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破碎机壁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5827阅读:7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破碎机壁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破碎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破碎机壁板。



背景技术:

反击式破碎机,具有结构简单、破碎比大、能耗低、产量高、重量轻、破碎后成品呈立方形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矿石破碎、铁路、高速公路、能源、水泥、化工、建筑等行业。

反击式破碎机是利用板锤的高速冲击和壁板的回弹作用,使物料受到反复冲击而破碎的机械。板锤固装在高速旋转的转子上,并沿着破碎腔按不同角度布置若干块壁板。

物料进入板锤的作用区时先受到板锤的第一次冲击而初次破碎,并同时获得动能,高速冲向壁板。物料与壁板碰撞再次破碎后,被弹回到板锤的作用区,重新受到板锤的冲击。如此反复进行,直到被破碎成所需的粒度而排出机外。

壁板是破碎机的关键易损件,由于壁板直接与物料接触,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使用寿命短,更换频繁,消耗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破碎机壁板,制造简单、增加了壁板的耐磨性和韧性、延长了壁板的使用寿命,节约了企业的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破碎机壁板,包括壁板本体和开设在所述壁板本体两端的安装孔,还包括嵌入在所述壁板本体内部的钢条,所述钢条的纵截面为矩形或者三角形,所述钢条与壁板本体一体浇铸成型;所述壁板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横向加强筋和竖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的纵截面为三角形,所述竖向加强筋的纵截面为矩形,所述竖向加强筋交错焊接在壁板本体的底部,在相邻两根竖向加强筋之间设置有横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壁板本体的底部,另一端通过卡钩组件固定在壁板本体底部的卡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卡钩组件包括弧形连接钩和卡钩,所述弧形连接钩的一端与横向加强筋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卡钩固定连接,弧形连接钩穿过壁板本体上相应的弧形孔,所述卡钩卡扣在卡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壁板本体的材质采用高铬铸钢。

进一步地,所述钢条采用Q235钢板制得。

进一步地,所述钢条的数量为四根或者五根。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为螺丝孔,所述壁板本体与破碎机的破碎腔内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破碎机壁板的内部增设Q235钢条,从而提高壁板的韧性和耐磨性,延长了壁板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壁板的更换次数,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成本。

2.通过对加强筋的设置,实现了破碎机壁板使用效率更高,强度更高,使用的寿命得到显著的提高。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破碎机壁板结构合理、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适于在市场上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图2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含义为:1.壁板本体,2.安装孔,3.钢条,4.横向加强筋,5.竖向加强筋,6.卡块,7.弧形连接钩,8.卡钩,9.弧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破碎机壁板,包括壁板本体1和开设在所述壁板本体1两端的安装孔2,所述安装孔2为螺丝孔,所述壁板本体1与破碎机的破碎腔内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还包括嵌入在所述壁板本体1内部的四根钢条3,所述钢条3的纵截面为三角形,所述钢条3与壁板本体1一体浇铸成型。所述壁板本体1的材质采用高铬铸钢,所述钢条3采用Q235钢板制得。

所述壁板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横向加强筋4和竖向加强筋5。所述横向加强筋4的纵截面为三角形,所述竖向加强筋5的纵截面为矩形。所述竖向加强筋5交错焊接在壁板本体1的底部,在相邻两根竖向加强筋5之间设置有横向加强筋4,所述横向加强筋4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壁板本体1的底部,另一端通过卡钩组件固定在壁板本体1底部的卡块6上。所述卡钩组件包括弧形连接钩7和卡钩8,所述弧形连接钩7的一端与横向加强筋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卡钩8固定连接,弧形连接钩7穿过壁板本体1上相应的弧形孔9,所述卡钩8卡扣在卡块6上。横向加强筋4通过上述方式可以牢牢固定在壁板本体1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破碎机壁板的内部增设Q235钢条,从而提高壁板的韧性和耐磨性,延长了壁板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壁板的更换次数,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成本。通过对加强筋的设置,实现了破碎机壁板使用效率更高,强度更高,使用的寿命得到显著的提高。

实施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4所示,所述钢条3的纵截面为矩形。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一相同,不再赘述。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