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筒体抗冲击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6500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筒体抗冲击防护结构,主要应用领域为军工及航天的火箭弹发射筒,导弹、火箭发筒及包装筒。具体说就是通过在筒体外表面喷涂的抗冲击防护涂层吸收筒体在冲击时产生的能量,保护筒体本体不受到损伤。

背景技术:
目前,军工及航天的火箭弹发射筒,导弹、火箭发筒及包装筒多采用树脂基复合材料加工成型,筒体在使用、运输及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作用,其承受的冲击载荷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在局部达到很大的数值,常出现筒身局部内膛损伤或者发生变形。一般采用的防护方式为增加筒体的壁厚或在筒体外表面增加聚氯乙烯或聚苯乙烯泡沫进行防护,这样的防护方式增加了筒体的重量或体积,操作不方便。本发明在筒体外表喷涂的抗冲击防护涂层-聚脲防护材料,筒体的体积和重量增加不多,能有效防止筒体在受到冲击时变形与破坏,是一种既轻便,防护效果更好的保护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筒体抗冲击防护结构,能有效避免树脂基复合材料筒体受到冲击时筒体变形或破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筒体抗冲击防护结构,其关键技术在于:其包括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筒体、喷涂在所述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筒体外表面的底涂层和设置在底涂层上的抗冲击防护层,所述抗冲击防护层为聚脲防护层。进一步的,所述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筒体为圆形或方形,所述聚脲防护层的厚度为0.5~10毫米。进一步的,所述聚脲防护层通过喷涂方式与涂有底涂层的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筒体的外表面粘合在一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筒体的外表面喷涂聚脲涂层,可以有效解决筒体在受到冲击时变形与破坏问题,通过检测筒体外表面喷涂2毫米聚脲防护材料可以提高抗冲击强度5倍,喷涂3毫米聚脲防护材料可以提高抗冲击强度12倍;同时聚脲涂层具有耐候性好,耐紫外线光高,粘结力强,防腐性能好,机械强度高等优点。在树脂基复合材料筒体抗冲击防护方面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筒体、2底涂层、3聚脲防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1和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如图1所示的一种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筒体抗冲击防护结构,其包括: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筒体1和外表面抗冲击防护涂层;所述抗冲击防护涂层为喷涂聚脲防护材料所形成的聚脲防护层3。在所述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筒体1的外表面首先进行底涂层2喷涂,然后再喷涂聚脲防护层3形成抗冲击防护涂层。所述底涂层2采用聚氨酯胶粘剂RPU-301,喷涂或者刷涂到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筒体1外表面,喷涂厚度为10-20um。通过喷涂底涂层2能够使工件和聚脲防护层3产生足够的粘合力。所述聚脲防护层3通过喷涂方式与所述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筒体1的外表面粘合在一起。所述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筒体1为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筒体,筒体为圆形或方形,所述抗冲击防护涂层的厚度为0.5~10毫米。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过程和原理如下:首先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筒体的外表面首先进行底涂层,底涂层干燥后,采用聚脲喷涂专用设备,聚脲原材料通过喷枪混合室混合,喷涂在筒体外表面形成具有弹性的聚脲涂层,聚脲涂层通过充分熔化流动流平覆盖整个筒体外表面,聚脲涂层与基体之间没有空隙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化学键,通过交联反应形成不溶不熔的聚脲防护层。聚脲涂层具有固化速度快,连续施工不流淌的特点。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