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波产生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0514阅读:14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波电路,具体是一种超声波产生电路。



背景技术:

在工程实践中,超声波由于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且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它主要应用于倒车雷达、测距仪、物位测量仪、移动机器人的研制、建筑施工工地以及一些工业现场等,例如:距离、液位、井深、管道长度、流速等场合。利用超声波检测往往比较迅速、方便,且计算简单、易于做到实时控制,在测量精度方面也能达到工业实用的要求,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超声波传感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电气方式产生的超声波,一类是用机械方式产生的超声波。电气方式包括压电型、磁致伸缩型和电动型等;机械方式有加尔统笛、液哨和气流旋笛等。它们所产生的超声波的频率、功率和声波特性各不相同,因而用途也各不相同。在工程中,目前较为常用的是压电式超声波传感器。

压电式超声波传感器实际上是利用压电晶体的谐振来工作的。压电式超声波发生器的内部有两个压电晶片和一个共振板。当它的两极外加脉冲信号,且其频率等于压电晶片的固有振荡频率时,压电晶片将会发生共振,并带动共振板振动,便产生超声波。现有的一些超声波产生电路采用阻容电感元件设计,在大功率驱动下,稳定性不高,一般大功率驱动的超声波产生电路都采用专用芯片驱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波产生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声波产生电路,包括电位器RP1、电阻R1、电容C2、三极管VT1、电感L1和电感L2,所述电位器RP1一端分别连接电位器RP1滑片、电源VCC、电感L2和电容C1,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2另一端、电容C2和三极管VT1集电极,电容C2另一端连接压电振子RL,压电振子RL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电容C3和三极管VT1基极,三极管VT1发射极连接电感L1,电感L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3和二极管D1正极,二极管D1负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1另一端和电阻R1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感L1和电感L2均采用空心线圈电感。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源VCC电压为9V。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超声波产生电路采用两个谐振回路使电路的振荡频率进行合成,使振荡器在大功率下保证稳定工作,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超声波产生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超声波产生电路,包括电位器RP1、电阻R1、电容C2、三极管VT1、电感L1和电感L2,所述电位器RP1一端分别连接电位器RP1滑片、电源VCC、电感L2和电容C1,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2另一端、电容C2和三极管VT1集电极,电容C2另一端连接压电振子RL,压电振子RL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电容C3和三极管VT1基极,三极管VT1发射极连接电感L1,电感L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3和二极管D1正极,二极管D1负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1另一端和电阻R1另一端;所述电感L1和电感L2均采用空心线圈电感;所述电源VCC电压为9V。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请参阅图1,由电位器RP1、三极管Q1、电容C1、电阻R1、电容C2、三极管VT1、电感L1和电感L2组成一个大功率的高频振荡器,采用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通过设置电路元件参数使电路的振荡频率是压电振子RL的固有频率,L2和C1组成的谐振回路在这里不决定振荡器频率,而是决定振荡幅度,它的谐振频率应比压电振子RL的固有频率略低,L1和C3谐振频率大于压电振子RL的固有频率,采用两个谐振回路是为了使电路的振荡频率合成,使振荡器在大功率下保证稳定工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