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冲击式破碎机的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035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用于冲击式破碎机的转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冲击式破碎机的转子



背景技术:

通常地,冲击式破碎机被用于破碎诸如石灰石、泥灰岩、粘土、碎石的物料或类似的矿物物料。已知的冲击式破碎机具有转子,该转子具有均匀间隔开的打击板。转子与沿相反方向旋转的第二转子相互作用或者与布置在转子侧面的冲击元件相互作用例如以破碎物料。

在已知的冲击式破碎机的情况下,打击板各自例如通过液压的方式被楔入到破碎辊体中的凹部中。这种冲击式破碎机的打击板受到严重的磨损并且需要定期维护。在磨损的情况下,已知的冲击式破碎机的打击板被完全更换或被翻转,因而打击板的相反端部也受到磨损。例如,从de3521588a1中已知这种冲击式破碎机。

更换打击板非常耗时并且需要冲击式破碎机的长时间停机。此外,产品的质量随着打击板磨损的增加而劣化。



技术实现要素: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冲击式破碎机的转子,该转子克服了上文提到的缺点并且提供了一种使打击板的位置适应打击板的磨损状态或适应物料性质的方式。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用于具有独立装置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冲击式破碎机的转子来实现。有利的发展将从从属权利要求中变得显而易见。

根据第一方面,转子包括破碎辊体以及至少一个保持装置,所述至少一个保持装置安装在破碎辊体上以对打击板进行保持,其中,保持装置具有引导框架和至少一个引导元件,所述至少一个引导元件连接至打击板,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引导元件以下述方式可移动地安装在引导框架上:使得引导元件在径向方向上相对于引导框架的运动导致打击板在径向方向上相对于破碎辊体的运动,其中,引导元件布置成能够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打击板移动。

术语“径向方向”、“径向地”、“轴向方向”和“轴向地”应当参照破碎辊体来理解。

破碎辊体具有大致圆筒形的设计并且在冲击式破碎机的操作期间绕冲击式破碎机中心线旋转。优选地,冲击式破碎机具有多个打击板,所述多个打击板以相对于彼此均匀的间隔安装在破碎辊体的圆周上。例如,每个打击板均被安装在相应的保持装置中。一方面,冲击式破碎机的破碎辊体具有对打击板进行保持的功能,另一方面,冲击式破碎机的破碎辊体具有将来自转子轴的扭矩经过破碎辊体传递至打击板以便施加所需的破碎力的功能。打击板各自布置在破碎辊体的凹部中,其中,所述打击板在破碎辊体的外圆周的上方突出一预定高度。优选地,引导框架具有大致盒状的设计并且用于沿着预定平面对至少一个引导元件进行引导。

优选地,打击板经由引导元件安装在引导框架上,从而允许打击板借助于引导元件相对于破碎辊体沿径向方向移动。引导元件的径向运动引起打击板的径向运动,其中,引导元件的轴向运动与打击板分离开。引导元件可以相对于打击板沿轴向方向移动而不会导致打击板在轴向方向上的任何运动。

打击板在径向方向上的运动允许使打击板的位置根据打击板的磨损进行调整,从而确保打击板在破碎辊体的外圆周的上方突出一预定高度。特别地,引导元件相对于引导框架的运动导致了打击板在径向方向上相对于破碎辊体的连续无级运动。例如,打击板在径向方向上连续运动的能力允许使打击板根据磨损状态或待破碎的物料性质进行精确的径向定位。这确保了不会随着打击板的磨损而劣化的恒定的产品质量。此外,冲击式破碎机的停机时间得以减少,原因在于只有当打击板几乎完全被磨损时才需要更换打击板。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破碎辊体具有凹部,其中,保持装置被容纳在该凹部中并且保持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至破碎辊体。特别地,保持装置被完全容纳在破碎辊子的凹部中,因而保持装置不会从破碎辊体突出。这使得打击板能够以最佳的方式被容纳在保持装置中,其中,保持装置的磨损被避免。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引导元件具有大致楔形的设计。特别地,引导元件的径向面向外的侧面相对于轴向方向的倾斜角度约为5°至30°、特别地为10.5°。此外,特别地,面向引导框架方向的侧面的倾斜角度为约10°至30°、特别地为14°。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保持装置具有第一螺纹主轴,引导元件借助于该第一螺纹主轴安装在引导框架上。特别地,引导元件具有螺纹孔,该螺纹孔沿轴向方向穿过引导元件并且螺纹主轴延伸穿过该螺纹孔。由此,以简单的方式使引导元件在引导框架内的运动成为可能。优选地,螺纹主轴沿轴向方向延伸穿过引导框架。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保持装置具有夹紧元件,该夹紧元件以使得夹紧元件在径向方向上的运动导致引导元件在径向方向上的运动的方式可移动地安装在引导框架中。特别地,夹紧元件布置在相对于引导元件的径向内侧的下方并且夹紧元件布置成以可移动的方式使引导元件沿径向方向移动。特别地,夹紧元件布置成能够相对于引导元件沿轴向方向移动,而夹紧元件的轴向移动不会导致引导元件的任何轴向运动。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夹紧元件以使得夹紧元件可以以移动到阻挡位置中的方式可移动地安装在引导框架中,在阻挡位置中,夹紧元件阻止了引导元件在径向方向上的运动。在阻挡位置中,夹紧元件特别地借助于夹紧元件的径向面向外的表面置靠在引导元件上,其中,引导元件以使得径向方向上的运动被阻止的方式置靠在引导框架上。这使得引导元件能够在径向方向上被固定,特别地在径向方向上被向内固定,其中,与此同时实现了打击板在径向方向上的固定,从而确保了打击板突出超过破碎辊体的预定高度被维持。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夹紧元件可以平行于引导元件的运动方向移动。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夹紧元件借助于第二螺纹主轴安装在引导框架上。特别地,第二螺纹主轴平行于第一螺纹主轴延伸并且允许夹紧元件的运动。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夹紧元件具有大致楔形的设计。特别地,夹紧元件的径向面向内的表面以与轴向方向成约5°至30°的角度、特别地为10.5°的角度被布置。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引导元件具有突出部,特别地为梯形突出部。优选地,该突出部在轴向方向上沿着引导元件的整个长度延伸。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打击板具有凹槽,特别地为梯形凹槽,该凹槽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且与引导元件的突出部接合。这实现了引导元件与打击板的形状配合连接,因而使得打击板与引导元件一起移动。此外,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凹槽允许引导元件在凹槽内相对于打击板沿轴向方向的运动。例如,突出部和凹槽具有矩形形状或圆形形状。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第一螺纹主轴和第二螺纹主轴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带有右旋螺纹的第一区域和带有左旋螺纹的第二区域。优选地,相应的引导元件或夹紧元件布置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每一者上,其中,引导元件和夹紧元件在螺纹主轴转动时沿相反的方向移动。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布置有弹簧元件。弹簧元件防止了螺纹主轴在转动期间的预加载荷的损失,其中,布置在螺纹主轴上的引导元件沿相反的方向移动。通过示例的方式,弹簧元件具有套筒,其中,在该套筒内布置有弹簧例如螺旋压缩弹簧或多个膜片弹簧。特别地,套筒被连接以与螺纹主轴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共同旋转,因而防止了套筒与螺纹主轴之间的相对旋转,并且与此同时,第一区域相对于第二区域在轴向方向上的运动成为可能。这种布置还允许螺纹主轴的第一区域相对于第二区域的预加载荷。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第一螺纹主轴和第二螺纹主轴以使得其可以沿径向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引导框架中。特别地,引导框架具有槽孔,该槽孔在径向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一螺纹主轴和第二螺纹主轴布置在该槽孔中。螺纹主轴在径向方向上的运动允许引导元件沿着螺纹主轴在沿径向方向移动的同时沿轴向方向移动。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第一螺纹主轴上安装有两个引导元件,其中,第二螺纹主轴上安装有两个夹紧元件。两个引导元件各自在径向方向上以形状配合连接的方式连接至打击板并且实现了对打击板在径向方向上的均匀引导。夹紧元件被用于固定相应的引导元件并且使相应的引导元件沿径向方向向内移动。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引导框架具有用于对相应的引导元件进行引导的引导表面。特别地,用于对引导元件进行引导的引导表面以与径向方向成约5°至30°的角度、特别地成14°的角度被布置。优选地,引导表面以下述方式形成:使得引导表面与引导元件面向保持装置方向的侧面相互作用,并且将引导元件沿着特别地以与轴向方向成约5°至30°、特别地成10.5°的角度延伸的平面进行引导。引导表面以与径向方向成一角度的额外倾斜度使得打击板能够受到基本上沿周向方向的力,因而使得打击板通过引导元件压靠在破碎辊体中的凹部上。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引导框架具有用于对相应的夹紧元件进行引导的引导表面。特别地,用于对夹紧元件进行引导的引导表面相对于轴向方向的角度约为5°至30°、特别地为10.5°。优选地,引导表面以使得其与夹紧元件的径向面向内的表面相互作用的方式被设计,从而实现夹紧元件的最佳引导。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参照附图的多个说明性实施方式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

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具有多个打击板的冲击式破碎机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根据一个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具有打击板的保持装置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根据图2的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引导框架的立体图。

图4以立体图和正视图示出了根据图2的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引导元件。

图5示出了根据图2的说明性实施方式的夹紧元件的立体图。

图6示出根据图1和图2的说明性实施方式的打击板的立体图。

图7示出了根据另一说明性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冲击式破碎机的转子10,该冲击式破碎机用于破碎石灰石、泥灰岩、粘土、碎石或类似的矿物物料。转子10包括呈大致圆筒形的破碎辊体12,该破碎辊体12具有中心轴向孔14以接纳用于驱动破碎辊体的轴(未示出)。在冲击式破碎机的操作期间,转子10沿箭头的方向旋转,其中,打击板18例如与在相反方向上旋转的另一个转子(图1中未示出)相互作用或者打击板18与布置在转子10的侧面的冲击元件(未示出)相互作用。

破碎辊体12在其外圆周上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六个凹部16,并且其中,六个凹部16中的每个凹部中布置有打击板18和保持装置20。大致板状的打击板18在轴向方向上延伸遍布破碎辊体12的整个长度,因而打击板18各自终止于破碎辊体12的侧面。在径向方向上,打击板18各自以其高度的约三分之一的方式延伸超出破碎辊体12的外圆周并且以其高度的约三分之二的方式延伸到破碎辊体12中。打击板18在破碎辊体12的圆周上均匀地间隔开。每个打击板18借助于面向旋转方向的侧面置靠在保持装置20上并且借助于相反的侧面置靠在破碎辊体12上。此外,破碎辊体12上安装有阻止打击板18在轴向方向上运动的紧固装置22。优选地,紧固装置22为安装在破碎辊体12的侧面上的板,例如,紧固装置22拧紧至破碎辊体并且与打击板相互作用,从而确保打击板18在轴向方向上被固定。保持装置20在径向方向上沿着相应的打击板18在破碎辊体12内延伸的侧面延伸,并且保持装置与粉碎辊子本体12的圆周齐平。在轴向方向上,保持装置20在凹部16中轴向地延伸遍布破碎辊体12的整个长度。保持装置20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例如螺纹连接至——破碎辊体12,从而使得保持装置能够在需要时被更换。

图2示出了图1的保持装置20的详细图示,其中,为了简单起见,示出了打击板18的部分截面。保持装置20具有引导框架24,该引导框架24大致呈盒状形状并且具有多个引导表面。参照图3详细地描述了引导框架24的设计。在引导框架24中还布置有两个引导元件26和两个夹紧元件28,其中,图2中仅示出一个引导元件26和一个夹紧元件28,每个引导元件26和夹紧元件28能够沿着图3所示的引导表面44、46、48、50移动。保持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36,该驱动装置36具有第一螺纹主轴30和第二螺纹主轴32。螺纹主轴30、32在引导框架24的纵向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穿过引导框架24。第一螺纹主轴30上布置有两个引导元件26,该第一螺纹主轴30布置在第二螺纹主轴32的上方特别地布置在第二螺纹主轴32的径向外侧,其中,第二螺纹主轴32上布置有两个夹紧元件28。螺纹主轴30、32各自借助于紧固元件38、40——特别地为螺母——安装在延伸穿过引导框架24的槽孔42中,从而防止了螺纹主轴30、32的轴向运动并且允许螺纹主轴30、32的径向运动。螺纹主轴30、32各自具有螺纹,特别地具有为右旋螺纹和左旋螺纹的两种螺纹,其中,这些螺纹各自延伸直至螺纹主轴的中央,从而使得螺纹主轴30、32的端部中的一个端部具有右旋螺纹而螺纹主轴30、32的端部中的另一端部具有左旋螺纹。引导元件26布置在螺纹主轴30的相应的相反两个端部处且相距螺纹主轴的相应的端部相同的距离,从而使得当螺纹主轴30转动时引导元件26在螺纹主轴30上沿相反的方向移动。夹紧元件28以相同的方式安装在第二螺纹主轴32上,从而使得夹紧元件28同样地沿相反的方向移动。

图3所示的引导框架24具有后壁52,该后壁52在引导框架24安装在破碎辊体12中的状态下置靠在破碎辊体12上。引导框架24中形成有四个引导表面44、46、48、50,并且引导元件26和夹紧元件28沿着所述表面被引导。引导表面48和引导表面50各自用于对夹紧元件26进行引导并且以相对于彼此成v形且与后壁52成直角的方式被布置。引导表面48和引导表面50具有平坦的设计并且各自从引导框架24的纵向侧面的中央以相对于转子10的朝向引导框架24的侧面的轴向方向成约5°至30°、特别地为10°至20°、优选地为10.5°的倾斜角度延伸。引导表面44和引导表面46各自用于引导引导元件26并且以相对于彼此大致呈v形的方式被布置,其中,引导表面44和引导表面46以相对于引导框架的后壁52成约10°至30°、特别地为12°至20°、优选地为14°的角度被布置。引导表面44和引导表面46相对于轴向方向的倾斜角度约为5°至30°、特别地为10°至20°、优选地为10.5°并且该倾斜角度与引导表面48和引导表面50的倾斜度相对应,其中,用于对相应的引导元件26进行引导的引导表面44和引导表面46被布置在引导表面48和引导表面50的上方,特别地布置在引导表面48和引导表面50的径向外侧。

引导框架24还具有在径向方向上伸长的槽孔42,该槽孔42在引导框架24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特别地,该槽孔42在破碎辊体12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穿过引导框架24,并且其中,图2中所示的第一螺纹主轴30和第二螺纹主轴32延伸穿过该槽孔42。槽孔42还延伸穿过引导表面48和引导表面50。

图4中所示的引导元件26呈大致楔形的形式,其中,向上的径向面向外的表面相对于引导元件26的纵向轴线特别地相对于转子10的轴向方向形成约5°至30°、特别地为10°至20°、优选地为10.5°的角度。引导元件26的面向保持装置20的方向的一侧具有大致沿径向方向延伸的侧面以及接触表面62,该接触表面62置靠在图3的引导表面44上并被设计成与引导表面44的角度取向相匹配。接触表面26相对于该侧面以及相对于转子20的径向方向形成约为10°至30°、特别地为12°至20°、优选地为14°的角度。引导元件26的面向打击板18的表面具有梯形突出部64,该梯形突出部64沿着引导元件26的径向向内的下边缘延伸。梯形突出部64用于将引导元件26以形状配合连接的方式连接至打击板18。用于容纳第一螺纹主轴30的螺纹孔54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穿过引导元件26。置靠在引导表面46上的引导元件26相对于图4所示的引导元件26具有对称的构造。

图5中所示的夹紧元件28具有大致楔形的设计,其中,向下径向面向内的表面形成接触表面56,该接触表面置靠在引导框架24的引导表面48上并且被设计成匹配引导表面48的角度取向。接触表面56是大致平坦的并且具有相对于轴向方向约为5°至30°、特别地为10°至20°、优选地为10.5°的角度。用于容纳第二螺纹主轴32的螺纹孔58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穿过夹紧元件28。当安装在引导框架24中时,夹紧元件28的上部径向面向外的表面置靠在引导元件26的下部径向面向内的表面上。置靠在引导表面50上的夹紧元件相对于图4所示的夹紧元件28具有对称的构造。

图6示出了打击板18在安装状态下在面向保持装置的侧面中具有梯形凹槽34。凹槽34沿着径向面向内的下边缘在打击板18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用于将打击板18连接至引导元件26。在图2所示的安装状态下,打击板18的梯形凹槽34与引导元件26的梯形突出部34相互作用,从而允许引导元件26相对于打击板18沿着凹槽34移动。打击板18还具有冲击表面60,该冲击表面60布置在侧面的径向向外的端部区域上并且例如具有耐磨涂层(在此未示出)。

图7示出了驱动装置36的部段,其中,作为例子仅示出了一个螺纹主轴30。螺纹主轴30具有第一部段66和第二部段68,第一部段66和第二部段68具有不同的螺纹。例如,第一部段66具有右旋螺纹并且第二部段68具有左旋螺纹。在第一部段66与第二部段68之间布置有弹簧元件70,该弹簧元件70具有套筒,在该套筒中布置有弹簧例如螺旋压缩弹簧或多个膜片弹簧。该套筒连接至螺纹主轴的第一部段66和第二部段68,以这种方式使得部段66、68的轴向运动是可能的,但是部段66、68相对于彼此的扭转得以阻止。优选地,部段66、68面朝螺纹主轴30的中央的端部具有外六角形,该外六角形与形成在套筒中的内六角形相互作用并因而阻止了部段66、68相对于彼此的扭转并且允许部段相对于彼此在轴向方向上的运动。例如,弹簧元件确保了部段66与部段68之间的预加载荷,并且因而防止了螺纹主轴的错误拧紧。

为了使打击板沿径向方向移动,第一螺纹主轴30转动,因而使得引导元件26沿着螺纹主轴30沿轴向方向向外移动。螺纹主轴的不同螺纹确保了引导元件26彼此沿相反的方向移动。打击板18与引导元件26之间借助于形状配合连接——该形状配合连接包括引导元件26上的梯形突出部位于打击板的梯形凹槽34中——使得引导元件26能够沿着凹槽34在轴向方向上滑动,因而使得打击板18随着引导元件26沿径向方向移动而不沿轴向方向移动。对于打击板18的径向运动而言,第二螺纹主轴32转动,因而使得夹紧元件28各自在引导元件26下方滑动并且使引导元件26移动抵靠引导表面44、46、48、50。夹紧元件元件在各自的情况下使引导元件沿径向方向移动进入阻挡位置中,在该阻挡位置中,引导元件置靠在引导表面44、46上并且阻止了沿径向方向向外的运动。在阻挡位置中,夹紧元件各自相对于引导元件布置径向内侧,因而使得阻止了引导元件26在径向方向上的向内运动。螺纹主轴30、32例如通过手动驱动来驱动或者借助于诸如液压马达或电动马达的外部驱动装置来驱动。

所描述的布置提供了打击板在径向方向上的简单且可靠的调节,并且因此,只有在非常严重的磨损时才需要更换整个打击板18,并且打击板18的高度可以在任何时间适应于待破碎的相应物料的性质。特别地,该布置允许打击板在径向上连续无级地运动,由此打击板的精确定位是可能的。这在打击板磨损的情况下允许节省相当多的时间并且防止冲击式破碎机的长时间停工。

附图文字列表

10转子

12破碎辊体

14孔

16凹部

18打击板

20保持装置

22紧固装置

24引导框架

26引导元件

28夹紧元件

30第一螺纹主轴

32第二螺纹主轴

34梯形凹槽

36驱动装置

38紧固装置

40紧固装置

42凹部

44引导表面

46引导表面

48引导表面

50引导表面

52后壁

54螺纹孔

56引导表面

58螺纹孔

60冲击表面

62接触表面

64梯形突出部

66螺纹主轴的第一部段

68螺纹主轴的第一部段

70弹簧元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