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遇水变色止水条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220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遇水变色止水条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止水条是由高分子无机吸水膨胀材料和橡胶混炼而成的,是各种地下建筑构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隧道工程、电厂冷却塔、市政给排水等砌混凝土工程施工缝防止漏的材料。钢筋混凝土地室外墙的模板螺栓孔和施工缝,是建筑物渗漏的主要隐患部位,多用BW止水条进行处理。止水条是由高分子、无机吸水膨胀材料与橡胶及助剂合成的具有自粘性能的一种新型建筑防水材料。遇水能吸水体积膨胀,挤密新老混凝土之间的缝隙,形成不透水的可塑性胶体,该止水条为解决混凝土施工缝隙的渗漏问题开创了新的道路,填补了我国防水的一项空白,产品质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该止水条成灰黑色腻子状胶体,具有耐气候好、抗老好、防渗止漏、耐腐蚀、操作简便、费用低等特点。现有的止水条不方便进行传动,对止水条进行遇水变色处理操作效果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电热管可以对止水条进行加热处理,可以在止水条的表面形成遇水变色层;可以方便对止水条进行导向回收的遇水变色止水条制备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遇水变色止水条制备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支架,支架的一侧设有第一放卷轮,第一放卷轮通过第一安装轴安装在支架上,支架的内底部上设有浸渍池,浸渍池的一侧底部设有第一座垫,浸渍池的另一侧底部设有第二座垫,浸渍池的底部设有温控器,温控器设置在第一座垫与第二座垫之间;浸渍池的内底部设有第一浸渍轮与第二浸渍轮,第一浸渍轮通过第三安装轴安装在浸渍池内,第二浸渍轮通过第四安装轴安装在浸渍池内;支架上设有第一牵引轮与第二牵引轮,第一牵引轮通过第五安装轴安装在支架上,第二牵引轮通过第六安装轴安装在支架上;第二牵引轮设置在浸渍池的端部一侧,浸渍池的端部另一侧设有第一导向轮,第一导向轮通过第七安装轴安装在支架上;支架上设有刮墨管,支架上设有电热管、电热板以及温控器,电热板安装在电热管的上部,电热板与温控器为电连接;支架上设有第二导向轮,第二导向轮通过第八安装轴安装在支架上,支架上设有驱动轮,驱动轮与第二导向轮啮合,支架上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前部设有驱动轴,驱动轴的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驱动轮套装在驱动轴的另一端上;支架上设有电机座,驱动电机设置在电机座上,支架上设有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呈竖直布置,电机座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端部上;第一放卷轮、第一牵引轮、第二牵引轮、第一浸渍轮、第二浸渍轮、第一导向轮、刮墨管、电热管以及第二导向轮依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端部上设有稀释罐,稀释罐的下部与支架的端部之间设有固定座,稀释罐的下部设有下液管,下液管的下端设有下液头,下液管的上端与稀释罐的下部之间设有控制泵,稀释罐的端部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下部设有驱动轴,驱动轴的下部设有第一旋转叶片与第二旋转叶片,第一旋转叶片与第二旋转叶片设置在稀释罐内;下液管设置在浸渍池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内底部上设有回收车,回收车的底部设有车板,车板的底部设有移动轮;回收车设置在刮墨管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放卷轮与第一安装轴之间设有第一辅助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端部上设有第二放卷轮,第二放卷轮通过第二安装轴安装在支架上,第二放卷轮与第二安装轴之间套装有第二辅助轮。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支架可以方便对第一放卷轮、第一牵引轮、第二牵引轮、第一浸渍轮、第二浸渍轮、第一导向轮、刮墨管、电热管以及第二导向轮进行牢固安装;使用者可以将稀释后的遇水变色油墨倒入浸渍池内,通过第一放卷轮可以放卷止水条,止水条通过第一牵引轮与第二牵引轮的牵引传送入浸渍池内,通过第一浸渍轮与第二浸渍轮可以使止水条浸入遇水变色油墨内,从而可以方便对止水条进行浸渍处理,再通过第一导向轮可以方便对止水条进行导向输送,通过刮墨管可以刮去止水条表面多余的遇水变色油墨,温控器通过电热板可以对电热管实现电加热控制,通过电热管可以对止水条进行加热处理,可以在止水条的表面形成遇水变色层;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轴可以对驱动轮进行控制,驱动轮可以带动第二导向轮实现转动,通过第二导向轮可以方便对止水条进行导向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遇水变色止水条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所示,一种遇水变色止水条制备装置,包括底板11,底板11上设有支架12,支架12的一侧设有第一放卷轮13,第一放卷轮13通过第一安装轴14安装在支架12上,支架12的内底部上设有浸渍池19,浸渍池19的一侧底部设有第一座垫21,浸渍池19的另一侧底部设有第二座垫22,浸渍池19的底部设有温控器20,温控器20设置在第一座垫21与第二座垫22之间;浸渍池19的内底部设有第一浸渍轮23与第二浸渍轮25,第一浸渍轮23通过第三安装轴24安装在浸渍池19内,第二浸渍轮25通过第四安装轴26安装在浸渍池19内;支架12上设有第一牵引轮27与第二牵引轮29,第一牵引轮27通过第五安装轴28安装在支架12上,第二牵引轮29通过第六安装轴30安装在支架12上;第二牵引轮29设置在浸渍池19的端部一侧,浸渍池19的端部另一侧设有第一导向轮31,第一导向轮31通过第七安装轴32安装在支架12上;支架12上设有刮墨管33,支架12上设有电热管34、电热板35以及温控器36,电热板35安装在电热管34的上部,电热板35与温控器36为电连接;支架12上设有第二导向轮37,第二导向轮37通过第八安装轴38安装在支架12上,支架12上设有驱动轮39,驱动轮39与第二导向轮37啮合,支架12上设有驱动电机40,驱动电机40的前部设有驱动轴41,驱动轴41的一端与驱动电机40连接,驱动轮39套装在驱动轴41的另一端上;支架12上设有电机座42,驱动电机40设置在电机座42上,支架12上设有第一支撑板43与第二支撑板44,第一支撑板43与第二支撑板44呈竖直布置,电机座42设置在第一支撑板43与第二支撑板44的端部上;第一放卷轮13、第一牵引轮27、第二牵引轮29、第一浸渍轮23、第二浸渍轮25、第一导向轮31、刮墨管33、电热管34以及第二导向轮37依次连接;支架12的端部上设有稀释罐48,稀释罐48的下部与支架12的端部之间设有固定座49,稀释罐48的下部设有下液管50,下液管50的下端设有下液头51,下液管50的上端与稀释罐48的下部之间设有控制泵52,稀释罐48的端部设有驱动电机53,驱动电机53的下部设有驱动轴54,驱动轴54的下部设有第一旋转叶片55与第二旋转叶片56,第一旋转叶片55与第二旋转叶片56设置在稀释罐48内;下液管50设置在浸渍池19的上方;支架12的内底部上设有回收车45,回收车45的底部设有车板46,车板46的底部设有移动轮47;回收车45设置在刮墨管33的下方;第一放卷轮13与第一安装轴14之间设有第一辅助轮15;支架12的端部上设有第二放卷轮16,第二放卷轮16通过第二安装轴17安装在支架12上,第二放卷轮16与第二安装轴17之间套装有第二辅助轮18。

本发明遇水变色止水条制备装置,通过支架12可以方便对第一放卷轮13、第一牵引轮27、第二牵引轮29、第一浸渍轮23、第二浸渍轮25、第一导向轮31、刮墨管33、电热管34以及第二导向轮37进行牢固安装;使用者可以将稀释后的遇水变色油墨倒入浸渍池19内,通过第一放卷轮13可以放卷止水条,止水条通过第一牵引轮27与第二牵引轮29的牵引传送入浸渍池19内,通过第一浸渍轮23与第二浸渍轮25可以使止水条浸入遇水变色油墨内,从而可以方便对止水条进行浸渍处理,再通过第一导向轮31可以方便对止水条进行导向输送,通过刮墨管33可以刮去止水条表面多余的遇水变色油墨,温控器36通过电热板35可以对电热管34实现电加热控制,通过电热管34可以对止水条进行加热处理,可以在止水条的表面形成遇水变色层;驱动电机40通过驱动轴41可以对驱动轮39进行控制,驱动轮39可以带动第二导向轮37实现转动,通过第二导向轮37可以方便对止水条进行导向回收。

其中,支架12的端部上设有稀释罐48,稀释罐48的下部与支架12的端部之间设有固定座49,稀释罐48的下部设有下液管50,下液管50的下端设有下液头51,下液管50的上端与稀释罐48的下部之间设有控制泵52,稀释罐48的端部设有驱动电机53,驱动电机53的下部设有驱动轴54,驱动轴54的下部设有第一旋转叶片55与第二旋转叶片56,第一旋转叶片55与第二旋转叶片56设置在稀释罐48内;下液管50设置在浸渍池19的上方;所以通过稀释罐48可以方便输入遇水变色油墨并可以对遇水变色油墨进行搅拌稀释处理,可以将稀释处理后的遇水变色油墨通过下液管50输送到浸渍池19内。

其中,支架12的内底部上设有回收车45,回收车45的底部设有车板46,车板46的底部设有移动轮47;回收车45设置在刮墨管33的下方;所以通过回收车45可以回收刮墨管33从止水条表面刮下来的油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