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0501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复合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沉淀设施,特指这一种复合沉淀池。
背景技术
目前,提高沉淀池沉淀设施的容积利用率,对于废水处理一直是环境工程水处理技术的难题,现有沉淀池沉淀设施大多为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斜板沉淀池以及辐流式沉淀池结构形式;对于占地比较紧张的地方,存在沉淀池占地面积较大、有效容积使用效率效率低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地面积较小、有效容积使用效率高的复合沉淀池。所述复合沉淀池包括池体和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中心导流装置以及中心传动刮泥机装置、出水溢流堰装置,所述中心导流装置位于池体中部,由进水管、中心管、喇叭口和反射板组成,喇叭口和中心管连接并由中心管固定在复合沉淀池的工作桥上,进水管从池体外接入并与中心管连通;中心传动刮泥机设备由刮泥机传动装置、刮泥机中心传动杆、刮泥机刮板固定支架和刮泥板组成,刮泥机传动装置位于工作桥上方,并与位于中心管内部中间的刮泥机中心传动杆连接,刮泥机中心传动杆与刮泥机刮板固定支架和刮泥板连接,反射板位于喇叭口下方并安装在刮泥机中心传动杆上,沉淀池池底中心设有污泥斗,污泥斗通过第一排泥管与排污装置相连;出水溢流堰装置位于池体上方,由溢流堰和排水管组成。所述的复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为方形池体,池体底部为圆形截头倒锥形池体,方形池底四侧采用圆锥形池角结构,与池底角度为55°。所述的复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装置位于排泥泵井中,由第二排泥管、排泥泵和反冲洗管组成,污泥斗通过池底预埋排泥管分别与排泥泵和反冲洗管连接,排泥泵与其出口排泥管连接。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中心管内的配水区,然后泥水通过喇叭口和反射板之间的间隙进入沉降区进行泥水分离,澄清水上升至澄清区经溢流堰溢流至溢流排水管排出;污泥比重大,下沉至污泥区,通过中心传动刮泥机设备的刮泥板将泥刮入污泥斗,经排泥管通过排泥泵和排泥管排出。与常规沉淀池相比,在底部污泥区,采用方形池体、圆形截头倒锥形池底结构形式,方形池底四侧采用圆锥形池角结构,与池底角度为55°,池底采用圆形截头倒锥形池底,倒锥形池底的坡度为1:10,排泥容易,不存在排泥死角。与常规沉淀池相比,配水区采用喇叭口和反射板结构装置,喇叭口与中心管连接固定沉淀池固定梁上,反射板固定连接在刮泥机传动杆结构上,随刮泥机装置转动。污水通过喇叭口和反射板之间的间隙进入沉降区,起消能及折水向上的作用。与常规沉淀池相比,采用反冲洗水管反冲装置定期对排泥管的污泥管路进行冲洗,起防止污泥堆积阻塞排泥管的作用。与常规沉淀池相比,本沉淀池为方形结构,能够模块化实施,本沉淀池能与其它污水预处理设施以及后续污水处理设施模块化组合在一起,结构紧凑,占地利用率高,节省占地面积20% 30%,进一步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和沉淀效果。


图I是沉淀池池顶平面示意 图2是沉淀池池底平面不意 图3是沉淀池A-A立面不意 图4是沉淀池B-B立面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期工程部分污水处理单元平面布置 图6是是实施例二期工程部分污水处理单元平面布置 图中池体I、中心传动刮泥机设备2、刮泥机传动装置2-1、刮泥机传动杆2-2、刮泥板固定支架2-3、刮泥板2-4、排泥泵3、排泥泵井4、中心管5、喇叭口 6、反射板7、溢流堰8、反冲洗水管9、第二排泥管10、第一排泥管11、方形池底12、圆形截头倒锥形池底12-1、圆锥形池角12-2、污泥斗12-3、污泥区13、沉降区14、进水管15、澄清区16、排水管17、配水区18、工作桥19。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2、3、4所示的实施例中,图中说明池体I、中心传动刮泥机设备2、刮泥机传动装置2-1、刮泥机传动杆2-2、刮泥板固定支架2-3、刮泥板2-4、排泥泵3、排泥泵井4、中心管5、喇叭口 6、反射板7、溢流堰8、反冲洗水管9、第二排泥管10、第一排泥管11、方形池底12、圆形截头倒锥形池底12-1、圆锥形池角12-2、污泥斗12-3、污泥区13、沉降区14、进水管15、澄清区16、排水管17、配水区18、工作桥19。沉淀池设施形式为由方形池体12、截头倒锥形池底12-1的新型沉淀池;采用中心导流装置以及中心传动刮泥机装置、出水溢流堰装置;配水区18为中心导流装置,设有进水管15、中心管5、喇叭口 6和反射板7 ;中心传动刮泥机装置由刮泥机传动结构2-1、刮泥机传动杆2-2、刮泥板固定支架2-3和刮泥板2-4组成;池体为方形池体12、圆形截头倒锥形池底12-1结构形式,设有圆形截头倒锥形池底12-1、倒圆锥形池角12-2、污泥斗12-3和第一排泥管11。污水通过进水管15进入配水区18,然后泥水进入沉降区14进行泥水分离,澄清水上升至澄清区16经溢流堰8溢流至溢流排水管17排出;污泥比重大,下沉至污泥区13,通过中心传动刮泥机设备2将泥刮入污泥斗12-3,经第一排泥管11通过排泥泵3和第二排泥管10排出ο与常规沉淀池相比,在底部污泥区13,采用方形池体、圆形截头倒锥形池底结构形式;方形池底四侧采用圆锥形池角12-2结构,与池底角度为55°,池底采用圆形截头倒锥形池底12-1,倒锥形池底12-1的坡度为1:10,排泥容易,不存在排泥死角。与常规沉淀池相比,配水区采用喇叭口 6和反射板7结构装置,喇叭口 6与中心管5连接沉淀池工作桥19上,反射板7固定连接在刮泥机传动杆2-2上,随刮泥机设备装置转动;污水通过喇叭口 6和反射板7之间的间隙进入沉降区14,起消能及折水向上的作用。与常规沉淀池相比,本沉淀池为方形结构,沉淀池沉淀面积提高25%以上,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并且能够模块化实施,本沉淀池能与其它污水预处理设施以及后续污水处理设施模块化组合在一起,结构紧凑,占地利用率高,节省占地面积25% 30%,节省了投资成本和宝贵的土地资源。

实施例
某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部分污水处理单元中,沉淀池采用圆形沉淀池,直径为Φ9.0Χ4. 5m,前序预处理设施为3个2. 0X2. OmX 3. Om的连续反应池,后续污水处理为9.0X2. OmX 4. 5m过滤消毒池(一期工程部分污水处理单元平面布置图见图5)。该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扩建后的该部分污水处理单元中,沉淀池现采用方形池体、圆形截头倒锥形池底结构形式实施,直径为Φ9. 0X4. 5m,沉淀池沉淀面积提高25%以上,进一步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强化沉淀效果;前序预处理设施仍为3个
2.0X2. OmX3. Om的连续反应池,后续污水处理为2. 0X2. OmX4. 5m过滤消毒池(二期工程部分污水处理单元平面布置图见图6);本沉淀池能与前序污水预处理设施以及后续污水处理设施模块化组合在一起,结构紧凑,节省占地面积25% 30%,节省投资成本和土地资源。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沉淀池,包括池体和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中心导流装置以及中心传动刮泥机装置、出水溢流堰装置,所述中心导流装置位于池体中部,由进水管、中心管、喇叭口和反射板组成,喇叭口和中心管连接并由中心管固定在复合沉淀池的工作桥上,进水管从池体外接入并与中心管连通;中心传动刮泥机设备由刮泥机传动装置、刮泥机中心传动杆、刮泥机刮板固定支架和刮泥板组成,刮泥机传动装置位于工作桥上方,并与位于中心管内部中间的刮泥机中心传动杆连接,刮泥机中心传动杆与刮泥机刮板固定支架和刮泥板连接,反射板位于喇叭口下方并安装在刮泥机中心传动杆上,沉淀池池底中心设有污泥斗,污泥斗通过第一排泥管与排污装置相连;出水溢流堰装置位于池体上方,由溢流堰和排水管组成。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复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为方形池体,池体底部为圆形截头倒锥形池体,方形池底四侧采用圆锥形池角结构,与池底角度为55°,倒锥形池底的坡度为1:10。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复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装置位于排泥泵井中,由第二排泥管、排泥泵和反冲洗管组成,污泥斗通过池底预埋第一排泥管分别与排泥泵和反冲洗管连接,排泥泵与其出口的第二排泥管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地面积较小、有效容积使用效率高的复合沉淀池。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中心管内的配水区,然后泥水通过喇叭口和反射板之间的间隙进入沉降区进行泥水分离,澄清水上升至澄清区经溢流堰溢流至溢流排水管排出;污泥比重大,下沉至污泥区,通过中心传动刮泥机设备的刮泥板将泥刮入污泥斗,经排泥管通过排泥泵和排泥管排出。与常规沉淀池相比,本沉淀池为方形结构,能够模块化实施,本沉淀池能与其它污水预处理设施以及后续污水处理设施模块化组合在一起,结构紧凑,占地利用率高,节省占地面积20%~30%,进一步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和沉淀效果。
文档编号B01D21/06GK102764523SQ20121021390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7日
发明者徐亮 申请人:江苏江大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