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管路整流罩及流体管路整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6553发布日期:2019-01-29 17:26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流体管路整流罩及流体管路整流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水用的过滤罩,尤指一种设置于高架桥阴井或沟渠等户外处的排水过滤罩。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8及图9所示,现有技术中,关于设置于一般高架桥阴井、屋顶排水槽或是其他具有井体结构的排水设备,其结构上包含有一箱涵80,该箱涵80的底面800上成形有一排水孔82及一排水管85,排水管85一端连通于该排水孔82,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污水的排水系统(图中未示),而根据不同装设地点的条件,该箱涵80的顶面进一步可装设有一阻挡杂物84的顶盖86,该顶盖86上成形有多个孔洞,大型的杂物84如落叶等便会被档在顶盖86上而无法进入到箱涵80内部。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此种排水结构,有以下几点缺点。

第一,由于重力及地球自转的关系,当污水顺着排水管85向下流动时,会产生涡流,即水流会沿着排水管85的管壁面旋转,造成如龙卷风般形状的水流,因此管中含有大量空气,造成水流下降的速度降低;一般而言,当水流量小的时后,此一物理特性并不会对排水造成什么影响,但当水量较大时,例如在暴雨的状态下,此一涡流的成形便会使大量未排除的水淤积在箱涵80内,或是更严重地会漫延并溢出箱涵80,造成如路面严重积水等状况。

第二,由于箱涵80仅靠着顶盖86来阻挡杂物84的进入,某些较为细小的杂物84如泥沙等等,还是可以穿过顶盖86进入到箱涵80内,换言之,沟渠阴井不具有过滤杂物的功能,因此长时间累积下来,该些杂物84亦会堵塞住排水孔82,使排水效果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管路整流罩,其通过顶罩有效阻挡上方降下的杂质,同时通过整流罩本体内部的扰流片及侧壁面上的肋条改变水流的流向,破坏其中的涡流,使水流能够垂直地降下,加速排水的速度。

为达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体管路整流罩,其包含有:

一整流罩本体,其包含有:

一上环部,该上环部成形有一上环开口;

一下环部,该下环部成形有一下环开口,该上环开口与该下环开口相连通;

多个肋条,所述肋条连接于该上环部及该下环部之间,多个所述肋条环绕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肋条环绕该上环部及该下环部,该上环部、该下环部及所述肋条共同形成一内部空间;

多个筒体,多个所述筒体环绕间隔设于该下环部的外侧面,各该筒体上成形有一穿孔,该穿孔上下贯穿该筒体;

多个杆体,各所述杆体分别穿设于各所述穿孔内。

为达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流体管路整流组件,其包含:

多个如前述的流体管路整流罩;

多个第一管体,各所述流体管路整流罩分别罩设于各所述第一管体的顶端;

多个第二管体,各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分别连通于各所述第一管体的一侧壁面,各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为一开放的开口;

多个阀门,各所述阀门能分别屏蔽各所述第二管体的所述开口;及

一第三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底端连通至该第三管体。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整流罩本体的该些肋条,使水流由外部流进本发明的同时改变其原本的流向,进而造成水流在整流罩本体内的旋转被破坏,即通过本发明后的水流,不容易产生该些涡流,并可确保水流在进入本发明的整流罩本体内后的流向会受到肋条的阻挡而转向;换言之,水流会以平稳直线的方式流进本发明下方的排水孔,因此可加速水流流动的速率,同时由于水流不再旋转,排水孔内自然不会出现涡流所产生的空隙,因此水流会以填充整个排水孔,即所谓满管(fullpipeflow)的形式在流进排水孔,大幅度地提高排水的效率;此外,当水流大到即便以满管下降的方式亦无法完整排水时,该些水流会通过与流体管路整流罩相连通的第一管体流至第二管体,并推开该些阀门后排水至阀门的外侧,进一步加速排除过多的水量。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流体管路整流罩,其进一步包含有一顶盖,该顶盖罩设于该上环部的顶面并遮蔽该上环开口,且从俯视角度看,该顶盖覆盖于该整流罩本体外。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流体管路整流罩,其中该顶盖的顶面中央向上突出呈圆弧状。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流体管路整流罩,其中该上环部包含有多个第一卡合件;该顶盖的底面包含有多个第二卡合件,所述第二卡合件与所述第一卡合件的数量相对应,且各该第二卡合件卡合于相对应的各该第一卡合件。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流体管路整流罩,其中该整流罩本体进一步包含有多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成形于该下环部并向下突伸于该下环部的下方,所述固定柱用于穿设固定在地面上的定位孔。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流体管路整流罩,其中所述肋条的水平截面为四边形。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流体管路整流罩,其进一步包含多个扰流片,各该扰流片的一端设置于该整流罩本体内,各该扰流片的另一端突伸于该整流罩本体的该内部空间。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流体管路整流罩,其中各所述扰流片彼此相对该内部空间的中央呈点对称设置。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流体管路整流罩,其中该上环部的底端向下突伸于该内部空间,且朝内突伸形成一环壁面。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流体管路整流罩,其中各所述杆体能上下移动地穿设于各所述筒体,并各该杆体的顶端能与相对应的该筒体的顶面相贴靠,各该杆体的底端能与各该筒体的底面相贴靠。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组件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的平面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仰式图。

图5是本发明放置于地面上的使用状态图。

图6是本发明装设于一排水井上方的使用状态图。

图7是本发明的流体管路整流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8是先前技术的箱涵剖面示意图(一)。

图9是先前技术的箱涵剖面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以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流体管路整流罩包含一整流罩本体10、一顶盖20及多个杆体30。

请参阅图2所示,整流罩本体10包含有一上环部11、一下环部12、多个肋条13、多个筒体14、多个扰流片15及多个固定柱16。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上环部11上成形有一上环开口111及多个第一卡合件112,该上环开口111成形于上环部11的中央,该等第一卡合件112彼此环绕间隔设置于上环部11的顶面,并本实施例中,该等第一卡合件112为卡合槽,但不以此为限,该等第一卡合件112亦可为其他结构。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下环部12上成形有一下环开口121,本实施例中,下环开口121的大小大于上环开口111的大小,但不以此为限,上环开口111及下环开口121之间的大小关系亦可为其他组合。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该等肋条13连接于上环部11及下环部12之间,并该等肋条13彼此环绕间隔设置,更精确地说,各该肋条13的顶部连接于上环部11,各该肋条13的底部连接于下环部12,且该等肋条13彼此等距地环绕设置,并上环部11、该等肋条13及下环部12共同包覆成形一内部空间100。

请参阅图3所示,其中,前述的上环部11,其底端向下突伸进该内部空间100,并朝向上环开口111的中心环绕延伸出一环壁面113,该环壁面113可做为使用者在拿取本发明时的施力点。

此外,本实施例中,各该肋条13的形状为向外突出的弧形,因此上环部11、该等肋条13及下环部12共同围绕出的整流罩本体10的外壁面为一圆弧状的外型,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4所示,各该肋条13的水平截面为四边形,且具体来说是类似于菱形的形状,但不以此为限,其亦可为其他形状。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等筒体14环绕间隔设置于下环部12的外侧面,并且各该筒体14上成形有一穿孔141,该穿孔141上下贯穿该筒体14。

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所示,各该扰流片15的一端设置于整流罩本体10内,各该扰流片15的另一端突伸于内部空间100中,并本实施例中,由仰视视之时,该等扰流片15以内部空间100的中央为对称点,呈现点对称的对称设置,此外,该等扰流片15的数量为两片,但不以此为限,该等扰流片15的数量及设置的位置皆可随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整。

请参阅图2、图3及图6所示,该等固定柱16成形于下环部12并向下突伸于下环部12的下方,且该等固定柱16的功用是用于固定整流罩本体10于地面上的定位孔81。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顶盖20设置于上环部11的顶面,并遮蔽上环开口111,且从上视视之时,顶盖20覆盖于整流罩本体10外,更精确地说,由上视视之时,顶盖20的周缘位于下环开口121的周缘的外侧,或者是该两周缘切齐,因此从上视视之,将只会看到顶盖20而不会看到整流罩本体10。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顶盖20的形状为圆形,并其顶面的中央向上突出呈现圆弧状,但不以此为限,顶盖20亦可为其他形状,例如方形或顶面是平坦状,其只要能够同时屏蔽上环开口111及下环开口121即可。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顶盖20的底面进一步成形有多个第二卡合件21,该等第二卡合件21与该等第一卡合件112的数量相对应,并各该第二卡合件21卡合于相对应的各该第一卡合件112,且本实施例中,该等第二卡合件21为扣勾,并各该第二卡合件21可分离地扣合于相对应的第一卡合件112的卡合槽中。

请参阅图1、图3及图5所示,该等杆体30可上下移动地分别穿设于该等筒体14的该等穿孔141内,且本实施例中,各该杆体30的顶端为一圆球体31,并该圆球体31的径向大小大于该穿孔141的径向大小,因此该圆球体31选择性地与相对应的筒体14的顶面相贴靠;各该杆体30的底端为一挡止部32,该挡止部32的径向大小大于穿孔141的径向大小,换言之,各该杆体30的两端皆为径向大小大于穿孔141的结构,使杆体30可上下滑动地穿设于穿孔141内且不与该穿孔141分离,其中,圆球体31及挡止部32亦可为其他形状,不以此为限,仅要能使杆体30不与穿孔141分离地于该穿孔141内滑动即可。

本实施例中,杆体30与筒体14的数量相同,并一个杆体30对应一个筒体14,但不以此为限,杆体30与筒体14的数量亦可不相同。

请参阅图7所示,本发明的流体管路整流组件包含多个前述的流体管路整流罩以及多个第一管体41、多个第二管体42、多个阀门43以及一第三管体44,本实施例中,一流体管路整流罩会对应到一根第一管体41,并该流体管路整流罩会罩设于第一管体41的顶端。

更精确地说,各该第一管体41中,第一管体41的顶端连接箱涵80于该排水孔82,换言之,本发明的第一管体41即为现有技术中的排水管85,而本发明中,该等第一管体41的底端会向下延伸至第三管体44,第三管体44为一设置于地底,负责汇集及运输由第一管体41流下的污水,亦即该等第一管体41的底端会共同连接该第三管体44。

本实施例中,该第三管体44的管径大小至少为该等第一管体41的管径大小的两倍。

而各该第一管体41中,其侧壁面上连接有该第二管体42的一端,该第二管体42的另一端斜向上地延伸,并在该另一端面上,设置有一该阀门43。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管体41、第二管体42及第三管体44彼此连通的弯折部分其内壁面皆为圆角弯折。

以下简述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及优点。

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本发明用于提升排水孔82排水效率的设备,其设置排水孔82上方的一罩体,使用者将本发明的底部罩设于排水孔82上方,并将该等固定柱16对准地面91上的定位孔81使固定本发明的位置后,遮住排水孔82,便完成本发明的装置程序;而装设于排水孔82上方的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请参阅图5、图6及图8所示,第一,由于本发明的杆体30可相对筒体14相对上下滑动,换言之,当排水孔82周围的地面91高低起伏不定时,该等杆体30可随该高低起伏的形状上下相对筒体14滑动,因此本发明在不同地形皆能够有效率地屏蔽住排水孔82的周围,进一步而言,当该等杆体30屏蔽住排水孔82的周围之后,当污水流经本发明时,污水所夹带的大型杂物84如落叶或碎石会被杆体30挡住而无法进入排水孔82,因此可避免该等杂物84进入到排水孔82内所产生的堵塞。

请参阅图6所示,第二,当本发明设置于如高架桥阴井或屋顶上等水流会由上方落下的环境时,顶盖20的设置可避免由上方落下的杂物84由上环开口111进入到整流罩本体10内,且顶盖20的顶面为向上突起的圆弧,因此杂物84由上方落下时,会顺着该弧线滚落至本发明的两旁而不会堆积于本发明的顶端。

请参阅图4、图6及图8所示,第三,肋条13的菱形截面有助于破坏水流进入的流向,且更重要的是,当水流通过肋条13进入到内部空间100后,该两扰流片15的设置会使水流在形成涡流时,其流向会被扰流片15所截断,换言之,该两扰流片15的设置可阻止涡流的形成,使水流以直线的方式进入到排水孔82,在没有漩涡的情况下,排水管85内的流量便得以增大,进而使排水孔82的排水速率提高,其中,于最佳情况下,当排水量很多时,排水管85内会形成一满管的现象,也就是整个排水管85的内部体积都为该些污水所占据,而不会有空气存留于其中。

具体而言,当两长宽高尺寸为75cm*47cm*12cm的箱涵一同进行排水测试,其初始水量皆为270公升,并本发明设置于其中一箱涵内,经过20秒后,未设有本发明的箱涵,其箱涵水位为12cm,而设有本发明的箱涵,其箱涵水位为6cm,换言之,装设有本发明的箱涵,其排水效率约略为未装设有本发明的箱涵的两倍。

请参阅图7所示,第四,当水流量大到无论多快速地排水都还是无法负荷其排水量时,该等水流会逐渐由第一管体41向上累积,此时多余的水量便会进入至第二管体42内,当其满溢至第二管体的该另一端后,水流将该阀门43推开,通过该阀门43进入到地下水道的另一排水空间45中,此一排水空间45在正常情况下,并非用以排放由箱涵80进入的雨水及污水,而是用以流通一般家庭的废水,但在特殊情形,如水量暴增时,该第二管体42的设置可有效地将水流分至该排水空间45中,进而舒缓过剩的水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做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