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试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35337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试管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试管架,涉及医学设备【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试管架用于试管存放时,取用不方便、极易受到灰尘污染和破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试管架,取用试管前,试管埋于转盘中,可以防止试管收到外物撞击而破碎,同时可以减少灰尘对试管的污染;大、小试管分别放置在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内,且第一、第二转盘分别在两棘轮机构的带动下间歇转动,使得固定在转盘侧面的托帽沿导向块自由端上的斜面滑动,将试管从转盘中推出,且操作时仅需左右摇动摆杆,操作方便,动作可靠;在外壳顶部设有计数器和显示器,用于显示剩余试管的数目,以方便告知使用人员,人性化强;整个试管架由塑料制成,成本低,便于推广。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试管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便于存放和取用试管的新型试管架。
【背景技术】
[0002]在医学上,试管用途广泛,主要用于血液检验、少量试剂的反应和试管婴儿等用途。试管一般存放在试管架上,以方便取用。现有的试管架一般为环形,在试管架上设有若干圆孔,用于插放试管。当取用位于试管架里层的试管时,容易出现试管碰撞的问题,当撞击较猛烈时甚至将试管破坏;试管架摆放在桌面上,由于人的疏忽,存在打翻试管架进而使试管破碎的危险。而且试管暴漏在空气中,极易受到灰尘的污染。因此急需一种试管架,用于试管的存放,并便于取用和防止灰尘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试管架,用于解决现有试管架用于试管存放时,取用不方便、极易受到灰尘污染和破坏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试管架,其特征是,包括外壳、第一转盘、第二转盘、两组棘轮机构、托帽和导向块,
[0005]所述外壳为设有空腔的方形件,一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前后壁上,在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一环形的第一转盘,在所述第一转盘外圆柱面上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一、第二转盘分别在一棘轮机构驱动下做间歇转动;
[0006]在所述第一、第二转盘上沿周向分别均匀布置有若干小试管孔和大试管孔,所述大、小试管孔用于放置不同尺寸的试管并为大小试管的滑动提供导向;在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侧面分别弹性连接有若干带有盲孔的柱形托帽,试管的一端套置在所述托帽的盲孔中并能随托帽联动动作,试管的另一端埋于转盘中;棘轮间歇转动一次便带动托帽沿固定在外壳上的条形导向块滑动,且所述导向块自由端的斜面使得托帽向转盘所在的一侧移动并将试管的一端从转盘中推出。
[0007]进一步地,两所述棘轮机构的棘轮分别固定在第一转盘的侧面和第二转盘的外圆柱面上,在用于驱动两所述棘轮间歇动作的摆杆的极限位移处分别设有与计数器电连接的接近开关。
[0008]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托帽分别固定在一条状弹性片上,若干所述弹性片沿周向均匀固定在一与所述转盘侧面固连的筒状固定环上,且所述弹性片与固定环轴线之间具有一个锐角夹角以使得弹性片处于自然状态时试管埋于转盘中。
[0009]进一步地,在两所述摆杆的驱动下使得两所述棘轮机构的棘轮转动方向相反。
[0010]进一步地,与所述导向块自由端上斜面配合的托帽一端为半球形。
[0011]进一步地,在所述托帽盲孔内壁上固定填充有与试管外形相适应的橡胶。
[0012]进一步地,在所述大试管孔和小试管孔内分别填充有防止试管直接与转盘接触的海绵。
[0013]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的侧面分别设有用于安装固定环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0014]进一步地,在所述外壳顶部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显示剩余试管数目的第一显示器和第二显示器,并在外壳顶部分别设有用于对两计数器进行复位的复位开关。
[0015]进一步地,所述摆杆的安装端与外壳底部铰接,所述摆杆的自由端伸出外壳顶部,在所述外壳顶部分别设有用于限制两摆杆左右摆动极限的长槽。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试管架,取用试管前,试管埋于转盘中,可以防止试管受到外物撞击而破碎,同时可以减少灰尘对试管的污染;大、小试管分别放置在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内,且第一、第二转盘分别在两棘轮机构的带动下间歇转动,使得固定在转盘侧面的托帽沿导向块自由端上的斜面滑动,将试管从转盘中推出,且操作时仅需左右摇动摆杆,操作方便,动作可靠;在外壳顶部设有计数器和显示器,用于显示剩余试管的数目,以方便告知使用人员,人性化强;整个试管架由塑料制成,成本低,便于推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9]图3为图1中两组棘轮机构与两转盘配合示意图;
[0020]图4为第一送料盘三维图;
[0021]图5为第二送料盘三维图;
[0022]图6为两送料盘与两转盘安装示意图;
[0023]图7为第二转盘与第二棘轮安装示意图;
[0024]图8为第一转盘与第一棘轮安装示意图;
[0025]图9为托帽与导向块配合示意图;
[0026]图10为托帽剖视图;
[0027]图11为第一转盘剖视图;
[0028]图中:1外壳,11长槽,2转轴,31第一转盘,311小试管孔,312第一凹槽,32第二转盘,321大试管孔,322第二凹槽,41第一棘轮,42第二棘轮,51第一棘爪,52第二棘爪,61第一送料盘,62第二送料盘,611固定环,612弹性片,613托帽,61P固定环,612'弹性片,613'托帽,71第一接近开关,72第一控制器,73第二接近开关,74第二控制器,75第一摆杆,76第二摆杆,8导向块,81斜面,91小试管,92大试管,10圆管,12橡胶,13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1、转轴2、棘轮机构、转盘、送料盘和导向块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30]如图1至图3所示,外壳I为内部带有空腔的长方体形的塑料件,在外壳I的前后两壁上可转动地安装一转轴2,在转轴2上固定安装一第一转盘31,第一转盘31为一塑料圆柱件,相应地在第一转盘31中心设有安装孔,用于与转轴2固定安装。在第一转盘31的边缘处沿周向设有若干小试管孔311,小试管孔311为贯通第一转盘31两环形端面的通孔,小试管孔311用于存放小试管91,并为小试管91从第一转盘31中滑出时提供导向。在第一转盘31上设有第一凹槽312,第一凹槽312为与第一转盘31同心设置的环形槽,在第一凹槽312中固定有第一送料盘61。如图4所示,第一送料盘61包括固定环611、弹性片612和托帽613,固定环611为一圆筒形塑料件,第一送料盘61通过固定环611固定在第一凹槽312中。在固定环611的外圆面上沿圆周均匀固定有若干弹性片612,且弹簧片612的数量与小试管孔311的数目相同。弹性片612为一矩形塑料片,且弹性片612与固定环611轴线之间具有一锐角夹角,该夹角的存在使得弹性片612的自由端在受到平行于固定环611轴线方向的作用力后沿固定环611轴线方向移动,当该作用力撤消后,弹性片612的自由端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恢复原始位置。在弹性片612的自由端固定有托帽613,托帽613为与试管封口端相适应的筒状,托帽613的一端敞口,用于将小试管91插在托帽613中;托帽613的另一端为半球形,用于与导向块8配合。如图6、图9所示,当第一转盘31随转轴2 —起转动时,固定在第一转盘31上的第一送料盘61做同步转动,当托帽613的半球形端与垂直固定在外壳I侧壁上的导向块8接触时,在导向块8的挤压下,托帽613沿固定环611轴线方向向第一转盘31所在的一侧移动,以使得埋在第一转盘31中的小试管91逐渐沿小试管孔311滑出,此时,可将小试管91从第一转盘31上取下并使用。导向块8为截面是矩形的塑料长条,导向块与托帽613接触配合的一端具有斜面81,该斜面81使得托帽613随第一转盘31转动的过程中,逐渐向第一转盘31所在的一侧移动。
[0031]为驱动第一转盘31的转动,使得第一送料盘61随第一转盘31旋转,进而使得托帽613沿导向块8上的斜面81滑动,在第一转盘31的侧面固定安装一圆管10,且圆管10的中线与第一转盘31轴线重合,圆管10实质为一连接件;在圆管10的外圆柱面上固定安装一第一棘轮41,在外壳I的底部铰接安装一第一摆杆75,第一摆杆75的下部与外壳I底部铰接,第一摆杆75的自由端伸出外壳I的顶部,并在第一摆杆75伸出外壳I的自由端设有球形把手,以便于抓持;在外壳I顶部设有长槽11,为第一摆杆75的摆动提供空间;同时,长槽11的边缘又限制第一摆杆75的摆动极限。在第一摆杆75上铰接安装有一第一棘爪51,第一棘爪51与第一棘轮41上的棘轮齿配合,并在第一棘爪51与第一摆杆75之间设有一弹性件,该弹性件使得第一棘爪51的自由端紧紧贴在第一棘轮41的棘轮齿上。如图1所示,第一摆杆75为第一棘轮41的驱动件,当驱动第一摆杆75逆时针摆动时,第一棘轮41静止不动,第一棘爪51在第一棘轮41上的棘轮齿上滑动,直至第一摆杆75碰触到长槽11边缘时,第一棘爪51刚好划过一个棘轮齿,然后驱动第一摆杆75顺时针转动,此时第一棘爪51推动第一棘轮41转动,其转动角度为一个棘轮齿对应的圆心角。第一棘轮41顺时针转动一个棘轮齿对应的中心角的过程中,托帽613便沿导向块8的斜面81向第一转盘31所在的一侧滑动,进而推动小试管91沿小试管孔311滑动,小试管91的敞口端逐渐伸出第一转盘31,直至第一摆杆75碰到长槽11的边缘时,托帽613与导向块8分离,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弹性片612带动托帽613复位。为防止第一棘爪51推动第一棘轮41顺时针转动时,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第一棘轮41上的棘轮齿与第一棘爪51脱节,在转轴2与外壳I之间设有阻尼件,以防止第一棘轮41在惯性作用下转动。通过第一摆杆75的往复运动,实现了第一棘轮41的间歇转动。
[0032]在第一转盘31的外圆柱面上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二转盘32,第二转盘32结构、形状均与第一转盘31相同,与第一转盘31的区别仅在于尺寸不同。在第二转盘32上设有用于放置大试管92的大试管孔321,同时大试管孔321为大试管92提供导向;在第二转盘32上设有用于固定安装第二送料盘62的第二凹槽322,第二送料盘62结构、形状与第一送料盘61相同,包括固定环611‘、弹性片612'和托帽613'。在第二转盘32的外圆柱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棘轮42,在外壳I底部铰接安装第二摆杆76,第二摆杆76与第一摆杆75结构形状相同。在第二摆杆76上铰接安装第二棘爪52,第二棘爪52、第二棘轮42以及用于驱动第二棘爪52动作的第二摆杆76构成的棘轮机构用于实现第二转盘32的间歇转动。且第一摆杆75和第二摆杆76分别位于第一转盘31的两侧,以防止两摆杆摆动动作时发生运动干涉;同时,两棘轮机构分别驱动第一转盘31顺时针旋转和第二转盘32逆时针旋转,以防止取用试管时误操作。
[0033]为方便知道转盘上剩余试管的数目,在外壳1的前后壁上分别固定安装第一接近开关71和第二接近开关73,且第一、第二接近开关分别置于第一摆杆75和第二摆杆76的极限运动位置处,第一、第二接近开关分别与固定在外壳顶部的第一控制器72和第二控制器74电连接;当摆杆摆动到极限位置时,触动对应的接近开关将信号传递到对应的控制器,控制器中含有计数器、复位开关和显示器;摆杆每往复运动一次,便将一个试管从试管孔中推出,并触动对应的控制器动作,计数器计数一次便通过显示器显示剩余的试管数目;当转盘转动一周时,转盘中的试管全部被取用;然后将新试管装入转盘中,此时可按下复位开关,使计数器显示装入的试管数目。
[0034]由于托帽613为塑料件,试管为玻璃件,为使托帽613将试管夹紧,防止托帽613沿斜面81滑动时托帽 613与试管脱节,如图10所示,在托帽613的内部空腔中填充有橡胶12,在橡胶12摩擦力的作用下试管不会自由滑动;将试管封口端塞在托帽613中后,试管封口端挤压橡胶12并使其变形,以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如图11所示,在小试管孔中填充有海绵13,海绵13可以防止小试管91与小试管孔311发生碰撞导致试管破碎,且在大试管孔中同样填充有海绵。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试管架,其特征是,包括外壳、第一转盘、第二转盘、两组棘轮机构、托帽和导向块, 所述外壳为设有空腔的方形件,一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前后壁上,在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一环形的第一转盘,在所述第一转盘外圆柱面上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一、第二转盘分别在一棘轮机构驱动下做间歇转动; 在所述第一、第二转盘上沿周向分别均匀布置有若干小试管孔和大试管孔,所述大、小试管孔用于放置不同尺寸的试管并为大小试管的滑动提供导向;在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侧面分别弹性连接有若干带有盲孔的柱形托帽,试管的一端套置在所述托帽的盲孔中并能随托帽联动动作,试管的另一端埋于转盘中;棘轮间歇转动一次便带动托帽沿固定在外壳上的条形导向块滑动,且所述导向块自由端的斜面使得托帽向转盘所在的一侧移动并将试管的一端从转盘中推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试管架,其特征是,两所述棘轮机构的棘轮分别固定在第一转盘的侧面和第二转盘的外圆柱面上,在用于驱动两所述棘轮间歇动作的摆杆的极限位移处分别设有与计数器电连接的接近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试管架,其特征是,若干所述托帽分别固定在一条状弹性片上,若干所述弹性片沿周向均匀固定在一与所述转盘侧面固连的筒状固定环上,且所述弹性片与固定环轴线之间具有一个锐角夹角以使得弹性片处于自然状态时试管埋于转盘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试管架,其特征是,在两所述摆杆的驱动下使得两所述棘轮机构的棘轮转动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试管架,其特征是,与所述导向块自由端上斜面配合的托帽一端为半球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试管架,其特征是,在所述托帽盲孔内壁上固定填充有与试管外形相适应的橡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试管架,其特征是,在所述大试管孔和小试管孔内分别填充有防止试管直接与转盘接触的海绵。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试管架,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的侧面分别设有用于安装固定环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试管架,其特征是,在所述外壳顶部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显示剩余试管数目的第一显示器和第二显示器,并在外壳顶部分别设有用于对两计数器进行复位的复位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试管架,其特征是,所述摆杆的安装端与外壳底部铰接,所述摆杆的自由端伸出外壳顶部,在所述外壳顶部分别设有用于限制两摆杆左右摆动极限的长槽。
【文档编号】B01L9/06GK203565114SQ201320758570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7日
【发明者】栾志燕, 郑晓丽, 徐丹 申请人:山东省立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