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烟气湿法脱硫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5333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高架烟气湿法脱硫塔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湿法脱硫塔,是电厂、钢铁厂和化工企业烟气湿法脱硫系统使用的高架烟气湿法脱硫塔。



背景技术:

目前,电厂、钢铁厂和化工企业使用的湿法脱硫塔,大都按超净排放要求,多采用双塔串联结构,是由一级脱硫塔、二级脱硫塔、烟囱和工艺楼、循环水泵、氧化风机、石膏泵及工艺水系统构成,这种结构有一下缺点:(1)烟气从一级脱硫塔顶约32m高处,返回到二级脱硫塔下部9m高处,再从二级脱硫塔32m高处,返回到烟囱下部进口处,烟道高低往返路线长,弯头六个之多,系统阻力大,约500pa;(2)占地面积大:二级脱硫塔、烟囱和工艺楼、循环水泵、氧化风机、石膏泵及工艺水系统,占地面积一般在300-400m2,甚至更多;(3)现有钢制直排式脱硫塔烟气排放高度低,不符合规范要求,多数相差20m左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架烟气湿法脱硫塔,以解决现有技术烟气高低往返路线长,弯头多,系统阻力大,占地面积大,直排式脱硫塔高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高架烟气湿法脱硫塔,包括一级脱硫塔、二级脱硫塔和烟囱,其特征在于:二级脱硫塔坐落在高架楼上,烟气从一级脱硫塔顶部由连接烟道直接进入二级脱硫塔底部,在连接烟道内设有高压冲洗装置,二级脱硫塔采用直排式,烟囱固定在二级脱硫塔顶上,在高架楼顶上设有检修平台,检修平台与楼梯相连通。

一级脱硫塔和二级脱硫塔的连接烟道向上倾斜5-10度角,进入二级脱硫塔后连接烟道向下倾斜10-20度角。

高架楼有18-20米,分三层,一层有氧化风机、运输通道、办公室和石膏间,二层上有变压器、中控室、在线检测室和真空皮带过滤机,三层上有水箱、冷却水泵、冲洗水泵、循环水泵和石膏泵,冷却水泵、冲洗水泵、循环水泵和石膏泵由管道分别与脱硫塔喷淋层水循环系统和高压冲洗装置相连通,中控室由线路分别和氧化风机、石膏泵和水泵电器相连通。

该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脱硫塔建在高架楼上,与高架楼结合成一个脱硫塔主体,直排式脱硫塔的高度增加了约20m,符合hj2050-2016《钢铁工业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湿式石灰石/石灰-石膏法》6.5.11中规定要求:直排脱硫塔烟囱高度最低不得小于70m的要求;(2)连接烟道向上倾斜5-10度角,进入二级脱硫塔后连接烟道后向下倾斜10-20度角,这样既可降低阻力,又可加大烟气在二级脱硫塔中的停留时间;(3)连接烟道内设有高压冲洗装置,可防止连接烟道结垢;(4)一级脱硫塔烟气直接通向二级脱硫塔,二级脱硫塔烟气由烟囱直接排出,烟气不用下返,烟道可减少约40m以上,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5)占地面积小:节省了烟囱和工艺楼、工艺水系统、氧化风机、石膏泵及相关附属设备的占地面积,约300-400m2;(6)高架楼下部设有运输通道,二级脱硫塔制作好后便于运输安装,利于改造旧装置。

附图说明

图1高架烟气湿法脱硫塔结构示意图;

图2三层俯视图;

图3二层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中:一级脱硫塔2二级脱硫塔5和烟囱7与现有技术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二级脱硫塔5坐落在高架楼10上,烟气从烟道进口1进入一级脱硫塔,从一级脱硫塔顶部由连接烟道3直接进入二级脱硫塔底部,在连接烟道内设有高压冲洗装置4,二级脱硫塔5采用直排式,烟囱7固定在二级脱硫塔顶上,在高架楼顶上设有检修平台6,高架楼10立柱22有12根,高18-20米,分三层,一层有运输通道16、办公室15、氧化风机14和石膏间13;二层12上有变压器23、中控室24、在线检测室26和真空皮带过滤机25,三层11上有水箱19、冷却水泵20、冲洗水泵18、循环水泵21和石膏泵17;冷却水泵、冲洗水泵、循环水泵、石膏泵由水管8分别与脱硫塔喷淋层水循环系统和连接烟道内高压冲洗装置相连通,中控室由线路分别和氧化风机、石膏泵和水泵电器相连通,楼梯与二层、三层和检修平台相连通;连接烟道3向上倾斜5-10度角,进入二级脱硫塔后连接烟道向下倾斜10-20度角,这样可降低烟气阻力,有可加大烟气在二级脱硫塔中的停留时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一种高架烟气湿法脱硫塔,其特点是:二级脱硫塔坐落在高架楼上,烟气从一级脱硫塔顶部由连接烟道直接进入二级脱硫塔底部,在连接烟道内设有高压冲洗装置,二级脱硫塔采用直排式,烟囱固定在二级脱硫塔顶上,在高架楼顶上设有检修平台,检修平台与楼梯相连通,该脱硫塔较现有技术占地面积可减少300‑400平方米,烟道可缩短40米以上,烟气阻力小,在二级脱硫塔中的停留时间长,烟囱高度符合HJ2050‑2016《钢铁工业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湿式石灰石/石灰‑石膏法》6.5.11中规定要求,适合电厂钢厂和化工企业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卞福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卞福林
技术研发日:2017.03.04
技术公布日:2017.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