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淋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3056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喷淋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在垃圾处理领域,对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尘气体一般采用净化塔进行净化后再排放入大气中以避免对大气造成污染。现有的净化塔仅在塔体的顶部设置有一个喷淋器沿塔体内部向下喷洒除尘液体与向上流动的气体形成对流从而将气体中的粉尘带入塔体下部达到除尘的目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含尘气体在塔体内的上升速度比较,难以与喷洒的除尘液体充分接触,从而导致大量未被除尘的气体从而塔体顶部的排气口直接排放入大气中,除尘净化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淋除尘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净化塔除尘净化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喷淋除尘装置,包括:喷淋塔体;多个喷淋器,沿喷淋塔体内部的高度方向设置;供液装置,与各个喷淋器连接,用于为各个喷淋器输送除尘液体。

进一步地,各个喷淋器呈直线排布且各个喷淋器之间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地,供液装置包括:蓄液池,与喷淋塔体的底部相连通,用于储存除尘液体;导液管,导液管与各个喷淋器均连通,导液管的进液口延伸至蓄液池的底部;输液泵(33),设置在导液管上,用于将蓄液池中的除尘液体加压输送至各个喷淋器。

进一步地,蓄液池上具有排液口。

进一步地,每个喷淋器的下方设置有隔板,隔板由喷淋塔体的内壁向喷淋塔体的中心延伸且隔板的横截面积小于喷淋塔体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地,每个喷淋器下方的隔板设置有多块且每个喷淋器下方的多块隔板沿喷淋塔体的高度方向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喷淋除尘装置还包括:引风装置,与喷淋塔体的进气口连通,用于将含尘气体引入喷淋塔体中。

进一步地,引风装置包括:引风管,引风管的一端与喷淋塔体的进气口连通,引风管的另一端与含尘气源连通;引风机,设置在引风管上。

进一步地,喷淋塔体包括:顶盖,设置在喷淋塔体的顶端,顶盖与喷淋塔体的顶端之间形成喷淋塔体的排气口。

进一步地,每个喷淋器与喷淋塔体的侧壁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检修门。

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喷淋除尘装置,通过沿喷淋塔体内部的高度方向设置多个喷淋器,各个喷淋器与供液装置连接,供液装置为各个喷淋器输送除尘液体,从而在含尘气体沿喷淋塔体上升过程中,多个喷淋器同时工作沿喷淋塔体向下喷洒除尘液体,使含尘气体能够与喷洒的除尘液体充分接触,有效地提升除尘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净化塔除尘净化效果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喷淋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喷淋塔体;11、顶盖;12、检修门;20、喷淋器;30、供液装置;31、蓄液池;32、导液管;33、输液泵;34、排液口;40、隔板;50、引风装置;51、引风管;52、引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喷淋除尘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喷淋塔体10、多个喷淋器20和供液装置30;多个喷淋器20沿喷淋塔体10内部的高度方向设置;供液装置30与各个喷淋器20连接,用于为各个喷淋器20输送除尘液体。

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喷淋除尘装置,通过沿喷淋塔体10内部的高度方向设置多个喷淋器20,各个喷淋器20与供液装置30连接,供液装置30为各个喷淋器20输送除尘液体,从而在含尘气体沿喷淋塔体10上升过程中,多个喷淋器20同时工作沿喷淋塔体10向下喷洒除尘液体,使含尘气体能够与喷洒的除尘液体充分接触,有效地提升除尘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净化塔除尘净化效果不佳的问题。

具体实施时,各个喷淋器20呈直线排布且各个喷淋器20之间的间距相等,从而能够使喷出的除尘液体更加均匀,进一步提升除尘效果。每个喷淋器20与喷淋塔体10的侧壁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检修门12,从而便于更换或检修内部的喷淋器20。

供液装置30包括:蓄液池31、导液管32和输液泵33,蓄液池31中储存有除尘液体,蓄液池31与喷淋塔体10的底部相连通从而使沿喷淋塔体10喷洒下来的除尘液体返回到蓄液池31中以进行循环喷淋。导液管32的管体通过多个输液管分支与各个喷淋器20对应连通,导液管32的进液口一直延伸至蓄液池31的底部,输液泵33设置在导液管32上,输液泵33工作时将蓄液池31中的除尘液体通过导液管32加压输送至各个喷淋器20,喷淋器20在高压液体的作用下形成雾状的除尘液体与向上流动的含尘气体充分接触将含尘气体中的灰尘带入下方的蓄液池31中。

在长期工作后,蓄液池31中积聚的灰尘会在蓄液池31中形成淤泥,需要定期更换蓄液池31中的除尘液体,因此,在蓄液池31的下端设置有排液口34,从而方便定期将蓄液池31中的除尘液体排放进行更换。

含尘气体沿喷淋塔体10上升速度较快,从而减小了含尘气体在喷淋塔体10中的滞留时间,影响喷淋的除尘液体与含尘气体的充分接触,基于此,在每个喷淋器20的下方设置有隔板40,每个喷淋器20下方的隔板40设置有多块,多块隔板40由喷淋塔体10的内壁向喷淋塔体10的中心延伸,可选地,每块隔板40相互平行且与水平方向平行,隔板40的横截面积小于喷淋塔体10的横截面积,使隔板40不会堵塞含尘气体向上流动的通道,多块隔板40沿喷淋塔体10的高度方向交错设置,即相邻的两个隔板40朝向相对的方向延伸,从而在喷淋塔体10中形成连续弯曲的气流通道,增加含尘气体在喷淋塔体10中的滞留时间,使含尘气体能够与喷洒的除尘液体充分接触,提升除尘效果。

为了能将含尘气体快速引入喷淋塔体10中,还设置有引风装置50,引风装置50包括:引风管51和引风机52,引风管51的一端与喷淋塔体10的进气口连通,引风管51的另一端与含尘气源连通,引风机52设置在引风管51上,引风机52工作时产生负压从而将含尘气体快速引入喷淋塔体10中进行净化处理。

为了防止高空中的气流由喷淋塔体10顶部的排气口进入喷淋塔体10内部向下流动,影响含尘气体的流动,在喷淋塔体10的顶端设置有顶盖11,顶盖11与喷淋塔体10的顶端排气口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从而既能保证净化后的气体排出,同时能够阻挡外部气流流入对含尘气体净化过程的影响。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