,该结构能引导经污水输入管进入筒体的污水沿筒壁螺旋地向上升,这种螺旋输入方式对电极表面污垢会产生极强的冲刷作用,有效防止污垢在电极上积聚所形成的电极钝化,使之保持持久电絮凝效果;这种螺旋输入的污水流还能大大延长电极对污水的作用时间和作用路径,以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路径对油污水中的油珠进行吸附聚集、压缩絮凝、达到油珠生长变大和分离沉淀,既减小装置体积,又大大增强了电絮凝的作用;这种螺旋输入结构也对油污水产生了强大的搅拌作用,使得金属阳极产生电子所形成的“微絮凝剂”能与油污水均匀混合,絮凝作用充分,更能有效促进油珠凝聚和分离,而且这种通过电絮凝产生的氢氧化物比传统化学混凝法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大的吸附去除污染物的能力。电絮凝过程所产生的微小气泡也会随着螺旋路径而增加与污染物碰触结合的机会,使得更多的油滴结合上浮分离。电絮凝作用具有广谱絮凝作用,电絮凝能同时絮凝去除或降低有机物、细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为后道工序的深度处理创造条件。还由于所述污水排出管穿过筒壁伸至筒体上端的筒体顶罩内侧,这种结构能保证污水排出管吸取到油份含量较高的油污水,以排出油污或便于下道工序的高效处理。
[000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污水输入管沿筒体内壁切线方向倾斜地固定连接于筒体上。污水输入管切线方向布置,向电絮凝器输入油污水时,油污水沿筒壁以旋转路径在电絮凝器筒体流动,不仅对电极表面污垢产生冲刷作用,而且延长电解作用时间和路径,大大增强了电絮凝的作用效果。
[0009]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污水输入管与筒体内壁切线夹角β=_30°?+30°,该污水输入管与水平面夹角α =-30°?+30°。调节污水输入管与内壁切线及水平面夹角可以产生不同的旋流作用效果,从而适应不同乳化油性状的处理要求,使之达到最佳处理效果。不同的切线夹角会产生不同的旋流效果,而不同的水平夹角又会产生不同的螺旋状上升或冲击作用,以实现最佳的电絮凝作用时间和搅拌混和作用。
[00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位于所述筒体上下两端的筒体顶罩和筒体底罩均为球冠形罩壳;所述污水排出管内端管口与筒体顶罩内壁最高点间隔设置。所述污水排出管内端管口与筒体顶罩内壁最高点的间距距离为0.5cm-5cmo球冠状的筒体顶罩则引导凝聚后含油高的油污水向球冠内壁最高点聚集,球冠状的筒体底罩则引导絮凝沉淀物向球冠内侧最低点沉淀聚集,以便集中排放。污水排出管内端管口与筒体顶罩内壁最高点间隔设置,这使得经电絮凝集聚的油滴上浮至球冠状顶罩内壁最高处,伸至该顶罩内壁最高点的污水排出管内端管口则正巧将此处高含油污水输出或输送至下一处理步骤进行分离处理,从而提高处理效率。
[0011]进一步地,在所述筒体底罩上安装有排污阀。所述筒体上安装有加热器。在絮凝器筒体内安装加热器,以调节和改变电絮凝的环境温度,以达到适应的电絮凝环境温度。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具有旋流结构的电絮凝器作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旋流结构的电絮凝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A— A剖面示意图;
[0015]图3是图1所示结构的B— B剖面示意图;
[0016]图4是图1所示结构的B— B剖面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 一絮凝电极、2—电极安装板、3—筒体顶罩、4一污水排出管、5—筒体、6—污水输入管、7 一筒体底罩、8 一排污阀、9 一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筒体5呈圆筒结构,在圆柱筒形的筒体5上端通过法兰边固定连接有筒体顶罩3,筒体的下端则固定连接有筒体底罩7。筒体顶罩3和筒体底罩7均为向外凸起的球冠形罩壳结构,在筒体底罩7底端位置装有排污阀8。该排污阀8为常见截止阀。在8筒体85的筒壁上还装有加热器17,该加热器17既可是电热器也可以是蒸汽加热器。
[0019]在筒体5的筒体内固定安装有环状的电极安装板2,如图2所示在环状的电极安装板2上悬挂安装有6组12根絮凝电极1,每根絮凝电极1均是铝质板或铝质杆,当然絮凝电极1的材质不限于铝材,还可以是铁等金属材料。污水排出管4穿过筒体5(或筒体顶罩3),其内端管口延伸至筒体顶罩3内壁最高点处,该内端管口与筒体顶罩3内壁最高点间的间距应控制在0.5mm-5mm之间,该间距同样应根据含油污水性质不同而进行选择,以保证内端管口能吸取到含油率较高的上乳油污水。污水排出管4的外伸端为法兰端,以便通过该法兰结构与输送管相连接。
[0020]如图1、图3所示,与现有技术不同,本实用新型的污水输入管6并非简单地沿筒体径向(或大体径向)设置。污水输入管6是沿筒体5内壁的切线方向倾斜地固定连接于筒体5上的,这样在油污水经污水输入管6筒体时会产生旋流,不仅增加了油污水与絮凝电极的接触路径和时间,而且会产生很好的搅拌作用。
[0021]如图4所示,污水输入管6与筒体内壁切线之间既可以向内侧偏转-30°?0°,也可向外偏转0°?+30°,因此,污水输入管6与筒体5内壁切线夹角β应选择在-30°?+30°,以适应不同油污水性质的分离处理要求。同样污水输入管6也不限于沿水平面方向设置,污水输入管6的朝向既可以是上抬0°?+30°也可以是下垂-30°?0°,即污水输入管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α=-30°?+30°,这样可以使输入水流能产生更强的螺旋水流和冲击搅动作用。
[0022]上述举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常用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具有旋流结构的电絮凝器,包括筒体(5),以及污水输入管(6)和污水排出管(4),在筒体(5)内还设置有絮凝电极(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输入管(6)沿筒体(5)内壁倾斜地固定安装于筒体(5)上,所述污水排出管(4)穿过筒壁伸至筒体(5)上端的筒体顶罩(3)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旋流结构的电絮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输入管(6)沿筒体(5)内壁切线方向倾斜地固定安装于絮凝器筒体(5)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旋流结构的电絮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输入管(6)与筒体(5)内壁切线夹角β=_30°?+30°,该污水输入管(6)与水平面夹角α=-30°?+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旋流结构的电絮凝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筒体(5)上下两端的筒体顶罩(3)和筒体底罩(7)均为球冠形罩壳;所述污水排出管(4)内端管口与筒体顶罩(3)内壁最高点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具有旋流结构的电絮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排出管(4)内端管口与筒体顶罩(3)内壁最高点的间距距离为0.5cm-5c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旋流结构的电絮凝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絮凝器底罩(307 )上安装有电絮凝排污阀(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旋流结构的电絮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器筒体(305)上安装有加热器(17)。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旋流结构的电絮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17)为电加热器或蒸汽加热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旋流结构的电絮凝器,包括筒体,以及污水输入管和污水排出管,在筒体内还设置有絮凝电极,所述污水输入管沿筒体内壁倾斜地固定安装于筒体上,所述污水排出管穿过筒壁伸至筒体顶罩内侧。所述污水输入管沿筒体内壁切线方向倾斜地固定安装于絮凝器筒体上。位于所述筒体上下两端的筒体顶罩和筒体底罩均为球冠形罩壳;所述污水排出管内端管口与筒体顶罩内壁最高点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不仅能有效防止污垢在电极上积聚所形成的电极钝化,而且能对絮凝油污水产生较好的搅拌混和作用,尤其适用重度乳化含油污水的处理。
【IPC分类】C02F1/463, C02F1/40
【公开号】CN205045859
【申请号】CN201520751575
【发明人】梅东兴, 鲁正, 杨越, 崔益华
【申请人】东台市东方船舶装配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