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总空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057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卧式总空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一种过滤空气的压力容器,具体涉及一种卧式总空过滤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大规模发酵生产过程中菌体的生长和代谢需要大量的氧气,所需要供给的无菌空气量十分巨大。无菌空气的供给也是一个连续过程。目前工业发酵生产过程中,过滤除菌是获得大量无菌空气最常用的除菌方法。

无菌空气的制备流程是按发酵生产对无菌空气的要求而制定的。为了满足工业发酵生产的要求,需要向发酵罐内连续输送无菌空气,且无菌空气要求具有适宜气体压强、适宜的温度和适宜的湿度。因此,空气处理过程不仅要考虑达到过滤除菌的要求,还要考虑到提高空气压力以弥补输送和过滤压降的损失,并严格控制空气温、湿度使其适应生产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无菌空气制备流程包括空气预处理和空气过滤两部分。在空气预处理过程中,由于空气压缩机的使用,给系统引入了油分;为保持适宜的温度使用了加热器和冷却器,给系统引入了冷凝水分;另外,空气中还夹杂着一些固体颗粒、尘埃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过滤分离处理。一般地,采用吸油毡去除空气中的油分,精度较低的折叠式滤芯去除灰尘、锈粉等杂质。目前,各发酵厂家考虑到设备庞大占地面积较大,一般采用立式结构,但是该结构有不合理之处,比如会导致带来的系统阻力损失大、更换滤芯不便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式总空过滤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卧式总空过滤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过滤部件,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接管,远离进气口接管的一端顶面设置有出气口接管,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过滤部件包括自进气方向至出气方向依次设置的滤尘组件、滤油组件和滤气组件。

所述壳体远离进气口接管的一端形成人孔,人孔端口设置有人孔接管,人孔接管端口设密封法兰;壳体顶端靠近进气口接管的一侧设置有吊装法兰接管,吊装法兰接管的端口设置吊装法兰;壳体侧壁上部设置有多个吊环,底部设置多个支座。

所述进气口接管的端口设置有进气口法兰,出气口接管的端口设置有出气口法兰。

所述滤尘组件包括自进气方向至出气方向依次设置的均流板和两块管板,两块管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分离件。

所述均流板两端与壳体内壁固定,其上形成多个均匀分布的透气孔;所述管板上形成多个分离件固定孔;所述分离件为涡旋管或者微型分离件。

所述分离件在管板上排布形式为三角形、正方形或圆形均布。

所述滤油组件包括自进气方向至出气方向依次设置的固定架、滤油件和压紧板,以及设置于三者上方的吊板;吊板通过吊杆与壳体上端内壁连接;压紧板为一块密布小孔的板状结构;固定架一端与壳体下端内壁固定,其包括一块密布小孔的支板和由多根横纵交错的支撑杆组成的支架;滤油件和压紧板下方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一侧与固定架连接。

所述滤油件为丝网或丝网除雾装置。

所述滤气组件包括自进气方向至出气方向依次设置的挡风板和多个竖直设置的滤芯组件,多个滤芯组件上端固定于滤芯花板上,滤芯花板通过连接杆与壳体上部内壁固定;导流板设置于滤芯组件上端出口处,且一端与滤芯花板固定;所述滤芯组件包括滤芯,设置于滤芯两端的固定板,以及沿轴向设置且均布于滤芯外圆周的多根拉杆;拉杆的两端分别与同侧固定板固定,且上端穿过固定板并与滤芯花板固定连接。

所述挡风板为圆弧板,且弧心位于靠近滤芯组件的一侧;导流板为圆弧板,且弧心位于靠近滤芯组件顶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卧式结构的空气过滤器,用于空气净化工艺流程的首端;设备阻力损失小、便于更换过滤元件,同时能够实现较高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分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滤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滤芯组件的俯视图。

其中:

1壳体2进气口接管

3出气口接管4排污口

5滤尘组件6滤油组件

7滤气组件8进气口法兰

9出气口法兰10人孔接管

11密封法兰12吊装法兰接管

13吊装法兰14吊环

15支座51均流板

52管板53分离件

61固定架62滤油件

63压紧板64支撑板

65吊板66吊杆

71挡风板72滤芯组件

73滤芯花板74连接杆

75导流板721滤芯

722固定板723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卧式总空过滤器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卧式总空过滤器,包括壳体1和设置于壳体1内的过滤部件,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接管2,远离进气口接管2的一端顶面设置有出气口接管3,底部设置有排污口4;所述过滤部件包括自进气方向至出气方向依次设置的滤尘组件5、滤油组件6和滤气组件7。

所述壳体1远离进气口接管2的一端形成人孔,人孔端口设置有人孔接管10,人孔接管10端口设密封法兰11;壳体1顶端靠近进气口接管2的一侧设置有吊装法兰接管12,吊装法兰接管12的端口设置吊装法兰13;壳体1侧壁上部设置有多个吊环14,底部设置多个支座15。

所述进气口接管2的端口设置有进气口法兰8,出气口接管3的端口设置有出气口法兰9。

所述滤尘组件5包括自进气方向至出气方向依次设置的均流板51和两块管板52,两块管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分离件53。

所述均流板51两端与壳体1内壁固定,其上形成多个均匀分布的透气孔;所述管板52上形成多个分离件固定孔;所述分离件53为涡旋管或者微型分离件。

所述分离件53在管板52上排布形式为三角形、正方形或圆形均布。

所述滤油组件6包括自进气方向至出气方向依次设置的固定架61、滤油件62和压紧板63,以及设置于三者上方的吊板65;吊板65通过吊杆66与壳体1上端内壁连接;压紧板63为一块密布小孔的板状结构;固定架61一端与壳体1下端内壁固定,其包括一块密布小孔的支板和由多根横纵交错的支撑杆组成的支架;滤油件62和压紧板63下方设置有支撑板64,支撑板64一侧与固定架61连接。

所述滤油件62为丝网或丝网除雾装置。

所述滤气组件7包括自进气方向至出气方向依次设置的挡风板71和多个竖直设置的滤芯组件72,多个滤芯组件72上端固定于滤芯花板73上,滤芯花板73通过连接杆74与壳体1上部内壁固定;导流板75设置于滤芯组件72上端出口处,且一端与滤芯花板73固定;

所述滤芯组件72包括滤芯721,设置于滤芯721两端的固定板722,以及沿轴向设置且均布于滤芯721外圆周的多根拉杆723;拉杆723的两端分别与同侧固定板722固定,且上端穿过固定板722与滤芯花板73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气体从进气口进入,经过进气口法兰、进气口管过渡到壳体封头,气体逐渐向滤尘组件缓冲,待处理的空气沿设备的轴向进口进入设备,由于进口方向与设备的轴向一致,气体的压力损失很小,基本上没有降速直接进入滤尘组件;经过均流板将气体扩散到壳体外缘,使气流均衡向单个分离件流动,已达到去除空气中的粉尘、铁锈等杂质的目的。下一步,经过除尘后的气体进入滤油组件,其中滤油层主要成分可为吸油毡、棉花、活性炭或丝网、丝网除雾装置等,可以除去气体中的油分。最后,气体进入滤气组件,该滤气组件的核心部件为滤芯。为了避免气流对滤芯的冲击,在气体进入滤芯之前设置了挡风板,以保护滤芯与气体接触面的滤材不被破坏、形状保持不变。另外,设置了导流板—挡风板使气体流向出口。经过滤气组件后的气体基本满足初级过滤的要求,对于>1um的固体颗粒能够实现拦截率99%。然后气体经过出口法兰接管和出口法兰排出过滤器,然后进入其他设备。

由于过滤器属于压力容器,能够承受较大的气压,对于较大直径(直径>1000mm)的容器,如果更换内部组件需要使用筒体法兰,而拆卸筒体法兰时需要动用叉车、天车等大型设备,同时受到现场工作空间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拆卸更换滤芯不便,使用人孔等这种抗压比较强的压力容器配件相对合理。

因此,在壳体的另一侧封头上设置了人孔,通过人孔接管将人孔与封头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