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径喷洒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5474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变径喷洒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喷洒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径喷洒设备。



背景技术:

喷洒设备出水口处的出水半径一般是固定的,其出水喷洒半径和喷洒区域无法根据实际使用场合进行灵活调整,使得喷洒设备的适用范围很受局限。为了扩大喷洒设备使用场合和提供多种模式喷洒状态,出水半径可调式喷洒设备应运而生,但现有的该类设备普遍存在结构复杂,后期维护和维修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通过结构改进和优化,提供一种结构巧妙,设计和制作难度小,同时还能达到较理想喷洒半径和喷洒区域切换目的的变径喷洒设备。

该变径喷洒设备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所述变径喷洒设备,包括前管、后管、流道控制母盘、流道控制公盘、旋拧螺母和喷洒盖,所述前管前端扣盖有所述喷洒盖,所述前管后端固定设置有所述流道控制母盘,所述旋拧螺母一端转动套接于前管后端,所述旋拧螺母另一端转动套接于所述后管前端,位于前管、后管之间的旋拧螺母内螺纹连接设置有所述流道控制公盘;

所述流道控制母盘上围绕中心线开设有至少两圈贯通流道控制母盘的流道孔,流道控制母盘中心位置处朝向后管方向设置有垂直于流道控制母盘的导柱,所述流道控制公盘套穿设置于导柱上,流道控制公盘能沿导柱长度方向滑动,导柱限制流道控制公盘绕其旋转,所述流道控制公盘上设置有堵头,堵头包括内堵头和外堵头,内堵头与流道控制母盘上位于内圈的流道孔相匹配,外堵头与流道控制母盘上位于外圈的流道孔相匹配,内堵头与流道控制公盘相连接,外堵头通过连接杆与流道控制公盘相连接,连接杆长度大于流道控制母盘厚度,且沿前管后端指向前管前端方向,当位于连接杆头部的外堵头穿出与之相匹配的流道孔后,内堵头始与之相匹配的流道孔相接触,所述流道控制公盘上还设置有若干贯通的穿水孔;

所述喷洒盖上设置有贯通的喷洒孔,喷洒盖一端面向外延伸设置有分腔壁,喷洒盖扣盖于前管前端上时,分腔壁端面与流道控制母盘相抵,将喷洒盖与流道控制母盘之间的空间分隔为内腔室和外腔室,流道控制母盘上位于内圈的流道孔与内腔室相通,流道控制母盘上位于外圈的流道孔与外腔室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旋拧螺母与前管、旋拧螺母与后管之间均通过轴承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旋拧螺母与前管后端、旋拧螺母与后管前端之间的间隙均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分腔壁端面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导柱为棱柱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堵头呈圆锥状或圆台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导柱端部设置有限位环。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尾部亦设置有外堵头。

使用时将本变径喷洒设备的后管后端连接在给水管道上,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喷洒水情形进行调节:转动旋拧螺母使流道控制公盘朝向后管方向运动至内堵头、外堵头均与流道控制母盘上的流道孔相脱离,则流道控制母盘上的所有流道孔均有水流通过,喷洒盖上的喷洒孔均向外喷洒水;转动旋拧螺母使流道控制公盘朝向前管方向运动,当位于连接杆头部的外堵头将流道控制母盘上位于外圈的流道孔封堵,则流道控制母盘上仅有位于内圈的流道孔有水流通过,相应的喷洒盖上与内腔室相通的喷洒孔出水;流道控制公盘继续朝向前管方向运动,当位于连接杆头部的外堵头穿出与之相匹配的流道孔,且内堵头将流道控制母盘上位于内圈的流道孔封堵,则流道控制母盘上仅有位于外圈的流道孔有水流通过,相应的喷洒盖上与外腔室相通的喷洒孔出水。本变径喷洒设备可以通过上述操作方式进行喷洒半径的调整,以适应实际需求,方便高效,适用范围和领域广泛,例如淋浴、园林喷洒等各种具体场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用于园林喷洒场景时,喷洒孔以辐射状设计为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变径喷洒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变径喷洒设备中的流道控制母盘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变径喷洒设备中的流道控制公盘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中:1.前管、2.后管、3.流道控制母盘、4.流道控制公盘、5.旋拧螺母、6.喷洒盖、7.轴承、8.密封圈、31.流道孔、32.导柱、33.限位环、41.内堵头、42.外堵头、43.连接杆、44.穿水孔、61.分腔壁、62.内腔室、63.外腔室、64.喷洒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所述变径喷洒设备,如图1、2、3所示,包括前管1、后管2、流道控制母盘3、流道控制公盘4、旋拧螺母5和喷洒盖6,所述前管1前端扣盖有所述喷洒盖6,所述前管1后端固定设置有所述流道控制母盘3,所述旋拧螺母5一端转动套接于前管1后端,所述旋拧螺母5另一端转动套接于所述后管2前端,位于前管1、后管2之间的旋拧螺母5内螺纹连接设置有所述流道控制公盘4;

所述流道控制母盘3上围绕中心线开设有至少两圈贯通流道控制母盘3的流道孔31,流道控制母盘3中心位置处朝向后管2方向设置有垂直于流道控制母盘3的导柱32,所述流道控制公盘4套穿设置于导柱32上,流道控制公盘4能沿导柱32长度方向滑动,导柱32限制流道控制公盘4绕其旋转,所述流道控制公盘4上设置有堵头,堵头包括内堵头41和外堵头42,内堵头41与流道控制母盘3上位于内圈的流道孔31相匹配,外堵头42与流道控制母盘3上位于外圈的流道孔31相匹配,内堵头41与流道控制公盘4相连接,外堵头42通过连接杆43与流道控制公盘4相连接,连接杆43长度大于流道控制母盘3厚度,且沿前管1后端指向前管1前端方向,当位于连接杆43头部的外堵头42穿出与之相匹配的流道孔31后,内堵头41始与之相匹配的流道孔31相接触,所述流道控制公盘4上还设置有若干贯通的穿水孔44;

所述喷洒盖6上设置有贯通的喷洒孔64,喷洒盖6一端面向外延伸设置有分腔壁61,喷洒盖6扣盖于前管1前端上时,分腔壁61端面与流道控制母盘3相抵,将喷洒盖6与流道控制母盘3之间的空间分隔为内腔室62和外腔室63,流道控制母盘3上位于内圈的流道孔31与内腔室62相通,流道控制母盘3上位于外圈的流道孔31与外腔室63相通。

使用时将本变径喷洒设备的后管2后端连接在给水管道上,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喷洒水情形进行调节:转动旋拧螺母5使流道控制公盘4朝向后管2方向运动至内堵头41、外堵头42均与流道控制母盘3上的流道孔31相脱离,则流道控制母盘3上的所有流道孔31均有水流通过,喷洒盖6上的喷洒孔64均向外喷洒水;转动旋拧螺母5使流道控制公盘4朝向前管1方向运动,当位于连接杆43头部的外堵头42将流道控制母盘3上位于外圈的流道孔31封堵,则流道控制母盘3上仅有位于内圈的流道孔31有水流通过,相应的喷洒盖6上与内腔室62相通的喷洒孔64出水;流道控制公盘4继续朝向前管1方向运动,当位于连接杆43头部的外堵头42穿出与之相匹配的流道孔31,且内堵头41将流道控制母盘3上位于内圈的流道孔31封堵,则流道控制母盘3上仅有位于外圈的流道孔31有水流通过,相应的喷洒盖6上与外腔室63相通的喷洒孔64出水。本变径喷洒设备可以通过上述操作方式进行喷洒半径的调整,以适应实际需求,方便高效,适用范围和领域广泛,例如淋浴、园林喷洒等各种具体场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用于园林喷洒场景时,喷洒孔64以辐射状设计为宜。

本变径喷洒设备中,所述旋拧螺母5与前管1、旋拧螺母5与后管2之间均通过轴承7相连接。

本变径喷洒设备中,所述旋拧螺母5与前管1后端、旋拧螺母5与后管2前端之间的间隙均设置有密封圈8。

本变径喷洒设备中,所述分腔壁61端面设置有密封圈8。

本变径喷洒设备中,所述导柱32为棱柱状结构。

本变径喷洒设备中,所述堵头呈圆锥状或圆台状结构。

本变径喷洒设备中,所述导柱32端部设置有限位环33。

本变径喷洒设备中,所述连接杆43尾部亦设置有外堵头42。当位于连接杆43头部的外堵头42穿出与之相匹配的流道孔31后,流道控制公盘4继续朝向前管1方向运动至连接杆43尾部设置的外堵头42将流道控制母盘3上位于外圈的流道孔31封堵,此时流道控制母盘3上的流道孔31均被封堵,本变径喷洒设备处于关闭状态,从而达到为本变径喷洒设备增加一个功能的作用,在喷洒系统整体布局时能够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例如在园林喷洒系统中,可以通过该功能实现控制多个本变径喷洒设备任意模式组合进行工作的目的,无需再为每个本变径喷洒设备额外匹配一个截止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