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多管挤压过滤活塞式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7422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式多管挤压过滤活塞式机械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连续固液分离设备,根据挤压原理,当悬浮物料进入多管过滤管后,上液压缸带动活塞头向下运动,活塞头挤压过滤管内悬浮物料,滤液通过过滤管从滤水槽排出,固体物料在底盖上沉积,下液压缸带动下压力连杆向下运动,打开底盖,固体物料排出,设置在上压头气室上的进气管通入压缩空气从爆气头排出作用于固体物料上,达到使固体物料更干的效果。本发明适用于城市污泥脱水、矿山物料干排、化工等多种环保领域的固液分离。



背景技术:

固液分离设备有两大类:一类设备为过滤式脱水设备,过滤脱水设备有压滤机、真空过滤机、陶瓷过滤机、带式过滤机、高频脱水筛等。所有的过滤脱水设备都使用过滤介质,过滤介质滤孔较粗时则滤液浑浊,过滤介质滤孔较细时则过滤困难,能耗增加。同时过滤介质还需反冲洗涤等问题。另一类设备为沉降式脱水设备,其中一种沉降式脱水设备是浓密机,浓密机为自然沉降方式因而设备庞大,设备造价高、工作效率低。另一种沉降式脱水设备是卧式螺旋离心脱水机,该设备采用离心式固液分离工作原理,其固体沉积物采用差速螺旋排出方式,实现固液分离,以上固液分离设备对分离后的固体物料含水率均较高,本发明弥补了上述固液分离设备的不足,使固体物料含水率更低,并且比目前使用的固液分离设备更加节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多管挤压过滤活塞式脱水机,以解决目前固液分离设备存在的固体含水率高、能耗高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利用挤压过滤原理使悬浮物料中液体通过多管过滤管,实现固液分离。通过上液压缸带动活塞头向下运动,活塞头作用于过滤管内的悬浮物料,悬浮物料在压力作用下滤液从过滤管排入滤水槽从出水口排出,固体物料在底盖上沉积,压缩空气从进气管进入,从爆气头排出作用于固体物料上,达到固体物料含水率更低,实现固液分离的目的。

本发明包括有:上液压缸、进料管、进料斗、活塞头、爆气头、底盖、连接铰链、下连杆铰链、进气管、上压头气室、上压力连杆、过滤管、机罩、滤水槽、出水口、下压力顶杆、下液压缸、机架。

本发明是由机架上设有上液压缸、机罩、下液压缸,上液压缸通过上压头气室和上压力连杆与活塞头连接,活塞头连接爆气头,机罩内设有多管过滤管,机罩外设有进料斗、滤水槽,进料管与进料斗连接,出水口与滤水槽连接,下液压缸通过下压力顶杆与底盖连接。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当悬浮物料进入过滤管后,上液压缸带动活塞头向下运动,活塞头挤压过滤管内悬浮物料,在压力作用下,滤液从滤水槽排出,固体物料在底盖上沉积,设置在上压头气室的进气管进入的压缩空气从爆气头排出作用于固体物料上,达到固体物料含水率更低的效果,在下液压缸打开底盖后,固体物料排出,实现固液分离的目的。本发明的特点是悬浮物料采用挤压过滤的原理实现固液分离,由此可见本发明能耗小,固体物料含水率低,因此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有1.上液压缸2.进料管3.进料斗4.活塞头5.爆气头6.连接铰链7.下连杆铰链8.下压力顶杆9.下液压缸10.上压头气室11.进气管12.上压力连杆13.过滤管14.机罩15.滤水槽16.出水口17.底盖18.机架。

当工作时,悬浮物料通过进料管(2)进入进料斗(3)到多管过滤管(13)中,机架(18)上的上液压缸(1)通过上压头气室(10)带动上压力连杆(12)连接的活塞头(4)及曝气头(5)向下运动,活塞头(4)挤压过滤管(13)内悬浮物料,在压力作用下,滤液通过机罩(14)下部滤水槽(15)从出水口(16)排出,固体物料在底盖(17)上沉积,设置在上压头气室(10)的进气管(11)进入的压缩空气从爆气头(5)排出作用于固体物料上,机架(18)上的下液压缸(9)通过下压力顶杆(8)及下连杆铰链(7)使底盖(17)打开,固体物料从底盖(17)排出,底盖(17)通过连接铰链(6)与机架(18)相连,实现固液分离的目的。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为立式多管挤压过滤活塞式脱水机,属于固液分离机械类设备,其包括:机架设有上液压缸、下液压缸、机罩,上液压缸通过上压头气室和压力连杆与多头活塞头、爆气头连接,机罩内设有多管过滤管,机罩上部设有进料斗,进料管与进料斗连接,机罩下部设有滤水槽与出水口连接,底盖通过连接铰链与机罩连接,底盖通过下连杆铰链与下液压缸连接。悬浮物料通过进料管进入多管过滤管内,上液压缸推动上压头气室带动活塞头向下运动,下液压缸通过下压力顶杆关闭底盖,滤液通过过滤网排到滤水槽,从出水口排出,通过曝气头吹入压缩空气使固体物料水分进一步降低,下液压缸打开底盖,固体物料排出,实现固液分离。该设备具有能耗小、物料干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卞直旭;李波;王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卞直旭
技术研发日:2016.08.08
技术公布日:2018.02.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