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混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438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混料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池混料设备,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自动化电池生产流水线的电池混料设备。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电池生产流水线中,需要将正极粉和一些添加物料进行混合并将混合物料送入后续电池生产工序中。现有技术中,正极粉和添加物料分别通过单独的送料通道送至混合料斗中进行搅拌混合,搅拌后产生的混合物料装入料筒并统一送入后续工序中,这样的结构布局不合理,占用空间较大,且当检测到混合物料存在问题时,无法快速判断出问题出现在哪一个环节,导致检测工作不方便,可靠性较差。

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设计合理、工作可靠的电池混料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设计合理、工作可靠的电池混料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池混料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混料机构,所述混料机构包括:

加料通道,用于持续地输送添加物料;

送料通道,用于输送正极粉且设有混合段,所述混合段的出口也是送料通道的出口,所述混合段接收加料通道送出的添加物料,且将添加物料和正极粉混合成混合物料后卸出;

收集桶,用于接收送料通道送出的混合物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料机构设置为多个,且相邻两混料机构之间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添加物料和正极粉的送料方式均设置为震动送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送料通道前方设有混合通道,所述混合通道用于接收送料通道送出的混合物料并将其充分混合后卸入收集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在送料通道内轴向活动安装有送料螺旋杆且送料螺旋杆与送料通道内壁紧密配合,所述送料螺旋杆用于输送正极粉并将正极粉和添加物料搅拌混合,在混合通道内轴向活动安装有混合螺旋杆且混合螺旋杆与混合通道内壁紧密配合,所述混合螺旋杆用于充分搅拌混合送料通道送出的混合物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送料通道设置为水平的直线型,所述混合通道设置为倾斜向上的直线型,所述混合通道的入口位于送料通道出口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送料螺旋杆和混合螺旋杆均由电机驱动,所述混合螺旋杆的电机置于混合通道的下端且抵靠在地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改进,在混合通道出口处联通设有用于将混合物料送入收集桶的提升机,所述提升机可实现混合物料的竖直提升作业,所述收集桶竖直摆设且其入口位于上端,在收集桶入口处设有落料漏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改进,在送料通道入口上方设有震动平台且震动平台设有倾斜的送料平面,所述震动平台用于将正极粉震动送入送料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改进,在混合段上方设有振动筛且振动筛的出口周围设有不规则的多个加料平面,所述振动筛用于将添加物料震动送入混合段。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一方面每个混料机构均可实现单独的混合作业,如果某一个混料机构送出的混合物料检测出问题,则可以针对性的检查该混料机构的物料,检测方便;另一方面,将添加物料直接由中途加入正极粉的送料通道中,减少了设备的占用面积,并在混合段充分混合形成混合物料,最后每个混料机构的混合物料均装入单独的收集桶中,方便运输和传送,整体机构工作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混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加料通道;20、送料通道;21、混合段;30、收集桶;40、混合通道;50、送料螺旋杆;60、混合螺旋杆;70、电机;80、提升机;90、落料漏斗;100、震动平台;110、振动筛;111、加料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保护一种电池混料设备,包括单个或多个混料机构,每个混料机构分别单独将正极粉和添加物料混合成混合物料, 工作效率高且占用面积小。

现有技术中,正极粉和添加物料分别通过单独的送料通道送至混合料斗中进行搅拌混合,搅拌后产生的混合物料装入料筒并统一送入后续工序中,当检测到混合物料存在问题时,无法快速判断出问题出现在哪一个环节,导致检测工作不方便,可靠性较差。因此,设计一种比较合理的电池混料设备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结合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电池混料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混料机构,混料机构包括:

加料通道10,用于持续地输送添加物料,保证送料过程的顺畅,也保障了工作效率;

送料通道20,用于输送正极粉且设有混合段21,混合段21的出口也是送料通道20的出口,即混合段21设置在送料通道20末端,混合段21接收加料通道10送出的添加物料,且将添加物料和正极粉混合成混合物料后卸出;

收集桶30,用于接收送料通道20送出的混合物料。

在本实用新型中,混料机构可设置为单个或者多个,每个混料机构可单独进行正极粉和添加物料的混合作业,混合生成的混合物料由收集桶30收集并送至下道生产工序中,工作效率高。

本电池混料设备在初始状态下,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一方面上述每个混料机构均可实现单独的混合作业,如果某一个混料机构送出的混合物料检测出问题,则可以针对性的检查该混料机构的物料,检测方便;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将添加物料直接由中途加入正极粉的送料通道20中,并在混合段21充分混合形成混合物料,最后每个混料机构的混合物料均装入单独的收集桶30中,方便运输和传送,整体机构工作可靠。

进一步的,为使得检测工作更加便捷,优选本案中上述混料机构设置为呈一列排布的多个,且相邻两混料机构之间间隔设置,提高了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如果某个收集桶30的混合物料检测出问题,则可以针对性地直接检查该混料机构的正极粉和添加物料,此时其他混料机构可以实现正常的送料工作,保证了整体电池混料设备工作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为使得物料进料平稳、顺畅,优选添加物料和正极粉的送料方式均设置为震动送料,保证了各通道对接的可靠性,且可进一步优选添加物料和正极粉均由上方进入对应的送料通道20、混合段21中,保证了落料的可靠性。

在本案中,为使得每个混料机构混合生成的混合物料更加充分,保证混合物料的成品质量,优选在送料通道20前方设有混合通道40,混合通道40用于接收送料通道20送出的混合物料并将其充分混合后卸入收集桶30。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二次拌粉的结构布局,正极粉先送入送料通道20中并抵达送料通道20的混合段21,添加物料先送入混合段21中,混合段21同时接受正极粉和添加物料并对二者进行预先的搅拌混合作业,然后混合段21将预先混合过的混合物料送入混合通道40中进行更长久更充分地混合,并最终制得混合充分、均匀的混合物料,收集桶30将最终成品的混合物料收集并送入后续工序。

进一步的,为使得送料通道20和混合通道40的送料、混合工作更加平稳和可靠,本实用新型采用螺旋送料并同时搅拌混合的方式,优选在送料通道20内轴向活动安装有送料螺旋杆50且送料螺旋杆50与送料通道20内壁紧密配合,送料螺旋杆50用于输送正极粉并将正极粉和添加物料搅拌混合,进一步优选送料螺 旋杆50与送料通道20内壁相抵,避免正极粉前后回窜,保证混合工作和送料工作的可靠性;在混合通道40内轴向活动安装有混合螺旋杆60且混合螺旋杆60与混合通道40内壁紧密配合,混合螺旋杆60用于充分搅拌混合送料通道20送出的混合物料,进一步优选混合螺旋杆60与混合通道40内壁相抵,避免混合物料前后回窜,保证混合工作和送料工作的可靠性。

更进一步的,为保证物料传送的平稳性和各通道对接的可靠性,同时也提高空间利用率,优选送料通道20设置为水平的直线型,同步的,送料螺旋杆50水平设于送料通道20内;混合通道40设置为倾斜向上的直线型,混合通道40的入口位于送料通道20出口的下方;同步的,混合螺旋杆60倾斜设于送料螺旋杆50下方,且优选混合通道40的下端与地面相抵,这样的结构布局进一步提高了整体混料机构的空间利用率,也使得各通道物料对接、传送平稳,避免出现物料卸料过快而产生的断层形象。

对此,优选送料螺旋杆50和混合螺旋杆60均由电机70驱动,上述混合螺旋杆60的电机70置于混合通道40的下端且抵靠在地面上,依靠地面的支撑力可以进一步保持混合通道40传动的平稳性,保证设备的工作效率。

优选地,为使得成品混合物料落料更加迅速,避免漏出,也避免混合通道40出口处卡堵,在混合通道40出口处联通设有用于将混合物料送入收集桶30的提升机80,提升机80可实现混合物料的竖直提升作业,收集桶30竖直摆设且其入口位于上端,在收集桶30入口处设有落料漏斗90。本实用新型采用先提升再落料的方式进行收集混合物料,工作效率更高,也减少了设备的占用面积。

优选地,为使得正极粉震动送料方式更加可靠,在送料通道20入口上方设有震动平台100且震动平台100设有倾斜的送料平 面,震动平台100用于将正极粉震动送入送料通道20。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震动平台100与送料螺旋杆50配合更加紧密,正极粉可以快速滑入送料通道20,避免卡堵现象产生,输送过程高效、顺畅。

优选地,为使得添加物料震动送料方式更加可靠,在混合段21上方设有振动筛110且振动筛110的出口周围设有不规则的多个加料平面111,振动筛110用于将添加物料震动送入混合段21。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振动筛110与送料螺旋杆50配合更加紧密,添加物料下落平稳,避免卡堵现象产生,输送过程高效、顺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