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596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水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油水分离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车辆柴油的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水分离器。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车辆柴油的油水分离主要是在油路中增加一个滤芯,经滤芯过滤后直接流进发动机。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不能完全过滤掉燃油中的水份和杂质,无法满足机器对油质量的基本需求,在柴油质量相对较差(比如水份含量高、杂质含量高)的情况下,发动机容易受损,使得经常需要停工维修,给工程项目造成诸多不便和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油水分离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油水分离器,包括壳体、上盖、透明油杯、进油口接头和出油口接头,壳体内设有滤芯和导流管,上盖设有上盖通道,上盖中部穿过一 T形螺栓,T形螺栓上设有与上盖通道连通的通孔及T形螺栓通道,T形螺栓通道与导流管连通,导流管通往锥形过滤组件,透明油杯底部设有排水组件。所述壳体和锥形过滤组件之间设有锥形障碍。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在原装滤芯基础上,在油路上增加安装本实用新型,通过二次过滤,可去除柴油中的水分和绝大部分杂质。从而可免除因水及杂质污染燃料而造成的泵和喷油器等零部件的大修。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壳体;2-上盖;21_上盖通道;3_透明油杯;31_排水组件;4_进油口接头;5_出油口接头;6-滤芯;7_导流管;8-T形螺栓;81_通孔;82-Τ形螺栓通道;9_锥形过滤组件;10-锥形障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一种油水分离器,包括壳体1、上盖2、透明油杯3、进油口接头4和出油口接头5,所述壳体I上端连接上盖2,下端连接透明油杯3,左右两侧分别连接进油口接头4和出油口接头5,所述壳体I内设有滤芯6和导流管7,上盖2设有上盖通道21,上盖2中部穿过一 T形螺栓8,T形螺栓8上设有与上盖通道连通的通孔81及T形螺栓通道82,T形螺栓通道82与导流管7连通,导流管7通往 锥形过滤组件9,透明油杯3底部设有排水组件31。所述壳体I和锥形过滤组件9之间设有锥形障碍1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燃油通过进油口接头4流进产品内部后,先后流经上盖通道21、T形螺栓通孔81及T形螺栓通道82、导流管7后流进锥形过滤器组件9,此时,利用锥面原理对原油进行第一次过滤,此过程将过滤掉大部份水份及较大颗粒的杂质。由于产品部内存在一定压力,经过初步过滤的燃油会从锥形障碍10与锥形过滤组件9的间隙中倒流进壳体I内部及滤芯6外部的区域,此时,通过滤芯6再次过滤,将燃油中的剩余水份及杂质再次分离出来。经过此二次过滤后的燃油水份及杂质将几乎全部被过滤出来,被过滤出来的水份及杂质会自动沉积至透明油杯3底部,如此将只需要定期检查透明油杯3内的水位并通过排水组件31排出即可。最后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油水分尚器,包括壳体、上盖、透明油杯、进油口接头和出油口接头,壳体内设有滤芯和导流管,上盖设有上盖通道,上盖中部穿过一 T形螺栓,T形螺栓上设有与上盖通道连通的通孔及T形螺栓通道,T形螺栓通道与导流管连通,导流管通往锥形过滤组件,透明油杯底部设有排水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锥形过滤组件之间设有锥形障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器,包括壳体、上盖、透明油杯、进油口接头和出油口接头,壳体内设有滤芯和导流管,上盖设有上盖通道,上盖中部穿过一T形螺栓,T形螺栓上设有与上盖通道连通的通孔及T形螺栓通道,T形螺栓通道与导流管连通,导流管通往锥形过滤组件,透明油杯底部设有排水组件。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在原装滤芯基础上,在油路上增加安装本实用新型,通过二次过滤,可去除柴油中的水分和绝大部分杂质。从而可免除因水及杂质污染燃料而造成的泵和喷油器等零部件的大修。
文档编号B01D17/02GK202892975SQ201220262199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5日
发明者姜钧 申请人:姜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