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烧碱、片碱浓缩的降膜蒸发器中的再分布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28010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用于烧碱、片碱浓缩的降膜蒸发器中的再分布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有效避免对降膜浓缩管内管壁的损伤,且布膜效果好的用于烧碱、片碱浓缩的降膜蒸发器中的再分布装置,包括:降膜浓缩管,降膜浓缩管的上端伸入至碱液进口管箱内,碱液进口管箱上设置有碱液进口,碱液进口管箱内的降膜浓缩管上端部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布膜槽,每个布膜槽均贯穿降膜浓缩管的管壁,降膜浓缩管内沿轴向设置有叶片安装杆,叶片安装杆上螺旋布置有若干再分布叶片、且每个再分布叶片均向下倾斜延伸至靠近降膜浓缩管的内壁,再分布叶片的外边缘与降膜浓缩管内壁之间形成液膜流通的流道,所述的叶片安装杆设置在上段降膜浓缩管内,且叶片安装杆的长度为降膜浓缩管总长的三分之二。
【专利说明】用于烧碱、片碱浓缩的降膜蒸发器中的再分布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降膜蒸发器,具体涉及用于烧碱、片碱浓缩的降膜蒸发器中的再分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用于烧碱、片碱浓缩的降膜蒸发器中的再分布装置的结构包括:降膜浓缩管,降膜浓缩管的上端伸入至碱液进口管箱内,碱液进口管箱上设置有碱液进口,位于碱液进口管箱内的降膜浓缩管上端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布膜槽,每个布膜槽均贯穿降膜浓缩管的管壁,降膜浓缩管的管孔内沿轴向贯穿设置有叶片安装杆,叶片安装杆从上至下螺旋布置有若干再分布叶片、且每个再分布叶片均向下倾斜延伸至靠近降膜浓缩管的内壁,再分布叶片的外边缘与降膜浓缩管内壁之间形成液膜流通的流道。传统的用于烧碱、片碱浓缩的降膜蒸发器中的再分布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质量浓度为60%的碱液加压后不断从碱液进口输送至碱液进口管箱内,碱液进口管箱内的碱液不断流入布膜槽内、并沿布膜槽不断流至降膜浓缩管的内壁上,从而在降膜浓缩管的内壁上不断形成液膜,也即碱液不断布膜在降膜浓缩管的内壁上,部分没有在降膜浓缩管的内管壁上形成液膜的碱液或从管壁上飞溅出的碱液掉落在再分布叶片上,落在再分布叶片上的碱液顺着再分布叶片滑落至降膜浓缩管的内壁上重新形成液膜。在重力作用下降膜浓缩管内管壁上的液膜不断向下流动至下一工位。上述结构的用于烧碱、片碱浓缩的降膜蒸发器中的再分布装置的缺点在于:由于叶片安装杆沿轴向贯穿设置在降膜浓缩管内、且叶片安装杆从上至下螺旋均布有再分布叶片,使得再分布叶片的边缘与降膜浓缩管的内壁之间的流道从上至下宽度一致,而降膜浓缩管内的蒸汽是从上往下流动的,越往下蒸汽流量越大,在流道从上至下宽度一致的情况下,越往下蒸汽的流速越大,从而使得降膜浓缩管的内壁上的液膜也是越往下流速越快,从而导致液膜越往下对降膜浓缩管内壁的磨损也越大,这样非常容易造成降膜浓缩管内壁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容易损坏降膜浓缩管、且能大大提高布膜效果的用于烧碱、片碱浓缩的降膜蒸发器中的再分布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烧碱、片碱浓缩的降膜蒸发器中的再分布装置,包括:降膜浓缩管,降膜浓缩管的上端伸入至碱液进口管箱内,碱液进口管箱上设置有碱液进口,位于碱液进口管箱内的降膜浓缩管上端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布膜槽,每个布膜槽均贯穿降膜浓缩管的管壁,降膜浓缩管的管孔内沿轴向设置有叶片安装杆,叶片安装杆从上至下螺旋布置有若干再分布叶片、且每个再分布叶片均向下倾斜延伸至靠近降膜浓缩管的内壁,再分布叶片的外边缘与降膜浓缩管内壁之间形成液膜流通的流道,所述的叶片安装杆设置在降膜浓缩管内上段部分的管孔内,且叶片安装杆的长度为降膜浓缩管总长的三分之二。[0005]进一步地,前述的用于烧碱、片碱浓缩的降膜蒸发器中的再分布装置,其中,所述的每个布膜槽均沿同一旋转方向沿降膜浓缩管的切向设置。
[0006]进一步地,前述的用于烧碱、片碱浓缩的降膜蒸发器中的再分布装置,其中,叶片安装杆上的相邻两个再分布叶片之间的间距为200mm?300mm。
[000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实用,叶片安装杆的长度为降膜浓缩管总长的三分之二,因此叶片安装杆下方的降膜浓缩管内的可供蒸汽和液膜流动的流道的宽度大大增力口,使得降膜浓缩管下段中的蒸汽和液膜能流速相对平缓,从而大大减少了对下段降膜浓缩管的内壁的磨损,有效避免了对降膜浓缩管内壁造成损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烧碱、片碱浓缩的降膜蒸发器中的再分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图1中布膜槽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1]如图1、图2所示,用于烧碱、片碱浓缩的降膜蒸发器中的再分布装置,包括:降膜浓缩管1,降膜浓缩管I的上端伸入至碱液进口管箱2内,碱液进口管箱2上设置有碱液进口 21,碱液进口管箱2内的降膜浓缩管I上端部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布膜槽7,每个布膜槽7均贯穿降膜浓缩管I的管壁,降膜浓缩管的管孔I内沿轴向设置有叶片安装杆5,叶片安装杆5从上至下螺旋均匀布置有若干再分布叶片6、且每个再分布叶片6均向下倾斜延伸至靠近降膜浓缩管I的内壁,相邻两个再分布叶片之间的间距可以在200mm?300mm之间,优选间距为250mm。再分布叶片6的外边缘与降膜浓缩管I内壁之间形成液膜流通的流道,所述的叶片安装杆5设置在降膜浓缩管I的上段部分的管孔内,且叶片安装杆5的长度为降膜浓缩管I总长的三分之二。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每个布膜槽7沿同一旋转方向均沿降膜浓缩管2的切向设置。
[001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质量浓度为60%的碱液加压后不断从碱液进口 21输送至碱液进口管箱2内,在碱液进口管箱2内的碱液不断流入布膜槽7内、并沿降膜浓缩管I内壁的切线方向从布膜槽7内不断流至降膜浓缩管I的内壁上,从而在降膜浓缩管I的内壁上不断形成液膜,也即碱液不断布膜在降膜浓缩管I的内壁上,布膜槽7均沿降膜浓缩管I的切向设置,大大提高了碱液在降膜浓缩管I的内壁上布膜的效果,而且即便碱液进口管箱2内碱液的流速较快时,碱液也能沿着切向设置的布膜槽7很好的在降膜浓缩管I的内壁上布膜。部分没有在降膜浓缩管I的内管=壁上形成液膜的碱液或从内壁上飞溅出的碱液掉落在再分布叶片6上,落在再分布叶片6上的碱液顺着再分布叶片6滑落至降膜浓缩管I的内壁上形成液膜。在重力作用下降膜浓缩管I内壁上的液膜不断向下流动。由于叶片安装杆5的长度为降膜浓缩管I总长的三分之二,因此叶片安装杆5下方的降膜浓缩管I内的可供液膜流动的流道的宽度大大增加,使得降膜浓缩管I下段中的蒸汽和液膜能流速相对平缓,从而大大减少了对下段降膜浓缩管I的内壁的磨损,有效避免了对降膜浓缩管I内壁造成损伤。
【权利要求】
1.用于烧碱、片碱浓缩的降膜蒸发器中的再分布装置,包括:降膜浓缩管,降膜浓缩管的上端伸入至碱液进口管箱内,碱液进口管箱上设置有碱液进口,位于碱液进口管箱内的降膜浓缩管上端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布膜槽,每个布膜槽均贯穿降膜浓缩管的管壁,降膜浓缩管的管孔内沿轴向设置有叶片安装杆,叶片安装杆从上至下螺旋布置有若干再分布叶片、且每个再分布叶片均向下倾斜延伸至靠近降膜浓缩管的内壁,再分布叶片的外边缘与降膜浓缩管内壁之间形成液膜流通的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安装杆设置在降膜浓缩管内上段部分的管孔内,且叶片安装杆的长度为降膜浓缩管总长的三分之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烧碱、片碱浓缩的降膜蒸发器中的再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布膜槽均沿同一旋转方向沿降膜浓缩管的切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烧碱、片碱浓缩的降膜蒸发器中的再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叶片安装杆上的相邻两个再分布叶片之间的间距为200mm?300mm。
【文档编号】B01D1/22GK203525345SQ201320378011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8日
【发明者】彭小红, 杜修权, 朱仁华, 狐素琴, 马荣辉, 陈华, 康英龙, 石建, 叶展, 刘帝, 叶凌 申请人:张家港化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