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烟光解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1289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烟光解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烟净化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油烟光解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油烟净化主要采用静电净化技术,对被收集物体的物理化学特性是有限制的,导电性能太好和太差的污染物以及易燃易爆的污染物不适合静电除尘方法;对于收尘粒径的下限,没有明确限制,如果设备参数适当,收集0. 1 μ m以下的空气污染物不存在任何困难,因此彻底净化油烟气溶胶污染,达到无烟排放是静电式油烟净化技术的特长。油烟污染物的物理特性正好适合利用静电净化技术进行净化,但油烟净化产物的易燃性和静电式净化设备工作时不可避免的电火花,导致静电式油烟净化设备的防火是一个必须要克服的问题。静电式油烟净化设备的弱点是有臭氧污染、消防安全性差、清洗维护困难、成本及生产技术要求较高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油烟净化设备存在臭氧污染、消防安全性差、 清洗维护困难、成本及生产技术要求较高等问题,提供一种油烟光解净化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紫外线光清洗技术。本实用新型设有框架和低压汞紫外线灯管;所述低压汞紫外线灯管的两端固定在框架上,所述低压汞紫外线灯管设4根。所述框架可采用不锈钢框架;所述低压汞紫外线灯管可采用C波段低压汞紫外线灯管,波长为185nm,每根低压汞紫外线灯管的功率可为70 80W。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实用新型利用紫外线光清洗技术,即光解氧化技术。所采用的低压汞紫外线灯管可产生C波段紫外线,波长为185nm。由于光本身具有很高的能量,因此这种短波紫外线能够破坏油烟中的蛋白有机链,将油脂分子链切开形成小油脂分子。当油烟通过紫外灯管时,设备就完成了净化的第一步,即对油脂分子的光解。与此同时,这种波段的紫外线还会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产生臭氧,臭氧是一种非常活跃的不稳定的氧的形态,光解后油烟与臭氧一同进入烟道,进行净化的下一个步骤。光解后的油脂分子与臭氧在烟道内进行反应,这种反应叫做冷燃烧,油脂分子经过冷燃烧后,生为二氧化碳、水以及微量的可以降解无害的白色粉末,其主要成分是棕榈酸。这种光解氧化技术能够有效安全地对油烟进行净化,使排烟罩和烟道内不会再有油污的堆积,也减少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由于在紫外线照射和臭氧的作用下,油烟中的有机物被光解氧化,所以异味也可以随之消除。这种光解氧化的油烟净化技术净化率高,避免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也省去了清洗烟道油污带来的麻烦, 是新型的、高效、环保的油烟净化技术。与现有的油烟净化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突出优点如下1、系统性区别于其它产品解决问题的单一性,本实用新型从排油烟系统初端一次性将油烟、油垢、异味一并解决,排油烟烟罩到烟道外口内无油垢存留,极大地消除了火灾隐患。2、便利性安装本实用新型不改变原有的排烟罩结构,不需要定期维修和添加任何化学制剂或药品,施工不需占用正常工作时间,使用时一键式操作,极为便利。3、节能性安装本实用新型每套可由4根紫外线灯管组成,每根低压汞紫外线灯管的功率可为70 80W,节能性是其它产品无法比拟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有方形框架1和4根低压汞紫外线灯管2 ;所述4 根低压汞紫外线灯管2的两端固定在方形框架1上。所述方形框架1可采用不锈钢框架。所述4根低压汞紫外线灯管2可采用C波段低压汞紫外线灯管2,波长为185nm, 每根低压汞紫外线灯管的功率为75权利要求1.油烟光解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框架和低压汞紫外线灯管;所述低压汞紫外线灯管的两端固定在框架上,所述低压汞紫外线灯管设4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光解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汞紫外线灯管采用C波段低压汞紫外线灯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光解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汞紫外线灯管的波长为 185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光解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低压汞紫外线灯管的功率为70 80W。
专利摘要油烟光解净化装置,涉及一种油烟净化装置。设有框架和低压汞紫外线灯管;所述低压汞紫外线灯管的两端固定在框架上。框架采用不锈钢框架;所述低压汞紫外线灯管设4根;所述低压汞紫外线灯管采用C波段低压汞紫外线灯管,波长为185nm,每根低压汞紫外线灯管的功率可为70~80W。从排油烟系统初端一次性将油烟、油垢、异味一并解决,排油烟烟罩到烟道外口内无油垢存留,极大地消除了火灾隐患。不改变原有的排烟罩结构,不需要定期维修和添加任何化学制剂或药品,施工不需占用正常工作时间,使用时一键式操作,极为便利。每套由4根紫外线灯管组成,每根低压汞紫外线灯管的功率可为70~80W,节能性是其它产品无法比拟的。
文档编号B01D53/76GK202315665SQ2011204003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9日
发明者叶德发 申请人:厦门蓝之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