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钻机用气体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3649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气动钻机用气体过滤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家安检部门对煤矿安全工作高度重视。由于电动类钻机有可能产生电火花的隐患,煤矿内使用电动类钻机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气动钻机使用气源作为动力源,而消除了有电火花产生的安全隐患。使用时,气动钻机以压缩空气为动力通过回转马达换向阀控制回转马达的回转及换向,压缩空气驱动齿轮马达旋转经两级减速后驱动主轴旋转进而带动钻具工作。而长期使用下气源存储箱中易混入杂质(如水分、油滴、尘土等多种杂质),为了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往往需在气体送入齿轮马达前进行过滤,以避免杂质进入马达内,造成设备损坏或影响其使用效果,但目前气动钻机的空气过滤器结构过于简单(仅设置单一滤芯),过滤效果不好,不能很好的满足设备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动钻机用气体过滤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气动钻机的空气过滤器结构过于简单(仅设置单一滤芯),过滤效果不好,不能很好的满足设备使用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气动钻机用气体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气体缓冲腔、过滤腔和集尘腔,所述气体缓冲腔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过滤腔上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过滤腔内设置有滤筒,所述集尘腔(4)底部设置有阀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分别位于所述上壳体的上部和下部,所述集尘腔位于所述下壳体内。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滤筒包括筒形支架和设置在所述筒形支架上的滤网,所述筒形支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筒形支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滤网两侧的内压片和外筒支架。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阀门为球阀。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

本实用新型使用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改变了气动钻机中空气过滤器采用单一滤筒结构的固有模式,设计了一种具有排渣功能的气动钻机用气体过滤器,设置了相互连通的过滤腔和集尘腔,便于过滤腔所拦截下的杂质可通过集尘腔及时排出,避免气体中的粉尘存储在过滤腔,造成滤筒堵塞影响其过滤效果。同时,进气口设置在出气口上方,进而迫使气体在壳体内自上而下运动,减缓气体在过滤器内的运行速度,增加气体与滤筒的接触时间,进一步确保了气体过滤器的过滤效果。

其中,上壳体和下壳体可拆卸连接设置,便于用户根据需要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分开,方便拆装滤筒对其清洁或集尘腔的清洁,符合用户的使用需要,保证其使用效果。

2、本实用新型筒形支架的设置保证了滤网的平整性和滤筒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确保了滤筒不同区域的过滤效果一致且良好,符合其使用要求。其中,筒形支架为双层支架,双层支架(内压片和外筒支架)设置更好的确保了滤网与筒形支架相对位置的稳定性,且滤筒的机械强度更佳,使用寿命更加有保障。

3、本实用新型进气口与出气口不同侧设置有效保证了气体在壳体内的运行长度,使得滤筒两侧均可与气体相接触,同时便于进气管、供气管的安装,符合设备的使用要求,设置科学、合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滤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换向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口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上壳体,12-下壳体,2-气体缓冲腔,3-过滤腔,4-集尘腔,5-进气口,6-进气管,7-出气口,8-换向阀,81-阀体,82-第一阀芯腔,83-第二阀芯腔,84-阀芯,85-转动手柄,86-阀体排气腔,87-进气腔,88-阀体进气口,89-气口,9-滤筒,91-筒形支架,911-内压片,912-外筒支架,92-滤网,10-阀门,11-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气动钻机用气体过滤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气体缓冲腔2、过滤腔3和集尘腔4,气体缓冲腔2上设置有进气口5,过滤腔3上设置有出气口7,过滤腔3内设置有滤筒9,集尘腔4底部设置有阀门10。

使用时,进气管6中的气体由进气口5进入壳体1内的气体缓冲腔2中,当气体缓冲腔2内的气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在气压的作用下气体自动向下移动进入过滤腔3,经滤筒9过滤后由出气口7进入供气管11内,为气动马达提高动力,带动气动钻机工作。与此同时,在气体经过滤筒9时气体内的杂质,如水分、油滴、尘土等,将被拦截附着在滤筒9表面或内部,长期使用下,附着在滤筒9上的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至集尘腔4内,工作结束后可打开阀门10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气动钻机中空气过滤器采用单一滤筒结构的固有模式,设计了一种具有排渣功能的气动钻机用气体过滤器,设置了相互连通的过滤腔3和集尘腔4,便于过滤腔3所拦截下的杂质可通过集尘腔4及时排出,避免气体中的粉尘存储在过滤腔3,造成滤筒9堵塞影响其过滤效果。同时,进气口5设置在出气口7上方,进而迫使气体在壳体1内自上而下运动,减缓气体在过滤器内的运行速度,增加气体与滤筒9的接触时间,进一步确保了气体过滤器的过滤效果。

进一步,供气管11通过换向阀8与回转马达和行走马达连接,换向阀8包括阀体81,阀体81内设置有第一阀芯腔82和第二阀芯腔83,第一阀芯腔82和第二阀芯腔83内均设置有阀芯84,阀芯84与转动手柄85连接,

第一阀芯腔82与第二阀芯腔83一端通过阀体排气腔86连通,另一端通过进气腔87连通,进气腔87与设置在阀体81上的阀体进气口88连通,

阀体进气口88与供气管11连通,

第一阀芯腔82和第二阀芯腔83分别通过对应的气口89与回转马达和行走马达连接。

使用时,气体由阀体进气口88进入阀体81后,经进气腔87向第一阀芯腔82和/或第二阀芯腔83流动,进入第一阀芯腔82或第二阀芯腔83后经其内的阀芯84控制气体由对应气口89进入回转马达或行走马达,进而控制回转马达或行走马达正转或反转,之后由回转马达或行走马达排出的气体经相应气口89再次进入第一阀芯腔82或第二阀芯腔83,再由第一阀芯腔82或第二阀芯腔83排至回转马达内的排气腔,再由排气腔排至大气。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回转马达和行走马达换向阀单独设置的固有模式,设置了一种两套一体式换向阀,巧妙的将原本独立设置的两个换向阀设置为了一体结构,使得原本分散粗狂的换向阀,结构更加紧凑、美观,有效缩减了换向阀的所占空间,以及制造时所需原材料和生产成本,同时安装起来更加方便快捷,有效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装效率。同时,这一新型换向阀相较于传统的独立式换向阀容积有效提高,有效保证了换向阀使用过程中的通气量,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壳体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进气口5和出气口7分别位于上壳体11的上部和下部,集尘腔4位于下壳体12内。

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可拆卸连接设置,便于用户根据需要将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分开,方便拆装滤筒9对其清洁或集尘腔4的清洁,符合用户的使用需要,保证其使用效果。

进一步,滤筒9包括分别设置在滤网92两侧的内压片911和外筒支架912。

筒形支架91的设置保证了滤网92的平整性和滤筒9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确保了滤筒9不同区域的过滤效果一致且良好,符合其使用要求。

进一步,筒形支架91包括内压片911和外筒支架912,滤网92设置在内压片911和外筒支架912之间。

双层支架(内压片911和外筒支架912)设置更好的确保了滤网92与筒形支架91相对位置的稳定性,且滤筒9的机械强度更佳,使用寿命更加有保障。

进一步,阀门10为球阀。

气动球阀结构紧凑,密封可靠,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密封面与球面常在闭合状态,不易被介质冲蚀,易于操作和维修。阀门10采用球阀设置有效保证了阀门10的使用要求,避免设备使用过程中气体由阀门10处泄露,影响使用效果。

进一步,进气口5与出气口7分别设置在壳体1两侧。

进气口5与出气口7不同侧设置有效保证了气体在壳体1内的运行长度,使得滤筒9两侧均可与气体相接触,同时便于进气管6、供气管11的安装,符合设备的使用要求,设置科学、合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