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染整废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8209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染整废气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染整行业的染整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纺织大国,也是世界印染业中规模最大的国家。印染行业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问题日益彰显,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也对纺织印染行业发出警示。各个纺织印染厂在不断引进先进生产设备的同时,还全面推进节能管理措施和实行技术改造,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的利用和污染物的排放。

染缸和烘筒是纺织印染中关键设备,在染色和烘烤过程中排放了大量废气,废气中含有烟尘、油渍、染料助剂等有害成份,造成了环境污染,同时,这些废气温度高,热量排放到工作环境中,提高了工作环境的温度和气味扩散的速度,严重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必须对废气进行有效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染整废气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处理染整废气,并实现了药剂的循环使用,同时也实现了对油水的回收和再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节约了资源。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染整废气处理系统,包括集气装置、功能管系、供药装置、吸收喷淋装置和油水分离装置,其中:

所述集气装置与所述吸收喷淋装置通过所述功能管系相连通,

所述供药装置、所述吸收喷淋装置和所述油水分离装置依次连通,形成供药-吸收喷淋-油水分离-供药的循环,

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进口、水出口、油出口、储水装置和储油装置,所述油水分离装置通过所述进口与所述吸收喷淋装置相连通,所述油水分离装置通过所述水出口与所述储水装置相连通,所述油水分离装置通过所述油出口与所述储油装置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吸收喷淋装置包括吸收装置和喷淋装置,

所述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层,所述吸收层覆盖所述吸收喷淋装置的上部,所述吸收层至少为一层,所述吸收层为活性炭层,

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孔和喷头,所述喷淋孔设置在所述吸收喷淋装置的侧壁上,所述喷头设置在所述吸收层下部,所述喷淋孔和所述喷头均至少为1个。

优选地,所述吸收喷淋装置还包括气体检测装置,所述气体检测装置位于所述吸收层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吸收喷淋装置还包括药剂循环装置,所述药剂循环装置包括出药口,所述药剂循环装置通过所述出药口与所述喷淋装置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吸收喷淋装置还包括挡水层,所述挡水层设置在所述吸收层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挡水层包括填料,所述填料为多孔分子筛。

优选地,所述吸收喷淋装置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挡水层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储水装置包括过滤板,所述过滤板至少为1个,所述过滤板的孔径从上至下依次减小。

优选地,所述储水装置还包括排污装置和供水口,所述排污装置包括排污口、排污管和排污泵,所述排污泵设置在所述排污管,通过所述排污口将所述储水装置底部的沉淀物排出,所述储水装置通过所述供水口与所述供药装置相连通。

与现在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喷淋装置的药物处理,大部分废气被吸收,再依次通过多孔炭层和挡水层,进一步吸收有机气体和水汽,使排放的废气大大减少;

(2)通过设置药剂循环装置,充分利用药剂的处理功能,减少了药剂的使用,节约了成本;

(3)通过设置油水分离装置将油和水分离,对油和水进行再生处理或者进行污水处理,减少了污水的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染整废气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1-集气装置,11-气体流量计,2-吸收喷淋装置,20-气体检测装置,21-喷头,22-喷淋孔,23-排气口,24-挡水层,25-吸收层,26-循环泵,27-第一控制阀,28-第二控制阀,29-第一抽水泵,3-油水分离装置,31-储油装置,32-储水装置,321-加料口,322-排污口,323-排污泵,324-过滤板,4-供药装置,41-药剂加料口,42-第二抽水泵,43-第三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应当清楚本申请中提及的“前、后、上、下、左、右”等方向用词仅是为了能够更直观地解释本实用新型,因此在文中的上述的方向用词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染整废气处理系统,包括集气装置1、功能管系、供药装置4、吸收喷淋装置2和油水分离装置3。集气装置1与吸收喷淋装置2通过功能管系相连通。供药装置4、吸收喷淋装置2和油水分离装置3依次连通,形成供药-吸收喷淋-油水分离-供药的循环。

如图1所示,集气装置1包括气体流量计11。集气装置1为倒V型的结构,倒扣在气体产生的装置上,如烘筒、染缸等,抽吸这些装置上产生的废气,通过管路和设置在管路上的气体流量计11抽至吸收喷淋装置2中进行废气处理。气体流量计11用于计量废气的流量,以提供气体的数据供供药装置4作为药量使用的依据。

如图1所示,吸收喷淋装置2包括吸收装置(未示图)、喷淋装置(未示图)、气体检测装置20、药剂循环装置(未示图)、挡水层24、排气口23和换热器(未示图)。吸收装置位于喷淋装置的上部。喷淋装置用于处理大部分废气和一些固体颗粒。喷淋装置包括喷淋孔22和/或喷头21。喷淋孔22设置在吸收喷淋装置2的侧壁上,喷头21设置在吸收层下部,喷淋孔22和喷头21均至少为1个。喷淋孔和喷头能够将药剂雾化喷出,与废气进行更充分的接触,在达到处理废气的效果。吸收装置用于进一步吸收废气,提高处理效率。吸收层至少为一层,优选吸收层为活性炭层,也可以为含有其他具有吸附气体功能的材料层,能实现进一步吸收处理废气的作用即可。当然,吸收层25也可以为多种具有吸附气体功能材料的多层复合层。

如图1所示,气体检测装置20位于吸收层的上部,用于检测经吸收层吸收之后,待排放气体的废气含量是否达到排放标准。药剂循环装置包括出药口(未示图)、循环泵26和第一控制阀27。药剂循环装置经第一控制阀27和循环泵26将药剂从吸收喷淋装置2底部抽出,再经出药口将药剂送回吸收喷淋装置2中进行喷淋循环使用。药剂循环装置使药剂可以得到充分使用,避免了药剂使用一次后即排放掉,浪费药剂资源。药剂循环使用一定次数后,通过第二控制阀28和第一抽水泵29,将使用后的药剂抽至油水分离装置3中进行水处理。

如图1所示,挡水层24设置在吸收层25的上部。优选挡水层包括填料,填料为多孔分子筛,用于吸收废气中带有的水分,实现水气分离。挡水层也可以为具有向下倾斜设置的多层挡板,当水分会在挡板上聚集和凝结,之后回流至吸收喷淋装置2中。换热器(未示图)位于挡水层的上部。换热器用于吸收处理待排放处理后的废气中的热量。

如图1所示,油水分离装置3包括进口(未示图)、水出口(未示图)、油出口(未示图)、储水装置32和储油装置31。油水分离装置3通过进口与吸收喷淋装置2相连通。油水分离装置3通过水出口与储水装置32相连通。油水分离装置3通过油出口与储油装置31相连通。吸收喷淋装置2中的药剂经过循环使用之后,经进口排至油水分离装置3中,通过萃取等工艺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后的油经油出口排至储油装置31中,进行二次使用,或者再次进行处理。分离后的水经出水口排至储水装置32中,进行再处理之后进行使用。储水装置32包括过滤板324、加料口321、排污装置和供水口(未示图)。过滤板324至少为1个,过滤板324的孔径从上至下依次减小。经过吸收喷淋装置2使用后的药剂水中含有一定的固体颗粒,经过滤板过滤后,水中的颗粒物减少以达到能再次使用的目的。加料口321用于向储水装置中加入水处理剂,如絮凝剂等,对水中悬浮溶解的物质进行絮凝沉淀以净化水。排污装置包括排污口322、排污管(未示图)和排污泵323。排污泵323设置在排污管上,通过排污口322将储水装置底部的絮凝沉淀物排出。储水装置32通过供水口实现与供药装置4的连通,并将处理后的可二次使用的水送至供药装置4中进行再次使用。优选在储水装置与供药装置之间设置一个临时储水装置(未示图),用于将储水装置中处理后的水储存在临时储水装置中,待供药装置配药时再供水。

如图1所示,供药装置4包括药剂加料口41、供水泵(未示图)、第二抽水泵42和第三控制阀43。药剂加料口位于供药装置的上部,便于将药剂经药剂加料口送至供药装置中配药。供水泵与外部水源相连,当配药需水时,控制从外部供水。优选供药装置包括储药装置(未示图)和配药装置(未示图)。则可根据需要预先配制药剂后储存在储药装置中备用,当储药装置中药剂不足时,再启动配药装置进行配药,以保证药剂的持续稳定供应。供水泵位于供药装置4的一侧,用于向供药装置中供水以实现溶解配药。供药装置4通过第二抽水泵42和第三控制阀43,将配制好的药剂送至吸收喷淋装置2中。第二抽水泵42、循环泵26和第一抽水泵29联动控制,当循环泵26运行时,第二抽水泵与第一抽水泵均停止运行;当循环泵26停止运行时,第二抽水泵42与第一抽水泵29一动一停。

使用时,集气装置与供药装置同步运行,当供药达到设定数量后,启动药剂循环装置循环使用吸收喷淋装置中的药剂,循环设定次数后,将药剂抽至油水分离装置中进行处理,再次启动供药装置进行供药,同时油水分离装置进行油水分离,油水分离后分别进行后续处理,而水经过处理后,供向供药装置用于配置药剂。

与现在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喷淋装置的药物处理,大部分废气被吸收,再依次通过多孔炭层和挡水层,进一步吸收有机气体和水汽,使排放的废气大大减少;

(2)通过设置药剂循环装置,充分利用药剂的处理功能,减少了药剂的使用,节约了成本;

(3)通过设置油水分离装置将油和水分离,对油和水进行再生处理或者进行污水处理,减少了污水的排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