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0316发布日期:2018-09-14 22:42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的过滤系统,尤其涉及水过滤系统中的滤芯。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洗漱用过滤器由颗粒过滤部份1和水质口感处理部份2组成;颗粒过滤部份1一般采用pp棉滤芯或陶瓷滤芯;水质口感处理部份2,如:除氯球等均放置在颗粒过滤部份1的内侧;

其中,

颗粒过滤过程为:原水首先通过颗粒过滤部份的外壁进入颗粒过滤部份径向部位,并从颗粒过滤部份的内壁进入颗粒过滤部份内侧,使得颗粒直径大于颗粒过滤部份的外壁孔径的颗粒被挡在颗粒过滤部份的外壁,使颗粒直径小于颗粒过滤部份的外壁孔径的颗粒被吸附在颗粒过滤部份径向部位。这里以pp棉滤芯为例,假设pp棉厚度为l,因此至少存在部份水流只被l长度的pp棉过滤,为了提高过滤能力,就必须加大pp棉的厚度,这样一来不仅增加成本,而且增加的净水器的安装空间,从而限制净水器的适用范围。更严重的是,pp棉的利用率极低,且绝大多数的原水不能获得充分过滤。

水质口感处理过程为:(以pp棉为例)经过pp棉过滤后的水流,再次经过pp棉内侧的除氯球等水质口感处理部份,但可以发现进水口端进入pp棉内侧的水经过水质口感处理部份的水路最长,而越靠近出水口端的水经过水质口感处理部份的水路越短,可见经过传统净水器的原水并未被均恒的过滤,而被过滤相对充分的水,也会被过滤不充分的水二次污染,因此并不能取到有效的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任意mol的原水都被充分过滤且占用空间小的净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净水装置,它设有一全过滤净水装置,所述全过滤净水装置设有滤芯、外防渗层和内防渗层;所述外防渗层和内防渗层分别覆盖于滤芯的外壁和内壁,使得流体不能通过滤芯上被外防渗层覆盖部份的外壁,也不能通过滤芯上被内防渗层覆盖部份的内壁。

所述内防渗层未覆盖滤芯内壁在出水端的部份,使得流体在净水装置的必经路线至少包括:滤芯进口端--滤芯—滤芯出口端—内防渗层内壁包围的空间。

所内防渗层内壁包围的空间内设有一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进口位于滤芯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所述排水管的排水方向与滤芯出水方向的夹角成锐角或零度。

优化方案1

它设有一精过滤净水装置;所述精过滤净水装置设有精滤芯和储水过渡容器,所述精滤芯设置于储水过渡容器内;所述全过滤净水装置的出口端连接精滤芯的内壁,使得全过滤净水装置过滤后的流体先进入精滤芯的内壁,再从精滤芯的外壁进入储水过渡容器内。

优化方案2

它设有二个或多个精过滤净水装置,各精过滤净水装置串联连通,使得相邻二个精过滤净水装置中的前精过滤净水装置的出口端连接后精过滤净水装置的进口端,并使全过滤净水装置的出口端连通第一个精过滤净水装置的进口端;所述精过滤净水装置设有精滤芯和储水过渡容器,所述精滤芯设置于储水过渡容器内;至少存在二个相邻的精过滤净水装置,满足流体流经顺序为:前精滤芯内壁---前精滤芯外壁--后精滤芯外壁--后精滤芯内壁或前精滤芯外壁---前精滤芯内壁--后精滤芯内壁--后精滤芯外壁。

优化方案3

它设有二个或多个精过滤净水装置,各精过滤净水装置串联连通,使得相邻二个精过滤净水装置中的前精过滤净水装置的出口端连接后精过滤净水装置的进口端,并使全过滤净水装置的出口端连通第一个精过滤净水装置的进口端;所述精过滤净水装置设有精滤芯和储水过渡容器,所述精滤芯设置于储水过渡容器内;至少存在二个相邻的精过滤净水装置满足:前精滤芯垂直于后精滤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发明通过外防渗层和内防渗层分别覆盖于滤芯的外壁和内壁,使得流体不能通过滤芯上被外防渗层覆盖部份的外壁,也不能通过滤芯上被内防渗层覆盖部份的内壁。使得经过滤芯的任意水流均需从滤芯的进口端沿着滤芯的径向部份流到滤芯的出口端,即任意水流的被过滤的长度大于等于滤芯的长度。因此滤芯厚度在保证滤芯内部孔径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无限减小,不仅充分保证任意水流都被充分过滤,而且可以大减小滤芯成本,同时还可以缩小净水器的占用空间,使得净水器适用范围大大提升,如:即可以适用于洗手盆龙头、浴霸连接部的外接,还可以适用大型中央净水需求。

2、本发明所述内防渗层未覆盖滤芯内壁在出水端的部份,使得流体在净水装置的必经路线至少包括:滤芯进口端--滤芯—滤芯出口端—内防渗层内壁包围的空间。便于全部的水流都需完整经过滤芯内侧全部的水质口感处理部份(如:全部的除氯球)。

3、本发明所述内防渗层未覆盖滤芯内壁在出水端的部份配合排水管使一级过滤装置的出水方向与滤芯的出水方向同向,因此在多级净水装置串联时,可以有效避免连接方面的诸多限制,大大节省了安装空间。

以下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介绍。

附图说明

图1系传统滤芯示意图;

图2系实施例1全过滤净水装置示意图;

图3系实施例2全过滤净水装置与精过滤净水装置串联示意图;

图4系实施例3精过滤净水装置主视图;

图5系实施例3精过滤净水装置府视图。

注:以上各图中的箭头均为水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净水装置,它设有一全过滤净水装置,所述全过滤净水装置设有滤芯、外防渗层和内防渗层;所述外防渗层和内防渗层分别覆盖于滤芯的外壁和内壁,使得流体不能通过滤芯上被外防渗层覆盖部份的外壁,也不能通过滤芯上被内防渗层覆盖部份的内壁。

所述内防渗层未覆盖滤芯内壁在出水端的部份,使得流体在净水装置的必经路线至少包括:滤芯进口端--滤芯—滤芯出口端—内防渗层内壁包围的空间。

所内防渗层内壁包围的空间内设有一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进口位于滤芯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所述排水管的排水方向与滤芯出水方向的夹角成锐角或零度。

所述外防渗层由上半盖和下半盖组成,上半盖与下半盖之间通过塑料螺丝固定(详细描述固定方式),该方案有利益装配,同时可以有效减缓pp棉在使用过程中崩裂,还有利于提高pp棉使用寿命。

它设有一精过滤净水装置;所述精过滤净水装置设有精滤芯和储水过渡容器,所述精滤芯设置于储水过渡容器内;所述全过滤净水装置的出口端连接精滤芯的内壁,使得全过滤净水装置过滤后的流体先进入精滤芯的内壁,再从精滤芯的外壁进入储水过渡容器内。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净水装置,所述的精过滤装置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它设有二个或多个精过滤净水装置,各精过滤净水装置串联连通,使得相邻二个精过滤净水装置中的前精过滤净水装置的出口端连接后精过滤净水装置的进口端,并使全过滤净水装置的出口端连通第一个精过滤净水装置的进口端;所述精过滤净水装置设有精滤芯和储水过渡容器,所述精滤芯设置于储水过渡容器内;至少存在二个相邻的精过滤净水装置,满足流体流经顺序为:前精滤芯内壁---前精滤芯外壁--后精滤芯外壁--后精滤芯内壁或前精滤芯外壁---前精滤芯内壁--后精滤芯内壁--后精滤芯外壁。

实施例3

如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净水装置,所述的精过滤装置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它设有二个或多个精过滤净水装置,各精过滤净水装置串联连通,使得相邻二个精过滤净水装置中的前精过滤净水装置的出口端连接后精过滤净水装置的进口端,并使全过滤净水装置的出口端连通第一个精过滤净水装置的进口端;所述精过滤净水装置设有精滤芯和储水过渡容器,所述精滤芯设置于储水过渡容器内;至少存在二个相邻的精过滤净水装置满足:前精滤芯垂直于后精滤芯。

上述实施1实施例2实施例3中全过滤净水装置与精过滤净水装置串联顺序并不是唯一的,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先后安装和流经顺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