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剩余活性污泥为原料生产吸附材料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335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以剩余活性污泥为原料生产吸附材料的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剩余活性污泥为原料生产吸附材料的系统。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方法,由英国的克拉克(Clark)和盖奇(Gage)于1912年发明。在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不断地消耗着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被消耗的有机物质中,一部分有机物质被氧化以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另一部分有机物质则被微生物利用以合成新的细胞质,从而使微生物繁衍生殖。随着微生物的繁衍生殖,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污泥总量不断上升,因此,为了维持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污泥浓度,需要不断地从污水处理系统中排出的一部分活性污泥,被排出污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被称为剩余活性污泥。

目前,遍布全国各地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大量的剩余活性污泥,国家住建部和发改委2011年联合发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披露,2009年,全国约产生含水率80%的污泥2005万吨。随着城镇化水平和污水处理量的增加,污泥量将很快突破3000万吨。根据安徽省住建厅2012年发布的《安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意见》,截止2011年12月底,全省污水日处理能力达494万吨,每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后约产生污泥(含水率80%)5~10吨,若按每万立方米污水产生7.5吨污泥估计,则全省日产污泥约为3700吨,折合年产污泥约为135万吨。据分析,污泥中含有病原体、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若得不到有效处理,极易对水体、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威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

我国剩余活性污泥的无害化处置率较低,根据《中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状况公报(2006-2010)》,2010年全国剩余活性污泥无害化处置率仅为25.1%。即目前只有小部分剩余活性污泥通过卫生填埋、农业利用、焚烧和建材利用等途径得到一定程度的处理,而大部分并未进行规范化的处理处置。

仅就目前常用的剩余活性污泥处理方式而言,卫生填埋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但卫生填埋需占用大量土地,填埋后产生的渗滤液、填埋气等如处理不当易造成二次污染和安全问题。因此,目前亟待开发一种适用于剩余活性污泥处理的新方式以及配套的剩余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从而实现剩余活性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剩余活性污泥为原料生产吸附材料的系统,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可将活性污泥制备成吸附材料,实现剩余活性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剩余活性污泥为原料生产吸附材料的系统,包括:

热处理装置;所述热处理装置包括腔体;所述腔体的一端开设有进料口,另一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有第一气封装置;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第二气封装置;所述腔体内沿物料运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加热机构和冷却机构;

和输料装置;所述输料装置从所述进料口穿入所述腔体,并从所述出料口穿出;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加热腔体内所述输料装置上承载的物料;所述冷却机构用于冷却腔体内所述输料装置上承载的加热后物料。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封装置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所述进料口处的气封气体出气位;所述第二气封装置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所述出料口处的气封气体出气位。

优选的,所述加热机构为若干个辐射加热管。

优选的,所述冷却机构为液冷套管。

优选的,所述腔体上设置有若干个保护气体进气位;

所述系统还包括保护气体发生器;所述保护气体发生器与若干个所述保护气体进气位相连接,用于向所述腔体提供保护气体。

优选的,所述腔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尾气出气位;

所述系统还包括尾气处理装置,所述尾气处理装置与若干个所述尾气出气位相连接,用于处理热处理装置排出的尾气。

优选的,还包括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用于对未进入所述保护气体进气位的保护气体和从所述尾气出气位排出的尾气进行换热。

优选的,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腔体内的温度。

优选的,所述腔体内壁覆盖有保温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剩余活性污泥为原料生产吸附材料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热处理装置;所述热处理装置包括腔体;所述腔体的一端开设有进料口,另一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有第一气封装置;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第二气封装置;所述腔体内沿物料运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加热机构和冷却机构;和输料装置;所述输料装置从所述进料口穿入所述腔体,并从所述出料口穿出;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加热腔体内所述输料装置上承载的物料;所述冷却机构用于冷却腔体内所述输料装置上承载的加热后物料。在本发明中,剩余活性污泥通过输料装置从进料口进入热处理装置的腔体内,随输料装置在腔体内依次进行加热和冷却后,得到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材料随输料带从出料口输送出。热处理装置运行过程中,第一气封装置和第二气封装置一直处于开启状态,从而确保热处理装置的腔体内处于缺氧环境,进而防止剩余活性污泥在加热处理过程中被氧化,提高了制得的吸附材料的物理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系统能够将剩余活性污泥制成吸附材料,该吸附材料的比表面积90m2/g左右,在定性型吸附实验、亚硝胺吸附实验、药物以及内分泌干扰素吸附实验和磷酸盐吸附实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以活性污泥为原料生产吸附材料的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处理装置沿进料口所在平面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以活性污泥为原料生产吸附材料的系统示意图,图1中,1是热处理装置、2是输料装置、3是加热区、4是冷却区、5是进料装置、6是出料装置、7是保护气体发生器、8是保护气体输送管道、9是尾气处理装置、10是尾气输送管道、11是热交换装置、12是排风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活性污泥为原料生产吸附材料的系统,包括:

热处理装置;所述热处理装置包括腔体;所述腔体的一端开设有进料口,另一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有第一气封装置;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第二气封装置;所述腔体内沿物料运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加热机构和冷却机构;

和输送装置;所述输料装置从所述进料口穿入所述腔体,并从所述出料口穿出;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加热腔体内所述输料装置上承载的物料;所述冷却机构用于冷却腔体内所述输料装置上承载的加热后物料。

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包括热处理装置1和输料装置2。其中,热处理装置1包括腔体,所述腔体的一端开设有进料口,另一端开设有出料口。在本发明中,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有第一气封装置,所述第一气封装置通过在热处理装置1的进料口形成气体气幕,从而防止外部空气通过进料口进入腔体内。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封装置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所述进料口处的气封气体出气位,气封气体从气封气体出气位排出后,在热处理装置1的进料口形成气体气幕。在本发明中,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第二气封装置,所述第二气封装置通过在热处理装置1的出料口形成气体气幕,从而防止外部空气通过出料口进入腔体内。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封装置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所述出料口处的气封气体出气位,气封气体从气封气体出气位排出后,在热处理装置1的出料口形成气体气幕。

在本发明中,热处理装置1的腔体内沿物料运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加热机构和冷却机构。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机构为若干个辐射加热管。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辐射加热管位于输送装置的上方和/或下方。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辐射加热管包括辐射管和设置在辐射管内腔中的电阻丝。在本发明中,电阻丝为热源,电阻丝将热量传递到辐射管表面,并通过辐射管表面向热处理装置1的腔体内辐射热量。在本发明中,辐射管可保护电阻丝,使其不被活性污泥加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腐蚀性气体腐蚀。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辐射管的材质为石棉。在本发明中,冷却区4设置有冷却机构。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机构为液冷套管。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套管为水冷套管。

在本发明中,热处理装置1的腔体内沿物料运动方向依次为加热区3和冷却区4。其中,所述加热机构设置在加热区3,所述冷却机构设置在冷却区4。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区3的长度为10000~30000mm;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区3的长度为20000~24000mm。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区3沿物料运动方向分为低温加热区和高温加热区,所述低温加热区的加热温度约为110~160℃,所述高温加热区的加热温度约为600~700℃。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低温加热区和高温加热区的长度比为(0.5~2):1;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低温加热区和高温加热区的长度比为1:1。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热处理装置1的所述腔体上设置有若干个保护气体进气位,若干个所述保护气体进气位为保护气体进入所述腔体的通道。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气体进气位为保护气体进气口。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物料沿水平方向输送,所述保护气体进气位设置在腔体底部。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热处理装置1的所述腔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尾气出气位,若干个所述尾气出气位为腔体内气体排出所述腔体的通道。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尾气出气位为尾气出气口。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物料沿水平方向输送,所述尾气出气位设置在腔体顶部。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热处理装置1的所述腔体内覆盖有保温层,从而减少腔体内热量向外扩散,节约能耗。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500~600mm。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的材质为石棉。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热处理装置1的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腔体内的温度。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为热电偶。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热处理装置1的加热区3具有图2所示结构。图2是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处理装置沿进料口所在平面的截面图,图2中,1-1是腔体、1-2是保护气体进气口、1-3是尾气出气口、1-4是辐射加热管、1-5是保温层、1-6是热电偶。该实施例提供的热处理装置1的加热区3用于物料的加热,其具体结构包括腔体1-1;设置在腔体1-1底部的保护气体进气口1-2;设置在腔体1-1顶部的尾气出气口1-3;设置在腔体1-1内的多个辐射加热管1-4,一部分辐射加热管1-4设置在物料上方,另一部分辐射加热管1-4设置在物料下方;覆盖在腔体1-1内壁的保温层1-5;和设置在腔体1-1顶部的热电偶。

在本发明中,输料装置2从所述进料口穿入所述腔体,并从所述出料口穿出。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腔体内在所述输料装置2下方设置有多个托辊,用于对输料装置2起支撑和辅助输料装置2移动的作用。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输料装置2为输料带。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料带为网带。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网带宽度约为1500mm,有效宽度约为1400mm。在本发明中,还包括与输料装置2相配合的驱动机构,用于为输料装置2提供动能。输料装置2运行过程中,输料带的移动速度约为300mm/min,输料带的速度可调范围:0~400mm/min。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进料装置5,进料装置5设置在热处理装置1的进料口上游,用于将投加的活性污泥分布在输料装置2的输料带上。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进料装置5由给料装置、筒仓、搅拌装置和扁形出料口组成,其给料装置可以选用封闭式带式输送机或螺旋输送机等。在本发明中,活性污泥通过给料口投入给料装置,并通过给料装置输送至筒仓中,筒仓内设搅拌装置,使污泥均匀化,搅拌后的污泥经筒仓底部的扁形出料口到达输料装置2的输料带上,在输料带上形成一层厚度均匀的污泥。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出料装置6,出料装置6设置在热处理装置1的出料口下游,用于对出料口输出的物料进行打包。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保护气体发生器7;保护气体发生器7与若干个所述保护气体进气位相连接,用于向所述腔体提供保护气体。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保护气体发生器7通过保护气体输送管道8与若干个所述保护气体进气位相连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尾气处理装置9,尾气处理装置9与若干个所述尾气出气位相连接,用于对热处理装置1排出的尾气进行处理。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尾气处理装置9通过尾气输送管道10与若干个所述尾气出气位相连接。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尾气输送管道10的内壁覆盖有防腐涂层。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热交换装置11,热交换装置11用于对未进入所述保护气体进气位的保护气体和从所述尾气出气位排出的尾气进行换热。在本发明中,利用热处理装置1排出的高温尾气预热保护气体发生装置7产生的保护气体,从而减少热量消耗。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热交换装置11的保护气体进气口与保护气体发生装置7的出气口相连接,热交换装置11的保护气体出气口与设置在热处理装置1上的保护气体进气位相连。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热交换装置11的尾气进气口与尾气处理装置9的尾气出气口相连,尾气在热交换装置11中与保护气体实现换热后,从热交换装置11的尾气出气口排出。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热交换装置11为管式换热器。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排风机12,排风机12与热交换装置的尾气出气口相连接,用于将经过处理达标的尾气排入大气。

在本发明中,剩余活性污泥通过输料装置从进料口进入热处理装置的腔体内,随输料装置的输料带在腔体内依次进行加热和冷却后,得到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材料随输料带从出料口输送出。热处理装置运行过程中,第一气封装置和第二气封装置一直处于开启状态,从而确保热处理装置的腔体内处于缺氧环境,进而防止剩余活性污泥在加热处理过程中被氧化,提高了制得的吸附材料的物理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系统能够将剩余活性污泥制成吸附材料,该吸附材料的比表面积为40~100m2/g,在定性型吸附实验、亚硝胺吸附实验、药物以及内分泌干扰素吸附实验和磷酸盐吸附实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效果。

为更清楚起见,下面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以剩余活性污泥为原料生产吸附材料的系统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剩余活性污泥为原料生产吸附材料的系统,包括热处理装置、输料装置及配套驱动机构、自动进料装置、自动出料装置、保护气体发生器、尾气处理装置、热交换装置和排风机,各个装置的的具体结构和位置关系如下:

(1)热处理装置,所述热处理装置的腔体沿水平方向一端开设有进料口,另一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热处理装置腔体内沿物料运动方向依次为低温加热区、高温加热区和冷却区,所述低温加热区的长度为12000mm,所述高温加热区的长度为12000mm;所述加热区采用电加热,电阻丝安装在辐射管(石棉材质)内,通过辐射管表面向炉内辐射热量,所述辐射管位于输料带的上方和下方;所述冷却区的腔体内壁安装有水冷装置;所述热处理装置腔体顶部安装有热电偶,以测量炉内温度并控制电阻丝的加热功率;所述热处理装置腔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氮气进气口;所述热处理装置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尾气出气口;所述热处理装置的进料口处和出料口处均设有氮气气封装置,即通过设置进、出料口顶部和底部的氮气出气口,在进、出料口形成一道氮气气幕,防止外部空气进入热处理装置的腔体内,保证炉内的缺氧环境;所述热处理装置腔体内壁覆盖有一层隔热保温材料(石棉,厚约为550mm),以减少炉内热量向外扩散,节约能耗;所述热处理装置内腔沿物料输送方向设置有多个托辊,起支持和辅助输送网带移动的作用。

(2)输料装置及配套驱动机构,所述输料装置为输料网带,所述配套驱动机构为与输料网带相配合的动力滚轮,所述输料网带的宽度约为1500mm,有效宽度约为1400mm,所述输料网带的速度可调范围为0~400mm/min,所述输料网带从热处理装置的进料口进入热处理装置腔体内,并从热处理装置的出料口穿出。

(3)自动进料装置,所述自动进料装置设置在进料口的上游,用于将剩余活性污泥均匀地分布在输送网带上;所述自动进料装置由依次连接的给料装置、筒仓、搅拌装置和扁形出料口组成,其中,给料装置采用封闭式带式输送机或螺旋输送机。

(4)自动出料装置,所述自动进料装置设置在出料口的下游,用于对制得的吸附材料进行打包。

(5)保护气体发生器,所述保护气体发生器为氮气制备装置,该装置利用空气制备氮气,为热处理装置提供氮气气氛,所述氮气制备装置的出气口与热交换装置的氮气气体进气口相连接。

(6)尾气处理装置,所述尾气处理装置用于对热处理装置排出的尾气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国家相关的排放标准,所述尾气处理装置的进气口与设置在热处理装置腔体上的所有所述尾气出气口相连接。

(7)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为管式换热器,所述管式换热器上设置有氮气进气口、氮气出气口、尾气进气口和尾气出气口,管式换热器的氮气进气口与氮气制备装置的出气口相连接,管式换热器的氮气出气口与设置在热处理装置腔体上的所有所述氮气进气口相连接。管式换热器的尾气进气口与尾气处理装置的尾气出气口相连接。

(8)排风机,所述排风机与热交换装置的尾气出气口相连接,用于将经过处理达标的尾气排入大气。

上述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剩余活性污泥由自动进料装置分布在输料网带上,剩余活性污泥通过输料装置从进料口进入热处理装置的腔体内,随输料装置的输料带在腔体内依次进行加热和冷却后,得到吸附材料,之后所述吸附材料随输料带从出料口输送出,由自动出料装置进行打包,得到吸附材料产品。热处理装置运行过程中,进料口和出料口的氮气气封装置一直处于开启状态,从而确保热处理装置的腔体内处于缺氧环境。热处理装置运行过程中,氮气制备装置制得的氮气从出气口排出,通过管式换热器的氮气进气口进入管式换热器中,并在管式换热器中与尾气进行换热,之后从管式换热器的氮气出气口排出,通过设置在热处理装置腔体上的氮气进气口进入腔体内。热处理装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从热处理装置腔体上的尾气出气口排出,通过尾气处理装置的进气口进入尾气处理装置,并在尾气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处理后的达标尾气从尾气处理装置的尾气出气口排出,通过管式换热器的尾气进气口进入热交换装置,并在热交换装置中与氮气进行换热,之后从热交换装置的尾气出气口排出,最后通过排风机排入大气。

实施例2

一种生产吸附材料的方法

取合肥望塘污水厂剩余活性污泥污泥,将该污泥加入实施例1所述系统的自动加料装置,启动实施例1所述系统;系统运行过程中,输料网带的污泥厚度设置为50mm,输送网带的移动速度设置为300mm/min,低温加热区的加热温度设置为120℃,高温加热区的加热温度设置为650℃,冷却区的冷却温度设置在100℃以下;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在系统的自动出料装置中的得到包装好的吸附材料产品。

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尾气处理装置的进气口处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含量进行监测和计算,从而获得剩余活性污泥污泥在热处理过程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产生量;结果为:处理700g剩余活性污泥的硫氧化物产生量为58.65mg,氮氧化物产生量为120.78mg;处理1t剩余活性污泥的硫氧化物产生量为83.92g,氮氧化物产生量为176.54g。

可见,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处理剩余活性污泥时远远低于现有的污泥焚烧产生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量,同时也远远低于国家污染气体排放标准。

实施例3

吸附材料的性能评测

1)吸附材料的成分分析

对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吸附材料产品进行成分分析,结果为吸附材料中碳含量在26wt%左右,通过对其碳形态进行进一步分析可知,该吸附材料中的碳主要以活性炭形式存在,其次以碳酸盐形式存在,同时该吸附材料中还包含铁和铝的化合物,是一种很好的吸附材料。此外,该吸附材料中还包括钛、镁等金属元素,使本发明提供的吸附剂也可用于催化吸附领域。

2)吸附材料的比表面积分析

对实施例2制得的吸附材料产品的比表面积进行测试,结果为吸附材料的比表面积在90m2/g左右,可作为吸附材料使用。

3)定性型吸附实验:

水和蓝黑色钢笔墨水以体积比1:3混合,投加实施例2制得的吸附材料产品,投加量为约0.1g/mL,24h后,水变澄清。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吸附材料产品具有吸附能力。

4)亚硝胺吸附实验

于实验开始前24小时内配制亚硝胺溶液(浓度为60μL/L),精确称取制备的吸附材料0.05g(+/-0.0005g)并置于10mL棕色玻璃瓶中,加入10mL上述溶液(空白对照组加入10ml去离子水),3份平行样品。溶液与材料混合后于室温(21℃)震荡16小时。静置后过滤并根据滤液浓度进行适当稀释。

稀释后的滤液采用API4000型(AB公司)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ESI/MS/MS)和N300DR型氮气发生器(Peak Scientific)测定其亚硝胺浓度。分析采用4.6mm×50mm×1.8μm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Agilent)。柱温保持在35℃。流动相A为水B为甲醇,两者均含有4mM甲酸胺。流速设定在0.4mL/min。进样量为10μL,并且进样前有3分钟平衡时间。线性梯度程序:流动相B初始体积分数5%保持1.2分钟,1.8分钟内升至95%并保持3分钟,然后与0.5分钟内降到5%并保持1分钟。

计算出平衡后滤液中的化合物浓度eq后,使用公式Q=((input-eq))/m*V,其中Q为吸附量,input为加入溶液浓度,V为加入溶液体积,m为材料质量。

实验结果显示:实施例2制得的吸附材料产品可用于吸附亚硝胺,吸附量在10.0~15.0mg/g。

5)药物以及内分泌干扰素吸附实验

于实验开始前24小时内配制含有相关化合物的溶液(浓度为100mg/L)。精确称取每种吸附材料0.05g(+/-0.0005g)并置于10mL棕色玻璃瓶中,加入10mL上述溶液(空白对照组加入10ml去离子水),3份平行样品。溶液与材料混合后于室温(21℃)震荡16小时。静置后过滤并根据滤液浓度进行适当稀释。

稀释后的滤液采用分析仪器为API4000型(AB公司)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ESI/MS/MS)和N300DR型氮气发生器(Peak Scientific)测定其化合物浓度。分析采用4.6mm×50mm×1.8μm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Agilent)。柱温保持在35℃。流动相A为水B为甲醇,两者均含有0.1%甲酸。流速设定在0.4mL/min。进样量为10μL,并且进样前有1分钟平衡时间。线性梯度程序:流动相B初始体积分数5%保持0.5分钟,1.5分钟内升至30%,然后2.5分钟内线性升高至95%并保持3.5分钟,最后与0.5分钟内降到5%并保持1分钟。

计算出平衡后滤液中的化合物浓度eq后,使用公式Q=((input-eq))/m*V,其中Q为吸附量,input为加入溶液浓度,V为加入溶液体积,m为材料质量。

实验结果显示:实施例2制得的吸附材料产品可用于吸附药物,吸附量在20.0mg/g左右。

6)磷酸盐吸附性能测试

将实施例2制备的吸附材料产品及化学分析用活性炭试剂用去离子水清洗3遍(共用水量50~60mL),过滤,于100℃温度下烘干,备用。

精确称取上述清洗过的材料0.2g(+/-0.0005g)并分别置于50mL塑料离心管中,加入20mL磷酸二氢钾的溶液(磷酸根浓度为1000mg/L)(空白对照组加入20mL去离子水),2份平行样品。溶液与材料混合后于室温(17℃)震荡16小时。静置后5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并根据其浓度进行适当稀释,采用ICP-OES测试溶液中的磷酸根浓度。计算出平衡后滤液中的化合物浓度eq后,使用公式Q=((input-eq))/m*V,其中Q为吸附量,input为加入溶液浓度,V为加入溶液体积,m为材料质量。

实验结果显示:实施例2制得的吸附材料可用于吸附磷酸盐,吸附量在20.0mg/g左右,而化学分析用活性炭试剂对磷酸盐没有吸附能力反而释放出较多的磷酸盐。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