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3169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捏合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捏合机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捏合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催化剂制备的捏合机。
背景技术
[0002]捏合机是一种对高粘度物料进行混捏的搅拌设备,通过搅拌桨的转动,对设备容槽内的物料进行周向和径向双向混捏,使物料达到一定的工艺要求,在化工、食品、医药、塑料、颜料等行业应用广泛。虽然目前捏合机的生产技术比较成熟,但是将捏合机应用于催化剂捏合制备的相关专利几乎没有,相关文献也只是简单提及。CN201020581529.4公开了一种双Σ型桨叶捏合机,两桨叶分别与一个驱动电机连接,即双电机控制,其能耗相对于单电机控制明显要高。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捏合机存在采用两台电机时能耗高,或采用单台电机时捏合时间长,能耗高,同时由于搅拌轴为长轴和短轴构成,调整捏合参数不便。提供一种捏合机,该捏合机具有能耗低,调整捏合参数方便的优点,能够适合多种物料的捏合要求。[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捏合机,包括捏合机主体、驱动电机、减速箱、齿轮箱、主搅拌轴、副搅拌轴、主搅拌桨和副搅拌桨;其中,驱动电机与减速箱连接,减速箱与齿轮箱连接,齿轮箱与主搅拌轴相连,主搅拌轴另一端与主搅拌桨相连;主搅拌轴与副搅拌轴采用齿轮连接,副搅拌轴与副搅拌桨相连;主副两根搅拌桨左右平行安装于捏合机主体缸体内;主搅拌轴与副搅拌轴均为长轴,采用Σ型桨叶形式,主搅拌桨与副搅拌桨的螺旋角范围为-90° +90°。[0005]上述技术方案中,主搅拌桨和副搅拌桨几何形状为相同或不相同。[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方案为主搅拌桨与副搅拌桨采用Σ型桨叶,主搅拌桨与副搅拌桨的螺旋角分别为+40°和+70°。[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捏合机缸体夹套和搅拌桨叶内均能通入介质进行循环换热,用于对捏合物料进行加热或冷却,以实现生产对不同捏合温度的要求;并且捏合机内物料温度及捏合机电机输出功率能进行在线记录,以实现对全过程的监测。[0008]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单电机,同时主副搅拌轴均为长轴的捏合机设计,通过便捷的更换桨叶已经调整齿轮箱速比,很快找到了适合物料捏合的工作条件。使捏合机捏合时间减少,能耗降低。由于搅拌桨螺旋角设计为+40°和+70°,通过试验,发现催化剂捏合制备的时间与以往技术捏合制备相比可减少50%,能耗可降低50%左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捏合机的主视图。[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捏合机的俯视图。[0011]图3是所采用的其中一种搅拌桨的外形图。[0012]图4是螺旋角为+90°的搅拌桨的剖面图。[0013]图1中,I为捏合机主体。[0014]图2中,2为驱动电机,3为减速箱,4为齿轮箱,5为搅拌轴。[0015]图3中,6为搅拌桨。[0016]图4中,7为桨叶螺旋角+90°[0017]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的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受实施例的限制。[0019]实施例1[0020]按图1至图2设计捏合机体积为800L,桨叶采用Σ等比桨,主副搅拌桨螺旋角采用+40°和+70°。捏合过程平均电功率为35kw,每批物料捏合时间只需30min,电耗为17.55kwh。[0021]比较例I[0022]采用现有捏合机单电机控制,主副搅拌轴为长短轴,主副搅拌桨螺旋角为-60°,捏合过程平均电功率为49.lkw,每批物料捏合时间需60min,电耗为35kwh。[0023]通过比较,采用本实用新型捏合机制备催化剂捏合所需时间减少,其能耗与原有技术相比可降低5 0%左右。
权利要求1.一种捏合机,包括捏合机主体、驱动电机、减速箱、齿轮箱、主搅拌桨和副搅拌桨;其中,驱动电机与减速箱连接,减速箱与齿轮箱连接,齿轮箱与主副搅拌轴相连;主副两根搅拌桨左右平行安装于捏合机主体缸体内,其特征在于主搅拌轴与副搅拌轴均为长轴,采用Σ型桨叶形式,主搅拌桨与副搅拌桨的螺旋角范围为-90° +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捏合机,其特征在于主搅拌桨和副搅拌桨几何形状为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捏合机,其特征在于主搅拌桨与副搅拌桨采用Σ型桨叶,主搅拌桨与副搅拌桨的螺旋角分别为+40°和+7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捏合机,主要解决现有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捏合机存在能耗高,捏合时间长,同时捏合设备调整捏合参数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包括捏合机主体、驱动电机、减速箱、齿轮箱、主搅拌桨和副搅拌桨;其中,驱动电机与减速箱连接,减速箱与齿轮箱连接,齿轮箱与主副搅拌轴相连;主副两根搅拌桨左右平行安装于捏合机主体缸体内,主搅拌轴与副搅拌轴均为长轴,主搅拌桨与副搅拌桨均采用∑型桨叶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各种催化剂实验室制备捏合工艺中。
文档编号B01F7/04GK202983547SQ20122052716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6日
发明者张少钢, 郑新, 王忠华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