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装置的膜堆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3122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反渗透装置的膜堆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渗透膜装置膜堆膜壳的组装方式。
背景技术
我国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反渗透膜法是解决我国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有效手段。反渗透膜法在海水淡化、废水处理、市政供水、中水回用等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反渗透膜堆是膜法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的核心部件。膜堆的组合方式关系到项目建设成本。以往的膜堆膜壳组合都通过管路连接,其管道用量大、高度高、占地面积大,单位体积的利用率低、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道用量小、单位体积的利用率高的反渗透装置的膜堆组合结构。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它包括呈nXm纵横直线排列的nXm个平行的膜壳,所述膜壳在其两端分别设置原水进水腔和浓水出水腔,同一列或同一行的膜壳的原水进水腔由拷贝林串接,再连接到原水进水母管上,同一列或同一行的膜壳的浓水出水腔由拷贝林串接,再连接到浓水出水母管上,所述膜壳的侧面通过接口和拷贝林相接,η和m均为自然数。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同一列的膜壳的原水进水腔由拷贝林串接,再连接到原水进水母管上,同一列的膜壳
的浓水出水腔由拷贝林串接,再连接到浓水出水母管上,所述膜壳其侧面通过接口和拷贝林相接,所述η为行数,m为列数,η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m,为大于等于I的自然数;或者同一行的膜壳的原水进水腔由拷贝林串接,再连接到原水进水母管上,同一行的膜壳的浓水出水腔由拷贝林串接,再连接到浓水出水母管上,所述膜壳其侧面通过接口和拷贝林相接,所述η为行数,m为列数,η为大于等于I的自然数,m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所述原水进水母管和浓水出水母管与膜壳垂直。同一列的膜壳的原水进水腔由拷贝林串接,再连接到原水进水母管上,同一列的膜壳的浓水出水腔由拷贝林串接,再连接到浓水出水母管上,所述膜壳其侧面通过接口和拷贝林相接,所述η为行数,m为列数,η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m为大于等于I的自然数;所述原水进水母管和浓水出水母管与膜壳垂直;所述原水进水母管处在最下一层的膜壳的下方,所述浓水出水母管处在最上层的膜壳的上方。膜壳的内径为2. 5英寸-20英寸。膜壳的接口口径I. 5英寸-4英寸。膜壳的材质选用范围包括玻璃钢FRP ;不锈钢304、不锈钢304L、不锈钢316、不锈钢316L、不锈钢904L ;双相不锈钢2205、双相不锈钢2507。所述η为行数,η为大于等于3时,按照1、2、…η的连接顺序布置,其中,第I和第η行的膜壳采用三接口膜壳,其余行的膜壳采用四接口膜壳;所述接口和拷贝林连接。 反渗透装置为一段式膜堆、多段式膜堆、多级式膜堆或混合式膜堆的反渗透装置;一段式膜堆反渗透装置具有一个以上描述的膜堆组合结构;多段式反渗透装置具有多个以上描述的反渗透装置组合结构,它们的浓水母管串联;多级反渗透装置具有多个以上描述的反渗透装置组合结构,它们的产水母管串联;混合式膜堆的反渗透装置具有多个以上描述的反渗透装置组合结构,它们的进水母管中至少部分为串联关系,或者/和,它们的出水母管中至少部分为串联关系。由于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膜壳大开口接口连接方式,将多个大开口膜壳的原水或浓水的接口,利用拷贝林进行串联连接,膜壳两端的原水进水腔和浓水出水腔也作为了原水在系统中分布和浓水从系统中排出的通道,多膜壳共享原水接口、浓水接口、原水进水腔和浓水出水腔,单列(行)形成串联连接原水流道(浓水流道)。这样,省去了引管和支管,降低贵金属的消耗;去除了支管占用的膜堆空间,膜堆的结构紧凑,便于安装、检修和维护,占地面积减少;减少布水支管,由原水进水母管统一布水,布水更均匀;膜堆按照下部进水,上部出水方式布置,有利于膜壳内部自然排气,减少死水区。;膜堆组合结构简化,膜堆成套配件减少。通过本发明的优化,节省人力和资源消耗,降低造价,节约投资。


图I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的左视图。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的右视图。图4为膜壳进水腔的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本发明包括呈nXm纵横直线排列的nXm个平行的膜壳1,所述膜壳在其两端分别设置原水进水腔11和浓水出水腔12,中间由膜25对原水进水腔11和浓水出水腔12进行隔离。在本发明中,上下为列、左右为行,同一列的膜壳的原水进水腔11由拷贝林21串接,再连接到原水进水母管3上,原水进水腔11在与原水进水母管3连接时也可采用拷贝林23,同一列的膜壳的浓水出水腔12由拷贝林22串接,再连接到浓水出水母管4上,浓水出水腔12在与浓水出水母管4连接时也可采用拷贝林24,所述膜壳的侧面通过接口 5和拷贝林21、22相接,所述η为行数,m为列数,η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m为大于等于I的自然数;所述原水进水母管11和浓水出水母管12与膜壳I垂直;所述原水进水母管11处在最下一层的膜壳的下方,所述浓水出水母管12处在最上层的膜壳的上方。附图4显示了膜壳进水腔的结构,标号6膜壳端盖支撑件,膜壳的出水腔的结构也可采用类似结构。膜壳的内径Dl为2. 5英寸-20英寸。膜壳的接口口径D2为I. 5英寸_4英寸。膜壳的材质选用范围包括玻璃钢FRP ;不锈钢304、不锈钢304L、不锈钢316、不锈钢316L、不锈钢904L ;双相不锈钢2205、双相不锈钢2507。
所述η为行数,η为大于等于3时,按照1、2、…η的连接顺序布置,其中,第I和第η行的膜壳采用三接口膜壳,其余行的膜壳采用四接口膜壳;所述接口和拷贝林连接。反渗透装置为一段式膜堆、多段式膜堆、多级式膜堆或混合式膜堆的反渗透装置;一段式膜堆反渗透装置具有一个以上描述的膜堆组合结构;多段式反渗透装置具有多个以上描述的反渗透装置组合结构,它们的浓水母管串联;多级反渗透装置具有多个以上描述的反渗透装置组合结构,它们的产水母管串联;混合式膜堆的反渗透装置具有多个以上描 述的反渗透装置组合结构,它们的进水母管中至少部分为串联关系,或者/和,它们的出水母管中至少部分为串联关系。
权利要求
1.反渗透装置的膜堆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呈ηXm纵横直线排列的η Xm个平行的膜壳,所述膜壳在其两端分别设置原水进水腔和浓水出水腔,同一列或同一行的膜壳的原水进水腔由拷贝林串接,再连接到原水进水母管上,同一列或同一行的膜壳的浓水出水腔由拷贝林串接,再连接到浓水出水母管上,所述膜壳的侧面通过接口和拷贝林相接,η和m均为自然数。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反渗透装置的膜堆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同一列的膜壳的原水进水腔由拷贝林串接,再连接到原水进水母管上,同一列的膜壳的浓水出水腔由拷贝林串接,再连接到浓水出水母管上,所述膜壳其侧面通过接口和拷贝林相接,所述η为行数,m为列数,η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m为大于等于I的自然数;或者 同一行的膜壳的原水进水腔由拷贝林串接,再连接到原水进水母管上,同一行的膜壳的浓水出水腔由拷贝林串接,再连接到浓水出水母管上,所述膜壳其侧面通过接口和拷贝林相接,所述η为行数,m为列数,η为大于等于I的自然数,m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反渗透装置的膜堆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进水母管和浓水出水母管与膜壳垂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渗透装置的膜堆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列的膜壳的原水进水腔由拷贝林串接,再连接到原水进水母管上,同一列的膜壳的浓水出水腔由拷贝林串接,再连接到浓水出水母管上,所述膜壳其侧面通过接口和拷贝林相接,所述η为行数,m为列数,η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m,为大于等于I的自然数;所述原水进水母管和浓水出水母管与膜壳垂直;所述原水进水母管处在最下一层的膜壳的下方,所述浓水出水母管处在最上层的膜壳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反渗透装置的膜堆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膜壳的内径为2.5英寸-20英寸。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渗透装置的膜堆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膜壳的接口口径I.5英寸-4英寸。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渗透装置的膜堆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膜壳的材质选用范围包括玻璃钢FRP ;不锈钢304、不锈钢304L、不锈钢316、不锈钢316L、不锈钢904L ;双相不锈钢2205、双相不锈钢2507。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反渗透装置的膜堆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η为行数,η为大于等于3时,按照1、2、···η的连接顺序布置,其中,第I和第η行的膜壳采用三接口膜壳,其余行的膜壳采用四接口膜壳;所述接口和拷贝林连接。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反渗透装置的膜堆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反渗透装置为一段式膜堆、多段式膜堆、多级式膜堆或混合式膜堆的反渗透装置; 一段式膜堆反渗透装置具有一个权利要求I描述的膜堆组合结构; 多段式反渗透装置具有多个权利要求I描述的反渗透装置组合结构,它们的浓水母管串联; 多级反渗透装置具有多个权利要求I描述的反渗透装置组合结构,它们的产水母管串联; 混合式膜堆的反渗透装置具有多个权利要求I描述的反渗透装置组合结构,它们的进水母管中至少部分为串联关系,或者/和,它们的出水母管中至少部分为串联关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渗透装置的膜堆组合结构。它包括呈n×m纵横直线排列的n×m个平行的膜壳,并采用膜壳大开口接口连接方式,将多个大开口膜壳的原水或浓水的接口,利用拷贝林进行串联连接,膜壳两端的原水进水腔和浓水出水腔也作为了原水在系统中分布和浓水从系统中排出的通道,多膜壳共享原水接口、浓水接口、原水进水腔和浓水出水腔,去除了支管占用的膜堆空间,膜堆的结构紧凑,布水更均匀便于安装、检修和维护,占地面积减少;膜堆按照下部进水,上部出水方式布置,有利于膜壳内部自然排气,减少死水区。膜堆组合结构简化,膜堆成套配件减少。通过本发明的优化,节省人力和资源消耗,降低造价,节约投资。
文档编号B01D61/08GK102872720SQ20121038998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5日
发明者孙秋里, 郑海燕, 何钦雅, 康晓晖, 杨波, 张昕阳 申请人: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